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对话刘建平:用整合创造特色 用特色铸就生命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对话刘建平:用整合创造特色 用特色铸就生命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生命力的课程绝不会被“山寨”

《中国教师》:刘校长,您好!什么是“五个一”?它和学校的其他课程有什么联系?

刘建平:我们把语文、数学、英语、科学、音乐、美术、体育等课程称为基础型课程。拓展型课程是我们将综合实践活动、地方及学校课程整合而成的系列课程,它是基础型课程的拓展,有5个培养目标。

“一手钢笔好字”,是“天天练写字课程”的培养目标。此课程由语文和美术课拓展而来,在一至六年级开设,全体学生参加。

“一些文雅气质”,是“中华经典诗文诵读课程”的培养目标。此课程由语文课拓展而来,在一至六年级开设,全体学生参加。

“一种探究习惯”,是“做上学课程”的培养目标。此课程由科学和数学课拓展而来,在三至六年级开设,全体学生参加。

“一门兴趣爱好”,是“兴趣与个性课程”的培养目标。此课程由音乐、美术课拓展而来。普及层次有葫芦丝、纸艺两个项目,在二、三年级开设,全体学生参加;提高层次有学科类、体育类、艺术类、科技类4个系列,目前设航模、动画、古筝、舞蹈、陶艺、版画、足球、篮球等20多个选项,在四至六年级开设,部分学生参加。

“一项健身技能”,是“阳光体育课程”的培养目标。此课程由体育课拓展而来,目前运动项目以跳绳、毽球为主,在一至六年级开设,全体学生参加。

《中国教师》:为什么把这“五个一”定为拓展型课程的目标,而不是“三个一”“十个一”?

刘建平:课程改革最根本的目的是什么?课程改革最根本的目的是要解决“培养什么人,怎么培养人”的问题。这“五个一”不是随便拼凑的,而正是要回答“松山湖小学要将学生培养成什么人”的问题。在校长的课程领导中,课程的定位是首要的。所以,这“五个一”在构建之初经过了反复的思考和论证。

我们课程的定位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要设计出适合学生的课程,为学生的未来着想。例如,“一手钢笔好字”恰恰是当今网络时代的学生最需要的。时任教育部副部长陈小娅来校考察时也曾说:“现在很多孩子能够玩转电脑,却写不好字,坚持天天练字很好。”

另外,哪门课能否纳入学校的课程体系,应该看它是否与其文化内涵相统一。孔子倡导的礼、乐、射、御、书、数六艺体现的是儒家文化精神。我们这“五个一”也不是彼此孤立的,而是自成体系,统一于我们的校园文化主题――“养德、立美、尚文、健体、启智、求是”。

《中国教师》:“五个一”的内容,看起来和一些学校的写字教育、经典诵读、阳光体育和兴趣活动一样简单,只是名字不同么?

刘建平:拓展型课程看似简单,其实并不简单。“拓展”不是照搬照抄,匆匆走秀,而是为学校、为每一个学生的长远发展量身打造最适合的课程。“独创性”是“五个一”的最大特点,“五个一”的所有教材都是由我们教师自己编写的,授课教师也是我们自己培养的。

如,“天天练写字课程”,我们开发了《天天练楷书基本笔画》《天天练楷书偏旁部首》《天天练楷书间架结构》《天天练楷书书法作品》等校本教材;“中华经典诗文诵读课程”,我们开发了校本教材《含英咀华》,共有3册;“做上学课程”,我们开发了校本教材《做上学》,共有4册;“兴趣与个性课程”,我们开发了校本教材《折纸•葫芦丝》;“阳光体育课程”,我们开发了校本教材《文武秀》和跳绳、毽球教材。

穿别人的鞋走不了自己的路,有生命力的课程绝不是“山寨版”。千校一面的课程体系,已经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就像20世纪70年代被人称为“灰蚂蚁”“黑蚂蚁”“蓝蚂蚁”的中国服装终遭冷落一样,不能让学生的个性得到张扬的课程,也必然无法被学生接受,更不用说有效果。从世界课程改革潮流来看,经过学校整合,能够真正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和学校特色形成的课程才是独特的,独特的课程才有生命力。

国家、地方和学校的三级课程体系给校长和一线教师提供了巨大的自主创新空间,学校有机会将三级课程整合成自具特色的、最有生命力的拓展型课程。“五个一”就是着眼于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开发学生的潜能,彰显学校特色文化的拓展型课程,是一种体现不同学力要求的、具有开放性的课程。课程取什么名字不重要,但它为我校而生,为我校而成,只有这样的课程,才能提高我校学生的素质。

