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工业设计中的语意应用研究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工业设计中的语意应用研究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

工业设计是一个涉及社会科学、人文科学与自然科学等诸多领域的边缘交叉型学科,设计思想的形成受到历史、社会、人文、科技、经济、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反映了当时的社会制度、社会需要、社会意识、社会习俗以及民族传统、科学文化发展方向。本文主要探讨的是设计者如何通过产品的造型、色彩、肌理等感性信息,以及产品的功能、结构、材料、工艺、等理性信息将视觉要素完美的结合到一起来表达工业设计中的语意功能,使消费者能够对产品从内涵层面得到语意认知;从而引导消费者对产品正确使用和有效操作。

关键词:

工业设计 产品语意 应用 信息表达

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是通过语言、行为和表情等来进行的,物与人之间的沟通是通过它的功能及形态来表达的。现代产品一般给人传递两种信息:一种是知识即理性的信息,如工业设计中的产品功能、材料、工艺,使用方式等;另一种是感情信息,如工业产品的造型、色彩、肌理等视觉要素。如何将理眭信息与感情信息完美结合,即如何通过产品造型语言对使用者的刺激,激发其与自身以往的生活经验或行为体会相关联的某种联想,诱导其行为,使产品易懂,并使之符合人们的审美情趣,对产品产生“美”的感觉或使产品具有“人情味”,这正是在符号学理论的基础上发展起的产品语意学的用武之地。产品的形态实际上就是一系列视觉语言的表达。产品形态设计的实质也就是对各种造型符号的编码,综合产品的形态、色彩、肌理等视学要素,表达产品语意功能,说明工业产品的品质特征。

一、工业设计中的产品语意的构造

在产品语意学中,外延性意义与符号和指称事物之间的关系有关。它在产品文脉中是直接表现的“显在”关系,即由产品形象直接说明产品内容本身,借助形态、构造、特征等元素来表达使用上的目的、操作、功能和可靠性等内容。

而内涵性意义则是与符号和指称事物所具有的属性、特征之间的关系有关。它是一种感性的信息,更多地与产品形态的生成相关,即由产品形象间接说明产品物质内容以外的方面――产品在使用环境中显示出的心理性、社会性或文化性的象征价值。例如,消费者认为产品有某种现代、前卫的感觉,或通过产品感受到一种时尚的生活方式,或从中感受到一个高性能的、让人值得信赖的品牌形象……这种意义只能在欣赏产品形态的时候借助感觉去领悟,使产品和消费者的内心情感达到某种一致。由于其内容的广泛和不确定性,因此,针对其象征价值的不同特性又细分为感觉,情绪(里层)和文化社会价值(深层)两方面。

里层意义的感觉、情绪,是消费者对产品造型产生“情感性”的认知结果,是对美丑的直接反应与喜爱偏好的直接感受。例如,产品造型给人某种有趣的感觉。想象和联想在这种认知的过程中起关激活人们情感的作用。这与消费者本身的感性、个性及其成长的背景有关,一般是“非功利性”取向的。消费者在与产品的形状、色彩和质感等这些产品语意中最有特性的要素的接触中,首先产生情感性的语意认知。

深层意义的文化社会价值观,是消费者对产品产生的一种更深层的认知结果,它是一种在外界的影响和教育下形成的共同价值观,也可能是一种流行时尚,一种固定印象。这些定型的思考方式往往左右人们对事物的看法。消费者往往透过造型符号感受到某种文化内涵,体会到特定社会的时代感和价值取向,其中具有一定的功利内涵。更加值得关注的是,在商品经济高度发达的社会,消费者所认知的这种深层的内涵性语意还体现了商品、经济等因素,在消费者心中自然形成了对某一品牌产品独具特色的固定看法(即产品中的品牌印象)如品牌的一致性和与其他产品区别的差异性。这两种内涵性意义在消费者的整个语意认知中,是相互关联和影响的。持续相似的语意感觉的塑造和不断强化,帮助形成了相对稳定的价值观。

