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创设一个空间,托起一份精彩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创设一个空间,托起一份精彩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 学生活动空间是教学活动的基本要素。研究教与学的空间状态,加强教学空间管理,是优化教学系统各要素及其联结关系、提高课堂效率的基本要求。对此,本文作者从改变教学模式的空间、探索有效整合的空间、创设动手操作的空间等方面进行了探讨,以期达到让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学习的目的。

关键词: 数学空间 教学模式 有效整合 动手操作

《数学课程标准》倡导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数学学习方式,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向他们提供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时间和空间,促使他们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同时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

一、改变教学模式的空间

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主要是学生在下面坐着听,老师在前面上站着讲,而且在教师脚下还有提高其地位的讲台,在教师和学生之间,有宽大的讲桌。这种高度的差异,除了便于板书等原因外,另外一个突出的恐怕就是这种空间关系突显了教师的权威地位,有利于教师对学生进行心理控制与管理。客观上它促进了课堂纪律的维护与管理,巩固了正常的课堂教学秩序。但另一方面又使学生在空间处于受控制、受监视的不利地位,不利于师生以平等的地位进行交流和交往。德国心理学家黑尔加・吉尔特勒告诉我们,与孩子谈话时,最好蹲下来。这不仅要求教师用学生的眼光看世界,而且要求创造与学生平等交流的机会。

案例一:这是一节数学练习课,有这样一道题:“小明跑100米用13.5秒,小军每秒跑8米,他俩谁跑得更快些?”孩子们很快给出了老师预想的答案:100÷13.5≈7.5,小明每秒跑7.5米,7.5米<8米,所以小军跑得快。老师稍等了片刻。目的让其他没有举手的同学也有一个思考、回味的过程。而这时,小杜急匆匆站起来说:“老师,我认为这种方法不好,100÷13.5得数是近似值,不好算,我们可以假设小军也跑了13.5秒,用13.5×8=108(米),这是小军13.5秒跑的路程,108米大于100米,在时间相同的前提下小军跑得快。”他从一个非常规角度,顺利解决了这个问题,并且计算起来确实容易,大大出乎了授课老师的意料。

学生们的思维却因他的发言而一下子活跃起来。小刘同学这样说:“我可以在路程相等的情况下比,如果小军也跑100米,他用的时间就是100÷8=12.5秒,12.5秒<13.5秒,因为小军用的时间少,所以他跑得快。”

小张同学还给这道题做了小结:“这道题既可以比速度,又可以比路程、比时间。”

小赵同学说:“我同意小张同学的观点,在时间一定时我们可以比路程,在路程一定时还可以比速度,我认为根据题目的具体情况哪种简便就用哪种方法。”

面对一张张因为兴奋而发红的小脸,我们能感知到授课老师被深深地打动了:这不正是我们期待的活跃吗?如果没有老师的等待,没有小杜与众不同的解法,失去的不仅仅是两种解题思路,同时失去的还有学生学习的热情。细细想来,学生活动空间的设计在哪里,在我们适时、无形的等待中。

结合教学内容我们完全可以尝试圆桌会议室的课堂、小组合作的课堂、室外课堂、多媒体课堂等。这些都需要我们开动脑筋,以平和的心态予以“等待”,有效地促进师生、生生之间的真正互动。

二、探索有效整合的空间

新课程标准下的各学科教材中,都有一些具有共通性的知识点,如果按部就班地各科上各科的课,教给孩子们的都是某一部分的知识,总有一种“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感觉。如果能够调动各学科的力量共同来完成,则可以实现对课程资源的有效整合,调动孩子们多种感官,让他们乐学。

案例二:《找规律》一课后,没有停留在常规的作业习题上,而是继续上了一节美术课,引领孩子们发挥想象力,用五颜六色的豆子拼出各种各样有规律的图案,最后,再根据自己的“画”编一个小故事或说一句话介绍给大家。这不仅仅是深化了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动手操作的能力、想象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新课程改革要求我们转变“课程即教科书”、“课程即学科”的传统观念。它要求课程与课程之间、教学单元与单元之间不能脱节,努力使学生对所学的知识能够融会贯通。为了最大限度地增强综合教学效果,帮助学生达到课程要求的目标,我们就要努力探索出有效整合的空间,深入挖掘课程的内涵,并对其知识外延进行适当扩展,有效整合课程资源,在数学课堂上给予孩子们一片想象发挥的空间。

三、创设动手操作的空间

教师在教学时,应多挖掘教材中可利用的因素,把数学教材中的一些知识设计成学生探讨研究的实践操作活动,引导学生动手操作,手脑并用,使他们在实践中掌握数学思想与方法,从而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案例三:在教学《烙饼策略》数学广角一课时,需要将许多的条件分散开,层层递进,解决一个一个的小任务。本节课烙三张饼的方法是难点。老师充分利用学具,让学生分组实践,讨论,交流,在教学过程中看似无意间的教学,使学生参与到知识的生成过程中来。以生为本,师在关键处引导,这一环节实现了生生之间、师生之间的平等对话。这种教学方式降低难度合情亦合理,考虑到了孩子的年龄特点,使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更易于接受,没有一下子用众多的问题把学生打蒙。

整节烙饼的过程是学生借助圆片饼和纸片锅,动手操作从感性到理性,从直观到抽象的思维过程,让学生充分体会了数学规律的形成过程。在学生真正动手操作、思考发现的过程中培养能力,发现规律,对于学生来说更具价值。

通过这样的学习方式,课堂上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很高,学生一直处于积极的状态之中,学生“在做中学”、“在学中做”,掌握了知识,达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同时,培养了学生的团结合作精神,使小组合作学习更具实效性。因此我们要“大胆地放”,为孩子们提供思维活动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学习,闪现出创造性思维的火花。

多一份拓展,多一份期待,会使我们在学生活动空间的设计上,拥有一种“点金”之术。我们用智慧创设一个空间,自然会托起一份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