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培育探析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培育探析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创造能力的培育对于我们小学生十分重要。文章认为提升小学生创新能力可做到:建构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营造有利于学生创新的氛围;优化创新能力培育的载体,训练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能力;鼓励课堂上学生质疑问难,激发他们的主动参与意识;完善激励的评价机制, 鼓励学生创新常态化。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创新能力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创新意识、创造精神和创造能力的培养对于我们小学生十分重要。在新课标的指导下,数学教师应义不容辞地担负起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使命,应充分地尊重学生的差异性、主体性和创造性,鼓励学生在课堂上大胆质疑、勇于发问、敢于创新。那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该如何培育学生的创新能力呢?笔者阅读了学者专家大量著作并结合自己教学经验,认为要培养小学生的创新能力,数学教师在课堂上可做到一下几点:

一、建构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营造有利于学生创新的氛围

国际教育发展委员会编的《学会生存》一书中指出:“我们应该从根本上重新评价师生关系这个传统教育大厦的基石,特别当师生关系变成一种统治者和被统治者的关系的时候,这种统治与被统治的关系,由于一方在年龄、知识和无上权威等方面的有利条件和另一方的低下与顺从的地位而变得根深蒂固了。在我们当代的教育界中,这种陈腐的人类关系,已经遭到抵抗”;“教师将越来越成为一位顾问,一位交换意见的参加者,一位帮助发现矛盾论点而不是拿出现成真理的人。”。这段话无不告诉我们要改变“统治与被统治”的师生关系,代之以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而这种关系也恰恰是小学数学课堂上急需的。在这样宽松、平等、和谐、自然的环境氛围里,学生的思维会越发的无拘无束,想象力会更加的开阔,如果师生关系还是以前的那种关系,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就会谨小慎微,怕这怕那,纵然内心有颇多疑问也不敢提出,教师因此无法得到正确的教学反馈,从而影响教学质量,也不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二、优化创新能力培育的载体,训练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能力

载体,《现代汉语词典》给出了两种定义:“一是科学技术上指某些能传递能量或运载其他物质的物质二是指承载知识或信息的物质形体”。本文探讨的载体范围主要指后一种。而这里的创新能力培育的载体主要指各种练习。数学练习必须精心安排与设计,才能使同学在获得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的同时,自身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也能得到加强。笔者认为,可做到以下三点:①挖掘教材中的典型习题,引导学生多角度解题。教师在实施教学时,对学生从不同角度提出的问题能运用数学知识和数学方法做出科学的判断和正确的引导,从而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引导学生积极创新的思考。②教师要善于从权威课后练习题中筛选相关习题,既能整合和巩固课堂上所学的基本知识,又能激发和延伸小学生的创新思维,从而提升他们的创新能力。③教师要善于设计一些变式练习使小学生能够“举一反三”,激活他们的创新思维。如:教学“分数工程应用题”时,当学生通过例题掌握分数工程应用题的结构特征及解题方法后,教师还要进一步引伸“当甲、乙二人合作完成某一工作时,可能会有什么情况发生?”这一问题的提出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发散思维,有利于学生更加积极的思考问题,有利于他们创新思维的开拓和创新能力的培养。④课堂上要善于设计一些开放性的习题,选择恰当的时机,以灵活的方式渗透到教学中。开放性的习题涵容性、综合性强,知识跨度较大,极富挑战性,因而能激发小学生的探究欲和好奇心,调动他们数学学习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有利于增强增强他们的创新意识,提升他们的创新能力。如某厂原计划30天生产工具1200件, 实际每天比原计划多生产14,实际几天完成? 学生的一般解法是,1200÷(1200÷30×(1+14))=24(天).经过启发和讨论,一名学生给出了另外一种解法:由实际每天比原计划多生产14,推知实际生产时间是原计划的45,因此,可以列出算式为30×45.这名学生以较复杂的分数应用题的知识为基础,较好地运用了比例和分数乘法的知识。这无不有利于开拓学生的思维,有利于其创新能力的培养。

三、鼓励课堂上学生质疑问难,激发他们的主动参与意识

数学教师在课堂上要善于鼓励学生提出质疑,进而引导学生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及思考问题,才能对他们创新能力的培养有所帮助。因为通过数学教师引导学生在课堂上质疑问难,有利于小学生主动地参与学习。主动是学生增强学习内驱力的一大法宝,是具有高度自觉性和自为性的表现,主动是创造的重要前提之一。数学教学实践也无不证明,凡是在课堂上主动学习的学生,其创新性思维发展就越充分,创新能力提升速度更快。因此,数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把学生当成学习的主人,老师只充当“引路人”和“观察者”的角色,充分发挥启小学生参与数学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进而激发他们求新求异的创想,最大限度地使他们的智商(IQ)和情商(EQ)在参与过程中得到全面主动的发展,自身创新素质得到极大地提升。

四、完善激励的评价机制,鼓励学生创新常态化

众所周知,除了课堂活动,评价也是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评价不仅是关注学生学业上的成绩,它更多关注的是学生的个性差异和个体不同的发展需求。每一位小学生都是具有独特性的个体,因此,对于他们的评价也就千差万别,它必然会影响着他们学业的进步与其他方面的发展。故针对学生个体的差异性,教师要“因人制宜”、因材施教,针对不同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措施,给予不同向度的评价。这些使学生兴趣盎然,增强他们学习数学的热情,保持对数学科目的兴趣,积极探索,主动创新,并使这种创新常态化。

参考文献:

[1]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发展委员会. 学会生存[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102

[2]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现代汉语词典[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6

[3]王雪芳.在农村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J].科技信息, 2007(26)

[4]王金莲.小学数学教学中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02,1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