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CET翻译题型改革对英语教学的启示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为了深化英语教学改革,提高学生英语综合运用水平, 自2013年12月起,cet考试翻译由原来的半句翻译调整为段落汉译英。题型改革对大学英语教学提出了新要求。本文从注重基础知识的积累和训练、加强英语翻译技巧的指导和训练、注重中国文化的学习三方面探索试题改革对英语教学的启示。
【关键词】CET;翻译新题型;大学英语教学;启示
中国分类号:H31
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是国内目前受众面最广、最权威的针对全国非英语专业学生进行的水平测试,自1987年实行至今,一直注重考察学生在听说读写译几个方面的综合能力。随着国际化新形势的发展,为了深化英语教学改革,提高学生英语综合运用水平,2013 年4 月教育部高校外语教学指导委员会和中国外语教育研究中心共同提出"以输出为驱动,探索课程教学的创新与突破"。8月全国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委员公布了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改革方案,宣布自2013年12月起,对四、六级考试的试卷结构和测试题型作局部调整。其中题型变动最大的是翻译,从原来的半句翻译调整为段落汉译英。内容涉及中国的历史、文化、经济、社会发展等。文章长度四级为140-160 个汉字,六级为180-200 个汉字,分值也从原来的5%上升到了15%。评分标准是按句给分,信和达比例各占50%。
这次CET考试改革对大学英语课堂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此次改革,从题型可以看出,要取得好成绩,绝不是靠死记硬背,单纯记忆词汇短语就能达到的,语言综合运用能力更为重要,因而教学过程中不仅要优化输入,现在更注重学生语言的输出能力培养,提升外语作为交际工具的作用,提高学生的综合文化素养,提高大学英语教学质量。
一、注重基础知识的积累和训练
一般来说,好的翻译要做到信、达、雅,当然,对于非英语专业的学生来说,能做到信、达就可以。要达到这一目标,学生必须具备一定的语言能力。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重视学生英语基本功的训练。
首先,词汇学习是英语学习的基础。一个学生词汇量大,在翻译过程中就能得心应手地用准确的词汇表述特定的含义。另外,词汇的拼写也非常重要。在教学过程中,经常发现学生不重视词汇拼写,认为只要大概知道这个单词就可以,因此拼写错误的现象比比皆是,这次题型改革后,主观题比重加大,拼写的准确与否直接影响了翻译和写作的得分。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强调词汇的学习,去掉学生词汇学习过程中的惰性,减少似是而非的拼写。
其次,注重语法的学习。语法是指英语语言的结构规律,与基本词汇构成语言的基础。如果说词汇学习是盖一座大楼必须的砖块,语法则是大楼的框架。在语法学习的过程中应充分注意汉语和英语之间的不同,避免汉语的负迁移作用,这既是英语学习的重点亦是难点。
据研究表明,学习者的母语会直接影响其第二语言的习得,对其起到积极促进或消极干扰的作用。如果母语与外语具有相似成分则会对第二语言的习得产生积极有益的影响,称之为正迁移。例如"我是一个学生",学习者很容易将其翻译为"I am a student.";如果母语的用语习惯阻碍了第二语言的习得则是负迁移。在英语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常常将汉语的用语习惯和思维方式带入英语学习中,这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学生的翻译中常常会出现令人啼笑皆非的中式英语了。例如,将"中国剪纸有一千五百多年的历史"(Chinese paper cutting has a history of more than 1,500 years.)译为"China paper cutting has a more one thousand five hundred's history."这些问题决不是一朝一夕能够解决的,需要教师强化学生的英语学习意识,在课堂上强调、引导并辅以不断的训练才能有所提高。
二、加强英语翻译技巧的指导和训练
具备了一定的基本功,也不意味着就能有高的翻译水平,一定翻译技巧的掌握也是必不可少。长期以来,受CET题型的影响,英语教学仍以培养听力、阅读和写作能力为主,翻译教学没有引起教师的重视。课堂翻译教学仅限于对教材文章的讲解翻译,以及课后练习中出现的单句翻译练习(对文章语言点的强化),学生缺乏对基本翻译理论和技巧的了解和学习。
由于中西方思维方式的不同,语言也呈现不同的特点。汉语是话题优先型的语言,重意合,不强调主谓,散句、短句多,所谓"形散神不散",而英语是主语优先性的语言,重逻辑,整句、长句多,有严格的语法结构和逻辑关系。在汉译英的时候,如果用汉语的用语习惯一一对应翻译,无法准确、流畅地传递原文信息,因此必须掌握一定的翻译技巧。汉译英的技巧很多,基本技巧有增减词、合译和分译、词性转换、语态转换、句序改变等。例如,"你要茶还是咖啡?"是用餐人常被问到的问题。在翻译时,"你要茶还是咖啡"(would you like tea or coffee?)就不能作为主语使用,而应给后半句增加主语,变成两个句子;另外,在汉语表达时常将定语至于中心词前,而英语表达除非是一些简单的形容词可以直接做定语使用,比如beautiful picture, 较长的定语则会用从句等形式将其后置。根据这些原则,刚才这句话就可以译为" Would you like tea or coffee?" This is a question which the dining people are frequently asked.
