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兴和县新农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 兴和县依托自然优势和交通便利条件,农业发展进一步提高,但随着社会发展和市场需求的变化,对新型农业及产品有了更高要求。分析了兴和县新农业发展现状和存在问题,并提出了有效的解决对策。
关键词 新农业;发展;问题;对策;内蒙古兴和
中图分类号 F32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7)01-0270-01
1 基本概况
在种植业方面,基本形成“北薯、中菜、南杂粮”的区域化种植格局。兴和县耕地面积7.67万hm2,其中马铃薯、蔬菜、杂粮杂豆种植面积分别稳定在3万、5 333.33、6 666.67 hm2。以大库联乡、赛乌素镇为重点,建设集中连片万亩以上马铃薯种植园2个,并在园区内建设以推广新品种、新技术和新成果为主的66.67 hm2高标准示范点2个。设施农业发展迅速,马铃薯喷灌圈面积累计达到268套、8 933.33 hm2,膜下滴灌面积累计达到8 866.67 hm2,设施蔬菜面积累计达到1 153.33 hm2。全县有序流转土地面积2.42万hm2,占总耕地面积的1/3。
养殖业方面,全县已发展各类养殖场(户)180处,其中达到一定的标准和规模的有155处,其中生猪57处、肉鸡24处,奶牛养殖场5处、肉牛养殖场3处、肉羊养殖场66处。年内全县奶牛存栏稳定在2.6万头,出栏肉羊95万只、生猪33万头、肉鸡260万只、肉牛1.5万头,肉类总产量达到4.2万t左右。
2.1 高素质农业劳动力严重不足,无法满足现代农业发展
我国农业劳动力大多文化水平不高,农村受过较高教育的高素质人才大多外出就业,农村从事农业生产的多为文化水平较为低下的妇女和老人,由于缺乏文化知识,阻碍了其接受新事物、学习新技术的能力,“谷贱伤农”现象频频发生。也由于缺乏科技知识,使一些高新技术成果难以推广和运用,难以实现生产过程机械化、生产技术科学化[1-3]。
2.2 农业产业化水平欠佳,难以强化现代农业发展的基础
我国总体上处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过渡阶段,产业化进程缓慢,仍然没有脱离小规模、低水平、传统粗放的生产方式,机械化作业水平低,生产效率低下。土地小规模经营与兼业化的养殖方式,导致农产品产量低、质量次,农业标准化水平不高,无法实现农产品产业化发展,限制了农业产业的规模化发展。
2.3 农产品质量不高,难以保障现代农业发展
兴和县正处于工业化与城镇化加速发展的特殊阶段,能源资源大量消耗、污染大量排放,不完善的市场机制导致工业畸形增长。工业污染又导致农产品原料质量不达标,阻碍了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还有一些农业生产者受利益驱使,滥用化肥、农药,导致农产品安全问题频现,从而加工品出口和国内市场销售受影响,进而影响现代农业发展进程。
2.4 农业综合服务体系不健全,难以推进现代农业发展
农业社会服务体系是为农业生产提供全程综合配套服务的专业组织,服务内容涉及诸多方面。我国很多地区各类行业协会与专业合作组织发展不平衡,整体规模小、服务形式单一,亟须进一步推进现代农业发展的布局规划、项目科研、决策咨询及相关的农业担保、保险等系列服务。
3 发展对策
3.1 加快发展现代农业
顺应自然规律、顺应经济规律、顺应群众意愿是发展现代农业的根本。要围绕打造区域有机品牌,把握农业价值规律,充分发挥群众的农业生产积极性,发展区域特色产业,要立足实际、发挥优势、突出特色,稳步推进农牧业产业化、市场化进程。
3.1.1 多措并举,调整结构。在稳步推进现有种养业的基础上,重点发展马铃薯、有机蔬菜种植,积极探索发展大棚水果等特色种植业。要严格落实耕地保护和节约用地制度,推进节水增粮行动,因地制宜,多措并举,促进节水性设施农业建设向集中连片、集约经营、提升效益转变,将兴和县农产品打入首都与首府市场[4-6]。
3.1.2 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积极培育农牧业龙头企业,提升农牧业产业化水平,加强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建设,完善农产品流通体系,畅通农产品销售渠道。要大力扶持发展农畜产品加工业,着力加强产业化项目建设。大力发展节水、集约、高效现代农业,提高膜下滴灌利用率。
3.1.3 发展小型农田建设。结合老区建设、土地整理、扶贫开发等项目,在南部张皋镇、店子发展以杂粮杂豆为主的小型农田建设。
3.2 提升饲草产业比重,调整畜牧养殖结构,发展高效生态安全畜牧业
在严格禁牧舍饲、稳定牛羊养殖的基础上,要不断增强生猪、肉鸡规模化、标准化养殖。全力实施种子工程,大力推广优良畜种;建立健全农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加大无公害、绿色、有机农畜产品认证、品牌宣传及地理标志和商标注册力度,强化农超、农贸、农餐对接,全面提升农畜产品市场竞争力。
3.3 实施提质增效,创建品牌标识,不断完善农牧业产业化链条,不断增强农业综合竞争力
3.3.1 进一步降低成本,提高市场竞争力和占有率。以淘汰落后品种、高产创建、测土配方施肥、水肥一体化等惠农项目为抓手,良种良法相配套,试验、示范、推广相结合,提高科技含量,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和品质,从而提高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
3.3.2 树立品牌,形成有机绿色效应。加大以兴和为产地标识的品牌创建力度。要全方位承接京津冀和呼包鄂经济圈的产业和项目转移,特别是利用国家工信部和延庆对兴和县的帮扶,引进企业对兴和县品牌农产品进行包装,要实施精品名牌战略,打造地理标志商标,提高全县农畜产品的知名度。进一步加快无公害、绿色和有机食品的认定和认证,鼓励农业专业合作社、企业、种植大户联合打造统一品牌,在品牌打造上求突破。
3.3.3 增加资金投入,健全融资机制。加大资金补贴力度,加快农业仓储设施建设,提高农产品加工转化能力,促进农畜产品就地转化增值。对马铃薯种植大户在贷款、良种补贴及销售仓储加工等方面予以政策性支持。在贷款方面,由政府协调农行、信用联社等金融部门对马铃薯种植大户予以贷款倾斜。在良种补贴方面,采用“一户一亩”“整村推进”的办法进行种业补贴。在销售仓储加工等方面,以基础建设投资总额的0.5%予以补贴。
3.4 打造特色农业,提高农产品附加值
以特色示范农业园区建设为突破,不断提高农业产品附加值,进一步培育发展休闲观光采摘农业,增加在察尔湖、团结乡等地区的草莓、葡萄、礼品西瓜等特色种植,发展集采摘、观光于一体的特色休闲农业采摘园,在中部乡镇发展城郊观光农业。
3.5 提高农业气象服务水平,加强农村气象灾害防御
积极推进农村气象信息服务站建设,提高农业气象服务和农村气象灾害防御科技水平。
4 参考文献
[1] 薛任君,熊楚才,丁新正.新农业经济发展构想[J].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2):1-12.
[2] 郑威,张志学.农业可持续发展与新农业科技革命的思考[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5):28-32.
[3] 蒋学雷,孙东升,肖海峰,等.新农业政策的经济影响分析[J].农业经济问题,2005(增刊1):95-102.
[4] 刘维佳.我国宏观调控与新农业政策[J].农业经济问题,2004(10):4-7.
[5] 孙方媛,刘冠军.新农业理论体系概述[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4(14):271.
[6] 赵宇.建立一个可持续发展的新农业[J].河北经贸大学学报,2001(5):40-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