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不能没有你》主人公的亲子关系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不能没有你》主人公的亲子关系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 2009年由戴立忍导演的影片《不能有你》,因其感人的情节及对父亲传统角色的回归,获得台湾第46届金马奖的5项大奖。影片通过社会地位卑微的主人公李武雄和女儿妹仔之间的亲子依恋关系以及父女之间执著的相互守望,揭示了亲子关系对儿童心理健康的重要意义。亲子依恋关系中,武雄对妹仔原始的、本能的父爱,是依恋关系建立的基础;妹仔对武雄的依恋以及对包括母亲在内的其他人的排斥,强化了父女之间的依恋关系;这种成熟的依恋关系被破坏时,引起了妹仔的分离焦虑和心理创伤。

[关键词] 亲子关系;依恋;心理健康

影片《不能没有你》讲述了在高雄港的码头边,港务局废弃的仓库内,父亲李武雄与女儿妹仔相依为命的悲惨生活。但他们的生活相对安定。直至女儿到了适学年龄,没有监护权的父亲为了让妹仔可以如愿上学,南北来回奔波,四处求助,结果却是妹仔的案卷被送交社会局,父女将被迫分离。最终,心理崩溃的父亲准备自杀,抱着女儿要从天桥上跳下去,以抗议法律的苛刻和社会的不公平。武雄的自杀行为被警察阻止之后,父女被人为分离,并由此引发了妹仔进一步的心理健康问题。本文从亲子依恋的角度解读亲子关系对儿童心理健康的重要意义。

一、原始的父爱

人的生命历程有限,为了使自己的生命能够得到延续,父母对幼年子女会无私地付出,毫无保留地对幼年子女给予关怀和照顾,以便他们能够顺利成长。这种对幼年子女无私的、毫无保留的关怀和照顾,属于人类原始的爱。影片《不能没有你》中,武雄对女儿妹仔的情感,属于这种原始的爱。这种爱有利于儿童的心理健康。

为了衬托父亲的大爱,影片刻画了武雄卑微的生活处境――没有正式工作、没有稳定的经济来源、没有属于自己的住所。没有营业执照的武雄靠危险的潜水排污工作及修理空气泵谋生。因为没有营业执照,武雄只能为发哥这类不按安全制度操作的小业主打工。在这种条件下工作,随时都有生命危险。影片中武雄第一次为发哥潜水修理排污管时,发哥指责武雄迟到,威胁武雄不给他工作的机会。武雄潜水作业时,发哥则在船舱内打瞌睡。武雄上浮需要减压,但是减压管出现折叠,上浮困难,幸好有妹仔一直趴在船舷守望,推醒了发哥,才没出事故。这一镜头暗示了武雄恶劣的生存处境。

给发哥修理完排污管之后,武雄接着给财哥修理空气泵。在修理空气泵时,武雄一不小心被机器弄倒了,说明武雄并没有得到正规的职业训练,只是靠危险的作业勉强糊口。

正是在这样恶劣的生存处境下,武雄依然不愿放弃对亲生女儿妹仔的监护权。在社会局的工作人员来带走妹仔的时候,先发现社会局工作人员的财哥,将仓库的门堵住,武雄抱着妹仔从码头的侧面,顺着绳子下滑,身体浸入海水中,躲过了查寻。但是这样躲,终究不是最终的解决办法。如果武雄没有取得对妹仔的监护权,就不能在妹仔的入学文件上签字,而到了入学年龄的妹仔,如果没有监护人签入学的文件,就得由社会局送到寄养家庭。对武雄来说,物质上一无所有,他可以接受,但是不能没有“你”――妹仔。在武雄的心中,他惟一拥有的财富,就是对妹仔原始的父爱。这种原始的、没有任何功利成分的父爱,是妹仔生存的保障,也是妹仔安全感的重要来源。这种父爱,使妹仔逐渐形成了对武雄的依恋。

二、女儿对父亲的依恋

亲子依恋关系是儿童从社会自我向心理自我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健康的亲子依恋关系是儿童成功社会化的基础。在亲子关系中形成的依恋情感,有利于儿童安全感、信任感的形成,进而有利于儿童在成长过程中与伙伴结成亲密的关系。亲子依恋关系被破坏或不健康的亲子依恋关系,都不利于儿童正常的人际交往、不利于儿童心理的健康发展。为了突出妹仔与武雄之间的依恋关系被破坏时,妹仔所受到的强烈刺激与心理创伤,影片的前半部花了大量的笔墨进行铺垫,描述妹仔对武雄的依恋。

