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城乡信息化的“和谐”探索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城乡信息化的“和谐”探索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城乡信息化要整合设施,优化配置,共享资源,发展经济,稳定社会,服务单位和民众,满足人民的需求。在城乡信息化建设中,应用是先导,数据是关键,数据库是核心。

1999年11月29日,“首届数字地球国际会议”上,刘淇市长提出建设“数字北京”工程,吹响了城乡信息化建设的号角。人类社会正经历农业社会、工业社会,向信息社会演进。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发展的驱动力是工业化,工业社会向信息社会演进的驱动力则是信息化。城乡信息化的功能可以概括为三个层次:决策服务、(行业、业务、单位)管理服务和公众服务。

数据分析是核心

城乡数据包括政府机关、事业单位、企业、社团、社区等的经济、政治、社会、资源、环境、自然、公民、人文和地理等方面的众多实体集、主题数据库,涉及土地、矿产、资产、金融、信贷、财经、投资、计划、公文、议案、档案、新闻、会议、器材、网站、领导批示、各种活动、日程安排、图书资料等方面,数字化形式有文本、DOC、PDF、GIS、表格、影像、E-mail、网页、音频、视频等。需要指出的是,这些数据除了非空间信息,还有空间信息。空间信息由地理数据和地质数据组成,地理数据包括控制数据、数字线划图、数字栅格地图、数字高程模型、数字正射影像图、三维模型数据、综合管线数据以及相关数据。地质数据包括地层数据、地质构造数据、水文地质数据、地震地质数据、环境地质数据和地质资源数据等。

数据交换包括空间数据和非空间数据的交换。空间数据通过外部数据交换文件可以达到GIS数据通信与共享。我国在发展自己的GIS软件,制定空间数据交换标准,通过外部数据交换达到数据共享目的。同时,着手研究制定空间数据互操作规范,逐步过渡到共享平台。城乡数据中心的数据库系统在行业数据库的基础上设计、建设和运行,实现兼容、共享和更新。

面向服务的总体框架

城乡信息化总体上包括:法律环境、道德规范、基础设施、信息资源、支撑平台和应用系统等,涉及政务、商务、居住、工作、游憩和交通等,涵盖城乡主体信息化、城乡客体数字化、城乡事物处理电子化。城乡主体信息化包括政府信息化、企业信息化、社区信息化、村庄信息化、家庭信息化和公民信息化等。城乡客体数字化包括地理、地质、货币、农业、食品、音乐、广播、电视、道路、车辆、建筑、资源、环境等的数字化。城乡事物处理电子化包括电子政务、电子商务、电子社区、电子村庄、智能交通等。城乡信息化的发展阶段可以概括为信息技术IT阶段和信息资源IR阶段。

IT(信息技术) 阶段

这是城乡信息化的初级阶段,重在技术平台建设,鼓励应用,能者先行,急用先上。总体上可以概括为五大平台、五个中心,以及政策、法规、标准、规范体系和安全、组织、资金、人才保障体系等。五大平台包括网络通信平台、地理信息平台、公用信息平台、专题信息平台和决策支持平台。五大中心涉及网络互联、身份认证、网络数据、呼叫救助和应急指挥等。建设的保障措施有加强组织体系建设,强化信息安全保障体系,严格信息化项目管理,强化市场运作机制,加强投融资环境建设,加强政策法规体系建设和加强人力资源建设等。

IR(信息资源)阶段

这是城乡信息化的高级阶段。由于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支撑了城乡信息化建设的发展。城乡信息化建设的高级阶段形成面向服务的数据平台,全面开展面向公众、企业和政府的服务与应用。城乡信息化大力推进地理信息系统、卫星定位系统和遥感技术的应用。

数据平台具有通过信息资源目录进行检索和调度信息资源的功能,逐步实现对信息资源的联检联查。数据平台包括数据采集更新系统、数据存储管理系统、数据传输系统及数据业务应用系统。

五大领域重点发展

城乡信息化属于区域信息化,内含领域信息化,二者交叉融合,互联互通。城乡信息化重点发展五大领域的信息化。

农业农村信息化

城乡信息化应积极推进农业农村信息化,缩小城乡数字鸿沟,改善三农问题;完善农村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实现信息进村入户,建立和完善农业综合信息服务体系;建设农业科研、生产、加工、流通,耕地、粮食、种子、草原、畜牧、渔业、农机、水利、植保、产品、市场、区划、资源、环境、产业基地和技术推广等信息系统,推进农业和农村现代化;建设城乡土地利用、土地规划、人口、经济、社会等信息系统,积极推进城乡统筹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工业信息化