在句子的处理上,汉语表达时,一个话题结束才会用句号,否则可以一直用逗号。而英语有主谓就可构成一个句子,因此在翻译时要理清语义关系,适当断句,避免一逗到底。例如:相传,中国的一位帝王于五千年前发现了茶,并用来治病,在明清期间,茶馆遍布全国,饮茶在六世纪传到日本,但直到18世纪才传到欧美(2013年12月四级真题)。这句话需要根据主语的不同分割成几个单独的句子进行翻译:There is a legend that one Chinese emperor found tea 5,000 years ago and used it to cure illnesses. During the Ming and Qing Dynasties, tea houses were widespread throughout China. Tea drinking spread into Japanese as early as in the 6th century, yet it did not spread into Europe and America until the 18th century.
汉英是两种截然不同的语言,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可以通过汉英句法结构对比等方式使学生掌握一定的翻译技巧,让学生从理论和实践两个角度真切地感受语言的表达技巧,提高翻译水平,最大限度地传达出中国文化的特色。
三、注重中国文化的学习
改革后的段落翻译内容涉及中国的历史、文化、经济、社会发展等。2013年12月份的四级翻译试题有中国的信息技术发展、茶文化、中国结和中餐烹饪,明显偏重中国文化。中国文化成为了CET考试的座上宾。
翻译不仅仅是一项技术也是一门艺术,不仅要理解原文的字面意思,译文的好坏还取决于译者对于篇章内涵的理解和把握。而中国文化博大精深,语言丰富多彩,许多特定的词汇和句子若不能理解意义则很难将其用英语转述。纵观现在的大学英语教材,多反映英美文化,缺乏有关中国传统文化的材料。由于富有中国社会文化特色的表达在教材中找不到现成的英语说法,学生平时又很少自己主动搜寻整理,考试时不免望文生义甚至无从下手。同时,由于缺乏对中国文化的理解,学生在翻译时无法真正理解所要表达的内涵,阻碍重重,牵强对应,"硬译",破坏了语意语境,无法达到翻译的"信、达"。
教材的缺陷、学生学习主动性的缺失使得很多学生既欠缺中国文化知识,又欠缺用英语表达中国文化的能力,这就对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课堂教学时,可以在教材学习的基础上进行拓展对比。例如讲到圣诞节时可以跟中国的春节做对照,补充对传统的中国文化、风俗传统等的介绍;讲到现代教育时,可以回顾过去的私塾教育等;也可以利用中国特殊的节日给学生灌输相应的知识。方式可以是多样的,可以教师讲解、习题训练,也可以学生准备好后在课堂陈述或者辩论,甚至可以以游戏的形式进行。这样,既丰富了课堂教学内容,使是学生主动或者被动地储备和了解了中国文化,锻炼了翻译能力
四、结语
翻译作为一门跨学科跨文化的能力,既需要学生有良好的语言能力和翻译技巧,又需要学生具有一定的文化素养,难度系数颇高,而目前,翻译教学在非英语专业学生的英语教学中仍处于边缘地带。这次CET考试改革对学生的翻译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教学改革也提出了新的要求,是一次契机。随着翻译试题比重的加大,教师和学生对翻译教学的认识和重视程度也在加深。英语是一门工具,掌握必要的翻译能力,有助于学生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的提高;英语也可以作为文化载体,通过翻译,向世界传递、输出中国文化。加强大学英语翻译教学,培养学生的翻译能力不仅能使他们应对四六考试,也能为社会发展培养具有较高英语应用能力的人才。
参考文献
[1]黄辉.试论英语教学中的中国文化渗透及其途径[J].东岳论丛,2009(4)
[2]蔡基刚.重视大学英语翻译教学提高学生英语应用能力[J].中国翻译,2003,24(1)
[3]夏俊萍.CET-4翻译题型改革对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要求的探索[J].山东工业技术,2013(9)
[4]张丽娜.CET篇章翻译及其对大学英语教学的反拨作用[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3)
[5]罗选民,等..大学翻译教学测试改革与翻译能力的培养[J].外语教学,2008(1)
[6]马菡,晋刚.大学生对中国文化的英语表达能力探析[J].长春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4(2)
[7]张为民,朱红梅.大学英语教学中的中国文化[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2(增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