2010年暑假,我和一名教练员带3名学生去参加全国青少年航空航天模型锦标赛,除了第三名的好成绩让我感到自豪,最令我高兴的是我们赛后去参观娄山关时发生的一件小事。一进娄山关,游客们看到石碑上主席的《忆秦娥•娄山关》就开始边指边猜,议论纷纷。正当有的游客为辨认龙飞凤舞的毛体字而争执不下的时候,我校学生一看石刻便马上脱口而出:“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他们不凡的素质立即引来一些同行校长的夸奖。

我深知,学生们的素质培养并不是一天两天培养起来的,回想当初开发和实施拓展型课程的历程,今天的成果实在来之不易。正因为“五个一”没有以“热闹的活动”在基础型课程上作简单附加,也没有做“套用他人,开会发文,更换课表”的表面文章,而是经过了创新和整合,经过了经年累月的坚持实施,才使“五个一”的目标从学生的科学世界来到他们的生活世界。

世界上没有一蹴而就的课程

《中国教师》:这个富有创意的特色课程体系是怎样实施的?

刘建平:世界上没有一蹴而就的课程。拓展型课程从策划到实施,从突破到丰收,可谓“痛并快乐着”。在取得突破前,寻觅是一种推敲;在取得绩效前,等待是一种寂寞。

课程策划,我们用了半年时间。那时,教师们各抒己见,百家争鸣。最后共同的结论是:“高起点开局,整体构建,分步实施,分项突破。”

2006年秋季,“天天练写字课程”全面实施,教材、评价落实到位。

2007年春季,“兴趣与个性课程”提高项目开班;秋季,“中华经典诗文诵读课程”评价方法应用成功。

2008年春季,“兴趣与个性课程”普及项目和试点工作得以实施;秋季,“做上学课程”资源的整合和使用取得突破。

2009年春季,“兴趣与个性课程”资源的整合和师资培训取得突破;秋季,“阳光体育课程”毽球项目取得突破。

2010年春季,编写完成《拓展型课程教学指南》。

拓展型课程的实施过程是不断推敲的过程。教师们对课程进行了反复实验、推敲,耐住了寂寞,经过了日积月累,才达到今天的效果。当然,拓展型课程的建设与实施,不仅使全校学生受益,也惠及了全校教师,使教师群体的素养得以全面提升。

《中国教师》:“五个一”是面向全体学生的,实施课程需要的大量专业师资是如何解决的?

刘建平:拓展型课程能够顺利实施,也得益于我校优秀的教师,这也是其他学校无法效仿的原因。教师的素质,准确地说,教师群体的素质,对实施拓展型课程的影响是决定性的。我们这批教师,一方面,精湛的教学技能不可多得,另一方面,深厚的教育情怀也是课程创新的关键;而后者是最重要的。“天天练写字课程”的组长邱卫春,在来校之前是一位数学教师,书法只是他的业余爱好,并不是他的专业,但将教育的梦想变为现实是他强烈的愿望。拓展型课程的成功是这些所有怀有教育梦想的教师共同努力的结果。

拓展型课程比基础型课程对教师群体素质的要求更高,要求教师一专多能。为此,我们做到了师训与课程推进同步,强调从教师自己做起。例如,“天天练写字课程”,学校先抓教师的板书及作业批改,后抓学生。教师和学生还一同练字,共同参加考级。严海南和廖金城是“天天练写字课程”的导师,2009年给教师上钢笔书法培训课达58人次,46课时。

王强、杨建国、戴建荣是“中华经典诗文诵读课程”的导师,2006~2010年共培训教师156人次,12课时。蔡敏胜、莫春荣、韩亮、刘贤虎是“做上学课程”的导师,2007年共培训教师94人次,8课时。赵晓天、杨春子、于洪民是“兴趣与个性课程”的导师,2009年共培训教师折纸和葫芦丝项目41人次,120课时。李响、邹霞、崔希泉、张迪是“阳光体育课程”的导师,2006~2010年共培训教师手语操、文武秀、毽球等项目171人次,209课时。

拓展型课程在我校是课程,不是活动;重在过程,贵在落实。如,每天一小时的“阳光体育课程”,旨在“让每一个学生至少掌握一两项常用健身技能”,它不是一句口号,而是每日常规的行动。

科学的评价和关联互动让课程拓展成功

《中国教师》:落实“五个一”,学校是如何进行课程评价的?