二、工业设计中产品形态语意的象征意义

产品形态语言在未像文学语言那样形成即定文法前,我们可遵循一些原则赋予形态语言象征意义,以便正确引导产品语意学的施用。

(一)遵循理性思维方式赋予形态象征意义

设计者在将抽象观念的某种定性投射在产品形象上,希望使其成为心灵的一种感性存在方式的同时,应明白产品象征意义指涉的仍然是外部世界的现实,表达的是主体对现实的内心体验,仍然暗示着某种形而上的意义,也即其表达的形态语言依然是由理性的主体所驱使的更加明澈的反思。所以,我们不能把感性精神视为非间接性的,不与任何外部事物相关联的直觉经验。设计者必须立足于客观现实,依循逻辑、理性的思维方式编码。

同样,使用者解码的过程也是一遵循逻辑理性思维来认知的过程,所以科学理性的编码亦符合人类理性认知这一事实。如在运用“隐喻”等手法时,喻体与喻指间隔就不应十分遥远,象征的外部标记与内容之间应存在直接血缘关系或因果关系,且不应是单纯概念的符号,而应与现实保持一定关系,揭示现实含义,这样才易使使用者寻到关于直觉认识的通道,使用者才易完成呼应行为。

(二)遵循环境概念赋予形态象征意义

作为客观存的人造物,产品是处于“特定环境”之中的。人与产品相互关系的实现离不开相应的使用环境,所以,一定的使用情境是制约作者编码的要素。设计者的编码适应于处于某一“特定环境”平均水准的人为对象。这也提示了设计者在赋予产品象征形态时,可遵循“环境”概念,在产品相应的使用情境中找到一定意义的依托。

(三)遵循产品意义的双重性赋予形态象征意义

产品作为艺术与技术相结合的文化结晶,其形态语言与纯艺术语言有差异,纯艺术作为纯感性存在方式,其意义是单一的,即使充满情感的人生对象化。所以纯艺术符号完全在于呈现主观情绪,其能指可以是“任意的”,形式表现可以不受约束,一味地呈现多元动态而模糊。而产品有双重性意义,其形态语言即要表达产品自身物理属性(即产品外延意指),又要投射人类情感,述诸心灵的东西(即产品内涵意指),因而要兼顾其双重性,这样才能赋予产品的象征意义。产品设计语意能否顺利传播并为相关人群所接受并理解,是产品语意设计的关键问题。而我们知道,设计语言的传播与一般信息的传播是有很大区别的。

三、工业设计中产品语意的功能表达

产品设计语意能否顺利传播并为相关人群所接受并理解,是产品语意设计的关键问题。而我们知道,设计语言的传播与一般信息的传播是有很大区别的。

(一)信息与媒介

对一般信息传播来说,从发讯者到收讯者,信息必须经由一定的载体即所谓媒介的中介作用,而对产品这一特殊的视觉语言,至少在其外延意指层面,产品所负载的信息与产品造型本身是合而为一的,即产品所要表述的正是产品自身。因此产品的造型语言能够起到“自我说明”的作用。

(二)代码系统与创新

从符号学角度来说,任何信息的传播都必须遵循统一的代码系统,即传讯者和接受者共同约定的编、解码方式,只有这样,信息才能被顺利传播和交流。对文字语言来说,如前所述,已经由“约定俗成”的方式被完善地建立起来了,但对造型设计语言来说,这一代码系统远未达到系统和完善的程度。由于人的生活方式和文化背景的差别,特别是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不同风格和造型不断涌现,令设计者自身也难以把握,再加上从某种程度来讲“设计”就意味着“创新”,也就是说它力求突破传统代码的限定,这样一来,势必对设计语言的交流和理解带来更大的困难。因此,对产品设计语意学的研究来讲,如何构建一恰当的代码系统,使得我们的设计既能够适应社会的变化和新的造型风格的需要,同时又保持其语意传播的有效性。

(三)多感编码特性及时空差异性

产品设计语言的传播特点之一是其多编码特性,即除视觉之外它还包括听觉、触觉、嗅觉、味觉等,它们都参与和影响设计语意的传播。从这个意义上来讲,一个好的设计,其语意并非仅限于视觉信息的传达,而应该更深入地研究人的生理、心理特点和人机的互动关系特征,只有恰当地处理好这些关系,充分地利用各自的特点,才能使设计语意的传播达到准确、高效,最终使人机之间做到和谐相处,真正达到“得心应手”的境界。

一般来说,从产品的设计到使用之间存在着巨大的时空差异性。这是由于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的人文和物质环境的差别造成的。如在欧美,赛车(自行车)主要是一种运动、健身用具,意味―种休闲方式,对中国人来说则意味着一种符合国人生活方式的交通工具。

