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善假于物 第12期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进入二十一世纪后,人们的生活越来越离不开数字化,信息技术的蓬勃发展正引导着小学语文教学领域。新的《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拓宽学生语文学习和语文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信息技术与语文课程的有效整合,通俗来说就是把信息技术悄然融合到语文之中,充分发挥计算机的工具性,利用其网络资源,搜集并处理信息,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关键词:运用 信息技术 提高 语文素养
随着计算机的不断普及,以多媒体和网络为主流的现代信息技术走进了小学语文教学课堂,语文又是一门综合性极强的学科,语文学科本身在教学内容上的多样性、多元化,加之教学方法的灵活性,语文课在借助各种信息媒介提供丰富的信息资源,把课本的知识向课外延伸,拓宽了语文教学的空间。因此,语文学科与现代信息技术教育的有机整合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现代信息技术是教师教学、学生学习的工具,在语文教学中通过合理运用信息技术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一、运用信息技术,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是智慧和灵感的源泉。小学生首先要对语文产生深厚的兴趣才会触动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在学生学习中,兴趣有着定向和动力作用,学习兴趣是学生主动参与活动的基础。有了兴趣,学习就会事半功倍。而信息技术的运用就会使教学更加生动有趣。现代信息技术不仅图、文、声、像并茂,而且能把静态、枯燥、难懂的材料融入到三维空间,集文字、图形、音频、视频等多种媒体于一体,产生极其活跃的动态画面。这种化虚为实,把大量的感性材料直接展现在学生眼前,使教学内容更加具体、生动、形象,这种新颖的学习形式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而且能增加感知深度,激发学生兴趣,提高学习效果。使学生很快地、效果显著地进入教师创设的学习情境之中。如,我在教《秋天的雨》这篇课文时,考虑到学生对秋雨的感受不深,没有什么体验,就采用多媒体画面秋天的雨景来导入新课,“瞧,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份礼物:秋天的雨景。你们想欣赏吗?”学生们的积极性一下子就被调动起来了。在优美的画面中学生们感受到了秋天的雨是一曲丰收的歌,是一首欢乐的歌。
二、运用信息技术,优化过程,提高效率
我们都知道小学语文的识字,写字教学一直以来都比较单调、枯燥。老师厌教,学生厌学。但是如果利用多媒体就能“化厌为喜”了。我时常或下载或设计一些识字游戏,如“摘苹果”“找朋友”等应用于识字教学中,学生们学得开心,记得也牢。还有写字教学,我们可以利用多媒体的直观性给学生们做出最好的示范。在口语表达能力的训练中,运用活动课程与小学语文课程有机地融合起来。多媒体教学尤其是课件的适当运用,是推进小学语文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我们可根据课文内容自己发挥想象,利用小学生喜欢看动画片的心理,把课本上的知识以他们喜闻乐见的形式制作成课件,学生便在愉快的教学情境中掌握所学知识,这不仅有利于学生理解所学课文,而且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
在教学《自己去吧》口语训练时,我利用计算机给学生展示这样一段动画场景:草地上走来一直小鸭子,小鸭子来到妈妈身边叫妈妈带它去游泳,妈妈轻轻的抚摸着小鸭子的头,说“孩子你自己去吧”。结果孩子学会了游泳。在播放这一段时将他们的对话也播放出来。(这里我将他们的对话的声音都不播放)然后我们提出这样的问题:①它们都说了些什么?②我们可以吸取什么经验?③告诉我们什么道理?这时同学们的话匣子打开了,他们纷纷要求发言。这样,我借助信息技术给学生创设一个语言环境,使他们在模拟的情境中产生了强烈的“说话”欲望,变“要我说”为“我要说”,课堂气氛显得轻松愉快,从而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从中提高学生口语表达的语文素养。
三、运用信息技术,丰富内容,开拓视野
网络信息技术能为阅读教学提供详实的资料,教师应充分利用网络信息,为学生提供更多的资源共享。那么学生在利用信息技术进行学习时,他们对课文的学习不再局限于课本本身,而是引入时代活水,把学习由课内延伸到课外,使学生学习内容更加丰富,视野更开阔。
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语文学习无处不在,如果只凭借教材这一本书来学习是远远不够的。传统的语文教学,在提倡大语文教育的今天是远远不够的。生活的外延在不断扩大,语文的外延也在不断扩大。语文课应当是没有围场的放养,将学生带到“水草丰茂”的地方,让他们自己去品味。如,在教学四年级上册第五组课文,世界遗产这组课文,只学习几篇课文是无法让学生感受到中华传统文化的丰富多彩的。所以,我在教学中,首先利用媒体资源搜集图片,资料激起学生们学习的兴趣;再让同学们自己上网去学习,去了解;最后把收集的资料图片整理好。学生们在学习中不但学到了书本以外的大量知识,感受到了中华世界遗产文化的丰富多彩,而且开拓了视野,了解更多的世界文化遗产。提高学生搜集资料,整理资料的语文素养。
四、运用信息技术,陶冶情操,提高审美能力
审美感知是人对于能够引起愉快的事物完整形象的反映,感知美是审美过程的起点,学生对于鲜艳的色彩、动听的声音特别喜爱。利用这一点,把语文课中美的形象、事物利用信息技术展现出来,创设一定的情境,让学生感知审美对象、产生美的情感,进而陶冶起情操。例如,在教学《富饶的西沙群岛》一课时,让学生观看课文录像,录像展示出了海水的五光十色、瑰丽无比,海洋生物的丰富多彩。这时学生的兴趣浓厚,在美的画面与音乐中感受到了西沙群岛的美丽与富饶,增强了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总之,现代信息技术有着较强的视听效果,它将音、像、视、听有机地结合起来,激发兴趣、再现情景、营造氛围,提高教学内容的表现力和感染力,使学生在学习中始终保持兴奋、渴求上进的心理状态,促进学生积极地参与学习的全过程,进而使学生在有效的40分钟内获得获取最多的知识,使语文课堂教学再现辉煌。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结束语:没有礁石,大海便没有了激昂澎湃的浪花;没有沙粒,河蚌便没有了光亮美丽的珍珠;没有绿叶,红花便没有了婀娜多姿的娇艳……万物之美丽,都要借助于他物的支持或衬托;万物之精华,无不是自己与他物精美绝伦的结合。因此,我要说:借信息技术之精华,以铸学生语文素养之辉煌。
参考文献:
[1]2011年版义务教育《语文新课程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1992年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语文教学大纲》.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
作者简介:
刘秀玲,女,1982年出生,西宁市八一路小学语文教师。小学一级教师,2009年在“中华颂”全国万校小学生魅力作文国家级大赛中荣获国家级辅导金奖,被授予“全国作文教研明星教师”荣誉称号;2010年11月论文《浅谈如何提高教师的语言艺术》在中国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新时期中国教师优秀教案(论文)选编》一书中发表。论文《尊重生命 激扬生命》在中国基础教育研究会主办的“第七届全国中青年教师论文大赛” 活动中荣获三等奖;论文《浅谈学校教育的延续——家庭教育》在中国基础教育研究会主办的“第六届全国中青年教师优质课大赛”活动中荣获二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