刘建平:课程评价是必不可少的,科学的评价为课程保驾护航。拓展型课程的评价采用“等级达标制”,它与基础型课程的评价一同纳入学生的《素质报告册》。关于“五个一”的目标、内容、进度、资源及评价,学校在《拓展型课程教学指南》里都有明确的指引。

如,“天天练写字课程”,我们根据《中国硬笔书法考级大纲》,将师生的写字水平由低到高划分为7个等级,每个等级细分为甲、乙、丙3个层次,共21级。如“七级甲等、七级乙等、七级丙等”。

又如,“中华经典诗文诵读课程”,我们从学生的衣着举止、节奏熟练性、感情表情3个维度进行评分,设有“童生”“秀才”“举人”“探花”“榜眼”“状元”“大学士”等12个等级。

等级达标考核是一种激励手段,目的在于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拓展型课程教学活动。《素质报告册》详尽记录着学生们逐年“升级”的足迹。

课程从生活开始,教育与生命同行。写字的意义不仅仅在于把字写好,诵读的意义不仅仅在于腹有诗书,踢毽的意义不仅仅在于获得一项运动技能……那份认真,那种雅气,那种习惯,虽然无法量化,但可以确信,我们长期着眼于“养德、立美、尚文、健体、启智、求是”的培养,必将让他们今天的青涩转化为明日的金黄。

《中国教师》:“五个一”具体是怎样拓展的?

刘建平:拓展型课程的实施策略强调“整体联动”,从学科本身做起。

例如,“天天练写字课程”,从“语文”做起,先抓语文学科写字教学,后抓天天练写字课堂;从“作业”做起,先抓作业书写评优,后抓写字考级;从“描红”做起,先摹后临;从“姿势”做起,先规范写字姿势,后培养写字技能;从“写字”做起,先认真写字,后学习书法艺术。

再如,“中华经典诗文诵读课程”,强调课堂教学与校园活动相结合,课堂教学是本;理解记忆与机械记忆相结合,理解记忆是本;集中诵读与分散诵读相结合,集中诵读是本;朗读与“嗟叹之、咏歌之、手舞之、足蹈之”相结合,朗读是本。

踢毽、跳绳与体育课不是两件事;折纸、葫芦丝与美术、音乐课不是两件事;不认真上好每一节科学课,“做上学课程”就是空中楼阁。

《中国教师》:“做上学课程”与综合实践活动关系密切,在“做上学课程”中,“关联互动”体现在哪里?

刘建平:综合实践活动是新课程改革最大的亮点,但也是最大的难点。开展综合实践活动不在于教学资源,而在于教学思想,将综合实践活动局限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之内是误区。语文、数学、英语等课程都可以适时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解决之道就在于“关联互动”。

如,目前,“做上学课程”的教学资源包括由数学课拓展而来的 “七巧板”、由科学课拓展而来的“小实验”,以及“广东省综合实践活动资源包”。

我们将“做上学课程”的实施目标直接指向培养学生的探究习惯,即“以自主探究为核心,以实践活动为载体,以创新发展为目的,以过程评价为尺度”。三至六年级学生,每个学年至少开展一次主题探究实践活动。近期开展的主题探究活动有:“月是故乡明”经典诗文诵读活动、“品读陆游”朗诵活动、“永字八法探秘”活动、“走近王羲之”写字比赛、“毽球的来龙去脉”主题活动、“葫芦丝趣谈”主题活动等。

以生态学的视角看教育

《中国教师》:有的学校只用一个学期就成功建设了整套的特色课程体系,学校和学生也取得了很多奖牌,松山湖小学却用了三年多的时间。为什么?

刘建平:拓展型课程成长周期比较长,主要原因在于:从学校的层面看,我们不是为了打造亮点;从学生的层面看,我们不是为了争金夺银。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从生态的视角看教育,我们的学生获得奖牌是每一个学生获得全面发展的必然结果,对这个结果不用刻意追求。从比赛情况看,我们也获得了好成绩,获得了公众的认可。

四(2)班范婧的家长说:“我们把孩子转来读书,不怕接送的麻烦,是因为学校真正关心每一个孩子的发展,孩子在这里学习‘五个一’,很快乐。”

北师大一位教育专家说:“松山湖小学蛰伏三年,用三年时间构架、实施拓展型课程,把它做成今天这种效果,真是一个奇迹!”

东莞市教育局杨晓棠局长说:“松山湖小学高度重视小学科教学,提出了拓展型课程的‘五个一’,这是学校办学思想的最好体现。如果更多的学校都能这样做的话,我们的小学教育就一定能办好。”

《中国教师》:您所说的“以生态学的视角看教育”该如何理解?

刘建平:从教育的来源来看,教育来源于生活,生活是教育之母。从教育的目的来看,教育是为了生活,是为了更美好地生活。从教育的过程来看,教育不仅是一个掌握知识、发挥智慧潜能的过程,更是一个完整的人的生成过程,是师生生命意义不断显现的生活过程。

随着社会的发展,特别是19世纪班级授课制的兴起,教育在规模扩大、效率提高的同时,与社会生活及儿童天性渐行渐远,越来越体现出教育的工具化倾向。

我们倡导把握教育与生活、教育与天性的互动关系,让教育成为生命的诗意的“栖息地”。为此,我们提出以生态学的态度和方法去观察、分析和解决教育教学问题。“五个一”以学生为本,将基础型课程关联互动,就是以生态学的视角看教育、办教育的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