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提高教师领导力, 精心组织小组学习活动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提高教师领导力, 精心组织小组学习活动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从管理学角度来说,任何一个社会组织的维持、发展以及目标的达成均离不开有效的领导。这同样适用于学校课堂管理。课堂的正常运转、各环节的有效落实、目标达成、学生主体地位的体现都离不开老师的领导力,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课堂领导力是指教师在课堂教学活动中,通过自身的职位要素以及所具有的非权力性要素(如知识、能力、情感等)之间的相互作用,形成的作用于学生的一种综合影响力。

新一轮的课程改革要求教师的教育教学观念不断地进行更新,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们通过各种各样的以学生为主要承担者的教学活动形式,努力地追求和实现着这种观念上的转变,努力提升课堂领导力。众所周知,在英语课堂教学中,这种教学活动形式如果真正实效的话,就能体现出人本主义,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能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能体现出教师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也就能验证出教师观念的真正转变和领导力的强弱程度。

小组学习活动”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充分利用教材,紧密围绕教学目标,按照教学内容的不同要求,将一个班的学生,以2—6人为单位,分成若干小组,并在教师的指导下,小组内成员对所要求的学习内容进行讨论、游戏、竞赛、练习和模拟交际等,以达成教师的教学目标,以及促使学生更好地掌握所学知识的一种教学活动形式。“小组学习活动”以其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能有效调动课堂气氛,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充分体现学生为主体,体现教师教育教学观念转变,以及能有效提高教师教学质量和效果等特点。得到了广大英语老师积极热情的倡导,从教师们的日常课堂教学到各级各类公开课,随处可见被采用。然而,经本人的实践及听课不断发现,由于相当部分教师在实际操作中存在着认识上、要求上或设计上等问题,自身的课堂领导力还不够扎实,直接影响了“小组学习活动”在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实效,使“小组学习活动”流于形式。

例如,有的教师认为在课堂教学中开展“小组活动”是浪费时间或自找麻烦,倒不如“实实在在地督促学生多背两个单词”,如果要开展的话也只是为了追求所谓的“活跃的课堂气氛”,以此“面子工程”迎合新课标提出的“体现学生为主体” 、“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等的要求 ,充其量只是为了过过场,走走形式罢了;有的教师虽然认可开展“小组学习活动”的意义,但由于对“小组活动”的活动内容缺乏科学合理的设定,令学生无所适从或无意于活动,使得这种教学活动发挥不出实效;有的教师注意了内容的设定,但由于没有对各小组明晰自己的要求和意图,让各小组成员在活动中放任自流,最终使得“小组学习活动”达不到自己想要的效果,祸及了整节课的质量;

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小组学习活动”流于形式?如何使它发挥出实效,真正服务于课堂教学呢?笔者认为作为“小组学习活动”的主导者——教师,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提高课堂领导力,保障“小组学习活动“实施的有效性。

一、提高认识,更新观念

课堂教学效率的高低,关键在于教师的主导作用,也就是教师的课堂领导力。目前,教师的课堂教学质量和效果更加时刻要接受新课程提出的挑战。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提高素质、更新观念、转变角色,必然也要求教师的教学行为产生相应的变化。这就要求教师要了解和掌握新课程标准中提出的各项要求,只有永远置身于英语教学的前沿,密切跟踪英语教学发展的新动向,及时更新教学观念,不断给课堂教学内容注入新观点、新方法,才能真正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小组学习活动”的教学活动形式不只是为了追求“活跃的课堂气氛”,或以此表面迎合新课标提出的“体现学生为主体”、“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的要求。它是教师充分利用教材,紧紧围绕教学目标,有针对性地组织学生开展的一系列活动:学生通过观察、思考、讨论、合作、交流以及耳、口、眼、手、脑并用,在愉快、轻松、主动、活泼的气氛状态下,产生主观能动性,积极参与思考、分析,以此明白道理、激感、提高认识;促进学生在教师的指导和同伴的帮助下主动地、富有合作意识的同时又有个性地学习,较好地帮助学生转变学习方式,使学生的主动性在教学过程中既表现为“学”的主体,又作为“教”的主体,充分体现学生为主体的现代教育教学观。