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信息技术促进工业结构优化和增长方式转变;积极推动企业信息化,提高经营效率和管理水平,引导发展电子商务等新业务;推动传统服务业向现代服务业转型,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积极推动应用信息技术对高能耗,高功耗和高污染行业的改造;加强基础产业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对重大基础设施基础产业建设的统筹规划、科学论证和信息引导,防止盲目重复建设和资源浪费;降低能耗,减少水耗;大力发展现代信息服务业和数字内容产业。

社会信息化

抓社区,抓村庄,居民自治,村民自治,服务群众,维护稳定,开展活动,凝聚民心,构建和谐社会。社会信息化包括加强信息技术在社会领域的应用,促进社会管理领域广泛应用信息技术;提高各级医疗卫生机构的信息化水平,做好就业指导和服务等信息系统的建设;公民以“居民卡”为主要应用凭证,通过各类公众网络和专用网络的服务终端、社区网络服务站、家庭上网计算机等,接受各种政府服务和社会服务,如医疗保健、社会保险、社会救济、社会福利、住房公积金、工商登记、家政服务、税务、教育、科技、婚姻、人口、计生事务等;大力发展网络教育。

文化信息化

互联网上的文化传播是全新的,绝非传统文化产品的照搬照抄,它需要将最新的技术与最好的创意完美结合,需要用互动互联的思想去沟通网民的心灵,需要基于深厚文化底蕴之上的创造和想象,使网络文化成为全人类共享的精神食粮。

政务信息化

政务信息化包括政务机关信息化和电子政务等。电子政务包括网络建设、信息资源建设、应用系统开发、公务员培训和法规法律建设等。应加强信息技术在政府管理领域的应用,以政务信息资源开发利用为主线,推行政务公开,提高电子政务的应用和服务水平,积极建设城乡应急联动系统,突发事件应急机制,社会预警体系等,切实加强信息安全基础工作。政务信息化要全面支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行数据交换和信息共享,协同工作,优化流程,共享数据,科学决策,协调发展,稳定社会。

三步实施法

城乡信息化的发展总方针是:统筹规划、资源共享,应用主导、面向市场,围绕城市、形成特色,突出重点、拉动产业,安全可靠、务求实效。如何有效推进城乡信息化,不防遵循如下三步法:

建立城乡信息化理事会

城乡信息化建设可以实行“理事会、秘书处、多方投入,共同推进”的策略。理事会由城乡政府、企业和民众代表组成,广泛参与。

抓基础数据库,抓数据交换

发达地区努力完成城乡信息资源的整合与共享,进入数据大集中阶段。上海、杭州等地在人口管理、土地管理等领域开展跨部门的信息资源整合。

我国启动建设的人口基础信息库、法人单位基础信息库、自然资源和空间地理基础信息库、宏观经济数据库,属于本文数据层次的主题数据库或专题数据库,高于基础数据库,致使工作难度很大。总结经验教训,建议四大基础数据库调整为:人口基础数据库、企业基础数据库、土地基础数据库和基础统计数据库。在此基础上,加入其他局的必须的最重要的主题信息,建设主题数据库。自然资源和空间地理基础信息库不是基础数据库,属于专题数据库群。建议把土地基础数据库作为空间地理基础信息库,由测绘局和国土资源局提供和更新,测绘局与国土资源局业务走向融合。

抓土地利用标准

地理框架是城乡整合信息资源的理想途径,但目前地理数据库成为信息资源开发的瓶颈,进展困难,各委办局公司分头建设地理数据库,可能造成巨大浪费。

由于城乡规划、土地管理、应急响应、公安和交通等数据库的建设多以土地利用分类为基础,以土地覆盖和土地利用图为基础信息, 应用遥感影像更新。我国目前并存多种“土地利用分类标准”,分类标准不便于采用卫星遥感影像更新,建议改善。当前城乡信息化最紧迫的标准化工作是制定“土地覆盖分类标准”,统一实行。

城乡信息化的发展战略是“交换数据、立体推进,协调发展、和谐共赢”。城乡的重大信息工程必须开展可行性研究,停止盲目照抄,减少重大浪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