(四)传播对象的不确性和单向特性

传播对象的不确定性和单向特性是设计语言传播的另一重要特征。前者是由于无法完全预测产品流通的领域和产品使用的人群所至,即便是为某一特定人群设计的产品,如儿童用品,购买者可能是家长,必须受到成人对其态度的影响。而为城市设计的产品也可能被销往农村地区等;后者是由于设计一旦确定并生产,其造型语言已被固化在产品的形态之中,而不能应具体情况即时修正了,这就要求设计师的造型语言要尽量到位,同时尽可能使其有较大的适应性。令人兴奋的是,现代高技术在设计中的应用及借用多种编码手段来传播设计信息,有可能使传播固定不变的造型语言能应不同环境和使用者的个性做相应的调整,从而形成柔性可调的人机界面,达到有效解决人机间信息传递的问题。

四、工业设计中产品语意的功能表达

现代主义与后现代主义关于功能与形式的探讨至今的喋喋不休,但毋庸置疑,产品是实现功能的手段,无论这个功能是偏向于物质的还是情感。产品的使用过程,即是使用者与产品的交互过程,更是使用者与设计者的沟通过程,然而,设计者们通常难以做到通过产品本身的形式来与使用者交流。当一个简单的物体需要大量的图片,标签或说明的时候,这个设计无疑是失败的。就像很多门把手,居然还要用箭头、标签或文字来区分“推”和“拉”;更有其者明明需要表达“拉”的需要,却被理解为“推”。正是这产品的语意误差导致了我们对产品的误差和错误的理解。

产品语意学无疑是解决这一矛盾的有力武器。它融合了艺术,逻辑、哲学、传播学,心理学和人机工程学等众多的学科知识,研究通过产品视觉和形态线索进行意义的交流。

必须强调的是,设计者与使用者的交流并不是像阅读产品说明书那样是线性的,而是非线性的,循环的,互动的。使用者通过解读产品自身的线索来建立一个虚拟产品的心理模型。起初,这一心理模型是建立在视觉印象上的。随着人们对产品特性的发现和逐步了解,这一心理模型将日益扩大,全面、深入,同时,推动着最初的视觉印象更新,发展。通过产品的语意分析,可以获悉使用者心理模型的感官细节和生成环境,并努力去提高确定使用者初始心理模型和方法的精确性,直到产品显示出其“是什么”,“怎么用”甚至更多。当然这些都来自设计者所设计的合乎使用者预期的视觉元素和线索。

设计者主要传达两个功能语意目标:“这是什么”以及“如何运用”。对于创新型产品,前者至关重要。以搅拌机为例,针对前者要传达的是:搅拌机就是要把食物搅拌的机器,它通过切片和运转将不同大小食物搅碎,并混合成均匀的浆体。而回答后一问题则需要涉及;这些按钮是干什么的?他们彼此有什么不同?哪个是加速?哪个是减速?一次应该按下几个按钮?该产品应该如何放置?如何清洗?如何恢复原始状态?如何移动?大多数使用者通过试错法或者通过阅读产品说明书来解决产品的使用问题。然而,设计者可以从语意等角度通过产品形态来传达这些信息。

每一种关系都为产品语意提供了一次表达的机会。使用者通过形体构造、尺度、位置,等视觉要素;音量、音调(频率)、时间间隔等听觉要素,温度、压力、材质、肌理、硬度和柔软度等触觉要动作,方向等知觉要素;嗅觉以及肢体感觉等来获取信息。设计者可以通过以下方式传达语意细节:通过产品的造型、材料的对比,以及功能性元素(如按钮)之间的特殊关系等传达产品的层次、顺序、关联等;通过表面的形状、质地、颜色、比例与关系、空间与速度联合与分解来引导产品使用。迄今为止,每个产品在逻辑一致性和内部一致性上都或多或少地用到了语意要素,并通过设计语法将部分和整体有机地联系在一起,从而赋予其意义和地位。

对于语意等研究来讲,一种恰当的研究手段和方法是非常重要的。有可能使我们的研究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中国设计环境有其自身的特点,形成了语意设计独特的“语境”以及在此基础上长期积累形成的“代码系统”和传播特征。对这些问题,我们应有足够的重视。只有这样,才能使我们的设计语言更有效、更准确地为消费者接受和喜爱,这正是产品语意力求达到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