教师只有清楚地认识到“小组学习活动”的意义,才会运用好这种教学活动形式,才会使它发挥出实效,不流于形式。

二、巧设内容,妙用形式

巧妙设定活动内容,精心设计每一项任务是提高“小组学习活动”有效性的保障。教师课堂领导力主要体现于教师在课堂内对学生的互动的积极影响力。因此,活动内容要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来设定,要遵循教学活动的规律,本着从易到难,从浅入深,从繁到简的原则进行设置,教师既要考虑到成员的参与面,又要考虑活动的趣味性,更要考虑到实效性,保证把活动内容落到实处。在小组活动中,内容与形式要巧妙结合,,设置活动形式要做到四个“有利”:有利于增强学生间学习过程、学习行为和学习效果的信息反馈;有利于增强学生合作意识,又为每个学生发表意见提供机会,使学生养成独立思考、敢于抒发己见的心理品质;有利于学生高效学习,提高学生语言运用的能力;有利于创设组内互助、组间竞争的机制。

三、要求明晰,指令清楚

“小组学习活动”的教学活动形式提倡集体主义精神,强调全体学生参与以及小组成员合作学习的组织原则。很多教师在开展“小组活动”都很重视活动内容的确定,却忽略了对每个小组在活动前明确活动要求。

在活动中,学生如果对活动的要求和指令模糊不清,必然导致活动的随意性和无效性。举例来说,一位教师布置四人小组练习读一篇只有三个角色的对话课文时,只说:“Now please read the dialogue with your partners ,I will give you 3 minutes .”至于“读多少次?齐读还是分角色读?怎样分?”不置可否。对于自理能力和自觉性相对较弱的小学生会导致什么样的结果呢?结果是:有的小组齐读了一次;有的小组采取每个人轮着来读的方法,结果老师叫停时,还有两个同学来不及读;有的小组为了“四个人怎样分三个人的角色”讨论了很长时间还没有结果,一次都来不及读;有的组为了赶时间,干脆就派三个相对会读的同学读,不会读的同学不用读了……像这样的指令和要求模糊不清,活动谈何实效呢?更不用说希望通过小组活动对后进生有所帮助了。

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为了切实发挥“小组活动”的作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小组学习活动”的指令和要求必须非常明确。为了保证活动的质量和效率,教师可以与学生一起制定“常规要求”和“特殊要求”。“常规要求”是指在刚成立各小组的同时,制定一般情况下小组组成和活动的方式、方法,一般情况下,各小组就按这个“常规要求”去开展活动。这个“常规要求”也可以分为“活动前的要求”和“活动中的要求”。“活动前的要求”指的是为保证活动的质量,在刚形成各小组时的要求: 例如,根据常规的座位形式,为了便于管理和交流合作,可以要求每个小组由4人组成,由前后排两张座位组成。每组要选一名英语成绩好、性格开朗、有一定活动能力和组织能力的学生任组长。组长产生后,由组长按英语成绩给组员编号,便于教师在提问时,按照题目难易,有针对性地叫学生回答。编组时采取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以便创设组内互助、组间竞争的机制。“活动中的要求”就是指各小组在活动时要遵守的要求。例如,凡是练“问、答句型”时,教师可以制定:“小组长先问,组员答,然后交换活动”的要求;凡是练习对话课文时,规定各小组分角色练,并轮流互换角色;凡是完成活动的小组就集体举手表示……等等。 “特殊要求”顾名思义就是遇到特殊情况时老师布置的特殊要求了。带着清楚明确指令和要求的“小组学习活动”,才会快速有效。当常规要求形成一种习惯时,师生间,小组成员间便达到了某种默契,“小组活动”的实效就会有更大的发挥和作用。

此外,教师的课堂领导力要全方位提高,才能统领整个课堂,保障各教学环节实施的有效性和目标的达成。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开展“小组学习活动”时,还要做好现场的指导工作,及时收集各小组的反馈信息,以便及时作出调整,促使“小组学习活动”在课堂中发挥出实效,预防流于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