(一)依恋的概念及其特征

依恋一般是指个体的人对某一特定个体的长久持续的情感联系。在发展心理学中,依恋特指婴儿与成人(父母或其他看护人)所形成的情感联结。由于这种情感联结,婴儿在不高兴时,就会趋近这个人,当有陌生人能引起焦虑时,婴儿不仅对这个人不惧怕,反而喜欢得到他的照料;如果强迫婴儿同这个人分离,婴儿则显示不满。在儿童早期的发展中,依恋情感的形成一般伴随着依恋关系的发生。

依恋关系有着与其他社会关系不同的重要特征:(1)在对象上,依恋具有选择性;(2)在行为表现上,依恋者寻求与依恋对象身体的亲近;(3)在对个体的心理意义上,依恋双方特别是依恋者可以从中获得一种慰藉和安全感;(4)在其赖以形成的基础上,依恋双方具有某种和谐性,他们能保持行为与情感的呼应与协调。

(二)妹仔对武雄的依恋表现

影片中有五处镜头着重描写了妹仔对父亲武雄的依恋。第一处是武雄潜水替发哥修排污管时,妹仔趴在船舷一直往海底看,等待父亲浮出海面。当武雄事后问及妹仔:海水那么深,你怎么能看见我?妹仔回答说:我一直往下看,一直看、一直看……就能看见你了。这一镜头描写了妹仔对父亲武雄的守望。正是这种守望,挽救了武雄的生命。当武雄修理完排污管,准备上浮时,因为减压管出现折叠,未能及时减压,上浮出现困难。幸好有妹仔一直守望父亲,她凭直觉感觉到父亲要上浮,因此推醒了发哥,使武雄得以顺利浮出海面。第二处是财哥与武雄商量如何安排妹仔上学。因为武雄与张明秀没有打结婚证,属于非法同居。张明秀与谢念祖在11年前就打了结婚证,张明秀与谢念祖对妹仔有监护权。财哥对妹仔说:警察来了,会抓走你,如果和张明秀在一起,就不会有问题了。武雄此时看了一下妹仔,征求妹仔的意见。妹仔突然站起来,愤怒地推开武雄,怒目而视。妹仔对武雄已经产生依恋,不愿意和武雄以外的其他人在一起,即妹仔的依恋具有选择性。第三处镜头是妹仔对张明秀的排斥。如果能找到张明秀,让她在文件上签字,妹仔也可以上学读书。武雄准备去寻找离开几年、已不知去向的张明秀。妹仔很不乐意地问武雄:她真的要来吗?张明秀真的要来吗?她来了,这里睡不下!从这一对白可以看出妹仔(张玉婷)对母亲的排斥以及对亲生母亲张明秀与自己之间母女关系的不认同。父女俩的对白内容从反面衬托了妹仔对父亲武雄的依恋。紧接着第四处镜头是妹仔在简陋的仓库内,与武雄依偎在一起睡觉。这一点符合依恋关系的第二个特征,即依恋者寻求与依恋对象的身体亲近。第五处镜头是武雄准备跳天桥时,妹仔搂着武雄的脖子。虽然镜头上看不清妹仔的脸部表情,但从妹仔选择与父亲一起跳天桥可知妹仔的生命中不能没有武雄,如果要剥夺妹仔对武雄的依恋,她宁愿与武雄一起跳天桥。

影片不惜重墨多处描写妹仔对武雄的依恋,一方面反映了影片的主题“不能没有你”,不能没有父亲,不能没有父亲深挚的爱。要是没有父亲,妹仔的心灵将无所依靠。因为母亲张明秀已经将妹仔抛弃,如果再没有父亲,妹仔不知道还有谁能依靠,不知道还有谁值得信任。这暗示一旦妹仔对父亲武雄的依恋关系被剥夺,妹仔将失去安全感,她对周围的其他人也将难以产生信任感。安全感、信任感的缺失,则是自闭、退缩等问题形成的重要条件。影片多处描写妹仔对武雄的依恋,另一方面为妹仔被迫与武雄分离后,出现一系列的心理健康问题埋下了伏笔。

