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半导体激光睫状体光凝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半导体激光睫状体光凝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半导体激光睫状体光凝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

(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广西 南宁 530021)

【摘要】目的 评价半导体激光经巩膜睫状体光凝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效果。方法 对36例新生血管性青光眼进行半导体激光睫状体光激治疗,能量1.5~2.0w,时间1s,范围180°~360°,点数12~30点。结果 观察12~19个月,治疗前眼压为(47.6±8.3mmHg)(32.7~65.4mmHg),最后随诊眼压为(18.3±7.5 mmHg)(6.8~31.6mmHg),明显低于术前(p<0.01);27例眼压下降≥30%,手术成功率75%;并发症主要是葡萄膜炎及前房出血。结论 半导体激光经巩膜睫状体光凝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疗效确切,并发症少,可重复治疗。

【关键词】半导体激光 睫状体光凝 新生血管性青光眼

中图分类号:R77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0515(2011)12-006-02

Treatment of neovascular glaucoma by transscleral semiconductor diode laser cyclophotocoagulation

ZHAO Xin LI Min LIU Luhong

(The People's Hospital of Guangxi Zhuang Autonomous Region, Nanning 530021, Guangxi China)

【Abstract】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outcome of transscleral semiconductor diode laser cyclophotocoagulation in neovascular glaucomea. Methods Using transscleral semiconductor diode laser cyclophtotocoagulation(810nm, energy 1.5~2.0W, time 1s, range 180~360°, count 12~30)to treat 36 eyes with neovascular glaucomea. Results Follow-up was 12~19 months. IOP decreased from( 47.6±8.3mmHg)(32.7~65.4mmHg) pretreatment to (18.3±7.5mmHg)(6.8~31.6mmHg) post-treatment,and there was significant reduction in mean IOP(P

【Key words】Semiconductor diode laser cyclophotocoagulation neovascular glaucoma.

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是一种由视网膜缺血或炎症引起的难治性青光眼,是眼科常见的致盲眼病之一,破坏性强、失明率高,治疗很棘手,手术预后较差。20世纪60年代采用睫状体冷冻术治疗,产生的并发症如眼球萎缩较多;70~80年代用YAG激光睫状体光凝术,由于激光系统庞大的体积和昂贵的价格限制了它的推广应用;90年展的半导体激光系统体积小,费用不高,功能可靠,应用半导体激光经巩膜睫状体光凝治疗逐渐成为主要的手术方法[1],我院2004年3月至2010年7月对36例生血管性青光眼进行半导体激光经巩膜睫状体光凝治疗,疗效良好,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4年3月至2010年7月我院治疗36例(36眼),其中男21例,女15例;年龄23~76岁,平均(53.7±14.2)岁;右眼22例,左眼14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15眼,视网膜静脉阻塞12眼,原发闭角型青光眼绝对期5眼,眼外伤术后2眼,滤过手术失败的青光眼2例。视力:无光感17例,光感11例,手动者5例,指数者3例。采用Goldman压平眼压计测量,术前眼压:32.7~65.4mmHg,平均(47.6±8.3mmHg)。所有患眼均有明显眼痛、结膜充血、角膜水肿、虹膜大量新生血管等表现,使用降眼压药物最大耐受剂量后仍不能有效控制眼压。

1.2 手术方法 病人取仰卧位,用2%利多卡因2ml和0.75%布比卡因2ml混合后行球周浸润麻醉,采用法国IRIDIS半导体激光机,波长810nm,将激光G探头置于角膜缘后1.0~1.5mm巩膜处,探头方向对准睫状体冠部,激光发射功率为1.5~2.0w,时间1s,范围180°~360°,点间距2mm,避开3点和9点钟位置,以免伤及睫状长血管,从1.5W开始上、下调节,每次0.1W,直到听见爆破声,再上、下调节能量至刚出现微爆破声,并用这个功率完成治疗,点数12~30点。

1.3 术后处理 术毕结膜囊涂抗生素眼膏,单眼包扎24h,局部滴肾上腺皮质激素和抗生素眼液每2h 1次,共2~4周,0.5%噻吗心胺眼液每日2次,共1~2周,口服醋氮酰胺0.25g,每日2次,3~5天。

