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独立功放”设计,是鸡腿还是鸡肋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独立功放”设计,是鸡腿还是鸡肋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2006年, “独立功放”成为音箱设计的一股风潮,不仅麦博、三诺对其进行大力推广,连漫步者也开始跟进。到了2007年,这股风潮有愈演愈烈之势――多数厂商都相继推出了“独立功放”产品。

与备受市场热捧相映成趣的是,不少人认为 “独立功放”不过是厂商炒作的噱头。那么,将功放独立究竟是音质提升的捷径还是噱头呢?今天我们辩论的话题: “独立功放”设计,是鸡腿还是鸡肋?正方观点:独立功放的确能帮助多媒体音箱实现震撼的音频效果,且操作便利,易于散热

反方观点:独立功放只不过是一种设计方案,不用对其趋之若鹜独立功放避免机械振动与电磁干扰

根据音箱的声学设计,一股完全是按照裸箱为基准设计的。然而,当有源音箱加入了内置功放后,主音箱的实际箱体容积变小了,这导致其内部声场出现不少的偏差,尤其是在低频衍射效果方面表现得较为明显。

此外,对于在左右声道音箱中设计电路的音箱来说,内置功放还使得左右声道的箱体在声学上实际不对称。这种差异必然反映到声音回放的效果上。相对来说,独立功放就不存在这样的问题。采用外置功放之后,音箱不必在箱体上开多余的孔,也减小了箱体漏气和元器件间隙产生哨声的可能。

如果上述问题仅仅是内置功放带来的机械振动影响,那么请不要忘记,扬声器也会对功放电路产生电磁上的影响。即便是防磁喇叭,也是不可能绝对避免漏磁问题的,特别是硕大的低音喇叭更是如此。

承认机械振动但否定电磁干扰

说到独立功放对于避免机械振动的贡献,这的确不可否认。但是平心而论,只要厂商在音箱用材方面不要过于节省成本,并且合理设计开孔尺寸与位置,那么并不会造成严重的机械振动,更不会影响音质表现。反倒是有不少“独立功放”为了节约成本,体积做得很小.电源、功放全挤在一起,还不如呆在低音炮里。

至于对方辨友提到的电磁干扰问题,我方认为这是对有源音箱吹毛求疵,挺“扯淡”的。即便是独立功放的箱体脱离功放电路,其内部的电磁干扰也不会消失。退一万步来说,电磁干扰绝不是如今多媒体音箱的音质瓶颈。少许的电磁干扰不对音质表现构成实质性的威胁,更是用户在试听过程中所无法体会到的。好比很多厂商号称外置声卡比内置声卡减少电磁干扰一样,其实这仅仅是一种理论模型的想像,并不存在实际意义。

独立功放可提升低音表现

目前,困扰很多中端音箱的问题便是低音效果不佳。通过品质较好的变压器以及运算放大器芯片,实现中高音表现的提升比较容易,可是低音表现的提高就相对困难一些了。而独立功放设计的多媒体音箱将功放部分独立出来,其用意也是加强箱体的低频表现,避免谐振现象,对于改善音质还是有所帮助的。

这一点,相信对方辩友不会视而不见吧?背景知识:什么是音箱中的“CPU”

如果说CPU绝对是Pc表现最主要的因素,那么扬声器(俗称喇叭)则是音箱的绝对核心。扬声器是电声转换的核心单元,也是声音还原的重要核心部分,对重放声音的质量有着重要的影响。扬声器主要是由振膜,磁铁、音圈、盆架组成。它们的形状、材质等都对扬声器发声的好坏起着重要的作用。名牌扬声器之所以能出好声,主要是在这些方面下了不少功夫。

不过,大家都知道,PC光有优秀的CPU还不够,而音箱也是如此。除了喇叭外,箱体设计、功放电路等因素也不可忽视。

独立功放并不能绘音质带来质的变化

独立功放仅仅是一种功放设计方案,这与提升音质表现基本扯不上关系。简单地将标准内置功放电路移植到外置盒巾,也是一种外置功放设计。但是在电学结构上,这和内置功放没有区别。这种设计在目前所谓的“独立功放”多媒体音箱中非常常见,这实际上只是起到方便调节的作用。

音箱毕竟是拿来听的,独立功放不是音质提高的灵丹妙药。音箱不是摆设品,不是用来装饰的花瓶,我们要形式的同时,更要音质。保持好的形式,提高音箱的音质,这才能保证整个行业健康发展。音箱音质的提高关键在于:箱体、扬声器单元、变压器、运算放大器芯片,这些才是关键,而独立功放设计显然排不上位。

独立功放便于操控并缓解散热压力

独立功放便于用户操控是毫无疑问的,此外它可以实现更好的散热效果。传统多媒体音箱一般都通过使用金属背板、散热片外置、倒相孔对流等方式来解决散热问题,这虽然可以解决功放芯片散热的问题,但变压器等部件的散热问题还是得不到解决。独立功放音箱的功放电路

虽然被封在盒子里,但由于功放盒不像音箱箱体有密封要求,所以可以在发热部件的位置开出大量的散热孔,使得热量可以通过自然对流迅速地发散出去。

此外,不知道对方辩友是否有过“在低音炮后背上摸着调节音量”的尴尬经历呢?但使用独立功放的音箱,凋节旋钮都在前扳上,操控性大夫增强。对这一点,不知道对方辩友有何高见?

部分独力功放音箱反而存在散热隐患

关于独立功放对于散热的贡献,我方也持肯定态度。不过目前部分独立功放箱体却做得很小,而且多数都没有加装散热片,这反而让箱体存在散热隐患。而内置功放由于体积大,在内部布局时可以充分考虑散热以及布线和安排元件等问题。

至于正方提到的“易操控”,这一点的确值得肯定,不过要比“操控”,独立功放比得过线控设计吗?比得过遥控发计吗?别忘记了,现在很多2.0音箱都采用了侧置旋钮的处理方式,操控性也不差。

这部分成本的增加是值得的

正是我方前面分析的独立功放的种种优点可以看出,尽管功放外壳会增加一部分成本,但这些成本的增加是完全值得的。对于有实力的大厂来说,完全可以通过大批量的制造最大限度地消化掉这些成本。

独立功放会增加成本

把功放独立出来,直接就增加了一个功放外壳的成本,这套模具的成本动辄就是20万以上,加上本身的物理成本,这个成本如何去消化?这恐怕要看看厂商的良心了。

关于独立功放的好处,这里讨论得比较充分,而且正方的部分观点也得到反方的认同。可以肯定的是,独立功放在散热和操控便捷性等方面确实有益处,但是部分劣质产品打着“独立功放”的旗号而偷工减料,这样反而非常不利。此外,独立功放本身的确是一种设计形式,但并非是提高音质表现的理想途径,更不是唯一途径。

但是,从未来的发展趋势来看,独立功放设计还是会在多媒体音箱领域站稳脚跟,毕竟这并没有什么负面影响,而且从简化设计以及改善可操控性的角度来看,还的确可圈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