三、分离的焦虑与心理创伤

儿童的分离焦虑和与之同时出现的怯生现象是依恋形成的公认标志。当隔离被迫发生时,儿童会产生哭泣、寻找等焦虑反应。而几乎同时,儿童对陌生的看护者则表现出疏远与排斥。儿童与父母之间形成的依恋关系,在儿童的学前期,逐渐发展为成熟的、与父母双向合作的关系。妹仔与武雄之间的依恋关系在依恋的发展阶段上,已经是成熟的双向合作关系。当这种成熟的依恋关系被外界力量破坏时,对妹仔以及武雄,均会引起分离的焦虑。

武雄为了能够维持与妹仔之间的依恋关系,就必须取得对妹仔的监护权。为此武雄南北来回地奔波、四处求助。在四处求助毫无结果的情况下,武雄终于明白自己没有对妹仔进行监护的可能。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真爱,在现行法律面前,被强行剥夺时,无助的武雄准备用自杀的方式抗议法律的苛刻和社会的不公平。在这起未遂的自杀事件后,武雄因挟持儿童跳天桥,被关进监狱。妹仔则被社会局送到寄养家庭。刑满出狱的武雄开始四处寻找妹仔。因为武雄对妹仔所犯的罪行,使社会局的人不肯告诉妹仔的下落。失去女儿的武雄便不论刮风下雨,天天到高雄的每一所小学门口去守候,希望能够找到妹仔。

妹仔自从被迫与武雄分离后,出现了分离的焦虑,不与周围的人交流,不与周围的小伙伴结成亲密关系,社会局连续换了四家寄养家庭,经历了三年时间,依然没有办法让妹仔开口说话,妹仔失语了!这是对陌生看护者的疏远与排斥。这种疏远和排斥对应着妹仔内心深处对武雄的呼唤与守望。在外显行为上,则与孤僻、自闭与退缩等心理问题对应。

在儿童的心理发展过程中,伙伴关系是儿童心理正常社会化的重要媒介。妹仔不与周围的小伙伴结成亲密关系,不仅仅是现在出现孤僻、自闭与退缩等心理问题,在将来还会出现沟通质量低、交往能力差、自卑、低自尊水平、挫折承受力低等一系列心理问题。之所以能预测妹仔的这些心理问题,是因为伙伴关系的缺失,会使妹仔缺乏社会化发展过程中必要的交往锻炼。缺乏交往所造成的孤单、退缩,加上寄养经历所产生的寄人篱下的感觉,会使儿童逐渐形成自卑的心理。自卑往往和低自尊水平同时出现,使人在挫折面前容易失去信心和耐心,使人在挫折面前容易产生失望甚至绝望的想法,引起情绪上的焦虑反应,有的人甚至会发生极端的行为。这些心理问题起源于妹仔生命历程中的应激事件――依恋关系遭受破坏。这一应激事件造成的心理创伤,如果不及时处理,其负面效果将会进一步蔓延,会对妹仔未来的心理健康状况造成不良影响。精神分析理论指出,童年的心理创伤对成年后的心理问题、甚至心理疾病的产生有重要的指向作用。当然成年期心理问题甚至心理疾病的出现,还要考虑遗传、社会环境、近期生活事件等因素的影响。妹仔日益严重的心理健康问题,使社会局束手无策。社会局最后不得不主动联系武雄,希望武雄能够抚平妹仔因失去父爱而遭受的心理创伤。

影片《不能没有你》表达了依恋关系在遭受外界强烈干扰时产生的巨大抵抗力量。身材娇小的儿童妹仔在依恋关系被外界破坏时,以自己内心强烈的不满和历时三年的无言的抗争,最终使社会局做出让步,让武雄与妹仔见面。影片的结尾是武雄的船慢慢靠岸,码头上站着着妆素雅、一身洁白的妹仔。父女俩在久别重逢后,默默地无语相向,一如他们在被迫分离的三年里,心里一直在默默地相互守望。

[参考文献]

[1] 张文新.儿童社会性发展[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

[2] 崔光成.发展心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

[3] 朱智贤.儿童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4] 吴均林.心理健康教育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

[作者简介] 段忠阳(1973― ),男,江西九江人,心理学硕士,江西理工大学应用科学学院讲师,心理健康服务中心主任,主要研究方向:心理健康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