1.4 疗效判断标准 以眼压下降≥30%为手术成功标准。

1.5 统计学方法 数据采用PEMS3.1统计软件处理,手术前后眼压进行配对t检验。

2 结果

随诊12~19个月

2.1 眼压 最后随诊眼压为18.3±7.5 mmHg(6.8~31.6mmHg),治疗前后眼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5.7125, p<0.01);27例眼压下降≥30%,手术成功率75%(27/36)。

2.2 症状 术后33例(91.7%)疼痛明显减轻,其中8例疼痛消失。

2.3 视力 本组病例术后视力无改变。

2.4 并发症 术中前房出血3例,术后前房出血5例,房水闪光(+++)9例,(++)12例,(+)15例。前房出血及葡萄膜炎在用药后3周内消失。10例1~3月再次行半导体激光治疗,2例行第3次治疗后达到目的,1眼发生眼球萎缩,为3次重复睫状体光凝治疗者。

3 讨论

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继发于多种眼病,最常见的病因是视网膜静脉阻塞、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和颈动脉阻塞疾病(眼缺血综合征),当各种原因引起视网膜血管阻塞时,缺血状态的视网膜和受到损害的血管壁向邻近的视网膜组织、脉络膜组织及玻璃体腔内释放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和血小板源性血管内皮细胞增生因子或成纤维细胞增生因子。新生血管可以发生于虹膜和前房角,纤维血管组织的生长,减少房水的流出;在新生纤维血管组织短暂存在的成肌纤维细胞,也增生和收缩,导致前房角关闭;在前房角表面,还有角膜内皮的增生;上述这些改变使前房角发生进行性阻塞和关闭,导致眼压升高[1]。本组36例中糖尿病视网膜病变15例,视网膜静脉阻塞12例,符合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继发的常见病因。

本组病例治疗前眼压为47.6±8.3mmHg(32.7~65.4mmHg),最后随诊眼压为(18.3±7.5 mmHg)(6.8~31.6mmHg),明显低于术前(p<0.01);27例眼压下降≥30%,手术成功率75%;疼痛缓解率91.7%,与国内葛坚[2] 唐忻[3]报道相当。术中前房出血3例,术后前房出血5例,考虑为患者房角、虹膜、眼内组织新生血管脆性大,容易发生血管破裂出血。10例由于眼压控制不良或疼痛不减轻,1~3月再次于门诊进行半导体激光治疗,其中7例再次光凝治疗达到眼压下降≥30%;2例第3次治疗后达到目的,其中1眼发生眼球萎缩;1例由于疼痛减轻,不愿进行第3次激光治疗。

半导体激光波长810nm,属于红外激光,其热效应包括热凝固、汽化、穿孔和切割等,半导体激光经巩膜睫状体光凝主要利用激光的热凝固效应,它造成眼压下降主要有以下3种机制[4]:①激光直接破坏产生房水的睫状体色素上皮,致其凝固性坏死,减少房水分泌。②光凝造成睫状冠部缺血或炎症间接地破坏睫状突上皮细胞。③睫状体色素上皮结构的完整性和屏障功能被破坏,从而使房水流出量增加。半导体激光经巩膜睫状体光凝手术主要用于晚期的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患者用药物和其他手术治疗失败,或视力丧失,而且疼痛严重,此时治疗目的是缓解症状、保留眼球或挽救残存的视力。这种治疗也应建立在病因治疗和眼底缺血治疗基础上,因缺血未消除,手术后新生血管化仍会继续进行,即使手术后近期眼压控制满意,也可能因为新生血管继发性出血、炎症等原因导致眼压不能控制或眼球萎缩,最终眼球摘除。

半导体睫状体光凝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操作简单,降低眼压疗效确切,明显缓解疼痛,并发症少,可重复治疗,可于门诊开展治疗,尤其适用于年龄较大全身情况较差视功能差的病人首要解除疼痛问题。

参考文献

[1] 杨新光,朱赛琳,解晓明. 疑难青光眼的诊断与治疗[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5:102~116.

[2] 葛坚,王难,金陈进,等.半导体二级管激光经巩膜睫状体光凝治疗难治性青光眼的近期疗效[J].中国实用眼科杂志1999,17(11):661~663.

[3] 唐忻,田蓓,刘磊,等. 半导体激光治疗重症青光眼―睫状体光凝和睫状体冷冻的对比研究[J].眼科,1998,7(3):151~153.

[4] 周炜, 郭希让. 眼科激光治疗学[M].郑州:河南医科大学出版社,1998:178~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