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库尔班江:我从新疆来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库尔班江:我从新疆来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2014年10月16日,一首由第三季“中国好声音”学员帕尔哈提夫妇现场演唱的《塔里木》,揭开了摄影文集《我从新疆来》首发式的序幕。策展人、摄影师是来自新疆的库尔班江・赛买提,他以照片加文字自述的形式记录了100位在内地工作、打拼的新疆人的真实生活。著名作家王蒙为该书作序并出席首发式。

王蒙说,一看到这本书的名字《我从新疆来》的时候,总觉得那就是自己的书,“我也是从新疆来的。因为我最灿烂的年华在新疆度过。当地人民给予我的友谊、关心让我永远感谢。”

“我拍摄别人,其实是在拍摄自己;讲述别人的故事,也在讲述我自己的故事,”库尔班江说。

越努力,越幸运

“相信我,越努力越幸运,越勇敢才能有改变,我的经历证明了这一点。这也是我最想告诉大家的一句话。”面对记者的采访,库尔班江说。

谈起《新疆青年》杂志,库尔班江说,他初中就开始征订了,经常读,他喜欢看那些年轻人创业奋斗的励志故事,“那是我的动力,很崇拜。”他说。

库尔班江1982年出生于新疆和田,起初在博州师范学校学习汉语,因为喜爱拍照片自1999年成为业余摄影师,为当地报纸拍摄照片。之后他卖过烤肉,贩过玉器。2006年前往北京,在中国传媒大学以“旁听生”的身份学习艺术摄影,并在中央电视台担任摄像师至今。

库尔班江笑着说,曾经也为《新疆青年》杂志投稿,但是竟然从未采用过,甚至有一次他伤心地从编辑部的垃圾桶中翻出了自己的摄影作品。

然而,他并不气馁,他来到更加广阔的舞台――北京,去追寻自己的梦。

在北京,他认识了孟晓程、李小东夫妇,他们是中央电视台的工作人员。孟晓程发现了库尔班江的摄影天分和对摄影的喜爱,便邀请他一起去库尔勒参与中国首部商业自然类纪录片《森林之歌》之“大漠胡杨”的拍摄创作。

那次拍摄让库尔班江吃尽了苦头。2005年3月,他随拍摄组进入塔克拉玛干沙漠深处,在拍摄的一年半中,几乎都住帐篷,有时一天勉强能吃一顿饭,还遇到过一天中车陷进沙子30多次的情况。有时为了拍摄一个场景要在沙地上趴一整天。“但那次我的收获很大,观察和学习了专业人士如何进行拍摄,自己也拍摄了很多沙漠胡杨和珍稀物种黑鹳的图片,还爱上了拍摄纪录片。”

他将自己的想法告诉了孟晓程,孟晓程就把他介绍到自己的母校中国传媒大学的摄影系当旁听生。

在三年读书期间,库尔班江这个旁听生永远坐在第一排。在学校,他系统地学习了如何摄影、如何拍摄和制作纪录片。库尔班江说:“因为语言的问题,我要比别人用更多的时间来学习,每天睡觉时间比别人少很多,有时候上课犯困了,我就掐自己。”

每到寒暑假,库尔班江总是回到新疆各处拍摄。库尔班江的第一部成名作是从和田的黑山村开始的。“黑山村是因为我才开始受到各界关注的。2006年,当我第一次为黑山村拍摄纪录片时,连许多和田人都不知道黑山村。这些年,我一直都在关注黑山村,每年都去拍摄一两次。我看到了那里的变化,尤其是原始服饰的变化,一些文化元素在慢慢消失,以后再也拍不到了。”

喀拉古塔格的维吾尔语意为“黑山”。村庄深藏在昆仑山的褶皱里,通往村里的道路异常艰险,一不小心就会摔进深渊。“喀拉古塔格村不通电和自来水。我特别想知道那么艰苦的环境下人们的生存状况和精神状态,是什么支撑他们在那种环境下生存下来。”

这部名为《喀拉古塔格日记》的纪录片获得了第二届全国大学生影像节最佳纪录片奖、传媒影像力首都高校影像大赛最佳纪录片奖等奖项。之后,库尔班江还受邀携《喀拉古塔格日记》和“美丽和田”摄影作品在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央民族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等院校进行展出和讲座,反响热烈。而通过纪录片了解到喀拉古塔格村情况的一些人,向村里捐赠了太阳能设备和更多的课外图书。库尔班江说,“因为给传媒大学带来了良好的声誉和影响,学校破例给我这个旁听生颁发了学位证书。”

作为专业摄影师,他曾在北京、平遥的国际摄影节及多个城市举办过个人影展。摄影作品曾多次获奖。

2011年,库尔班江参与中央电视台大型纪录片《丝路,重新开始的旅程》的拍摄。在柯尔克孜斯坦的高原地区拍摄时,库尔班江的左眼因为旧伤复发而视网膜脱落,但他一直瞒着导演坚持拍摄。“回北京到同仁医院检查时被医生骂,说我眼睛瞎了就拍不了片了。但当时如果我回了北京,摄制组有可能因为临时找不到摄像会耽误很长时间,造成资金和时间的浪费。所以,一直在坚持。”库尔班江不断体验着拍摄纪录片的艰辛,至今他的左眼在手术后还视力模糊,但这却无法阻挡他追寻纪录片之梦。

艰辛采访路

《我从新疆来》选题在两年前便产生了。最初他想拍摄成纪录片,拍10个人,每个人12分钟。“我想打破传统纪录片,用电影的概念、电影的手段来拍,但资金需求太大,一集30万元,共300多万元,剧组也成立了,由于没有找到资金,只好放弃了。”

但实际的操作并没有停止。纪录片拍不成,他便产生了写成书的想法。从2013年底,他利用一切空闲时间开始在全国范围内追踪采访对象,并陆续在自己的微博中呈现。

采访的难度大大超出了他的想象。半年期间,他跑了20多个城市,采访了500多人,时间、精力、资金、采访对象的态度等各种因素使他的拍摄采访并不顺利。“我的经济压力很大,有时候没有结果的采访就像是无缘无故把1万元散在马路边上了,我敢说除了我之外,像我这样的采访,没人能坚持,因为其他人会把这个当工作,我完全是当作使命。而且我不追星,不会做成明星大本营,书中的人物一定是正面的、阳光的,一定是年轻人的榜样。”库尔班江说。

讲述新疆人的故事,关注新疆青年的奋斗史,库尔班江从来没有狭隘地将新疆人圈在一个小圈子里。“新疆人”到底该如何定义?可以肯定的是,这绝对不是一个民族概念。库尔班江说:“新疆有13个民族,没有哪一个民族可以代表新疆人,民族之间也从来就没有围墙。我讲述新疆人的故事,就是在讲述中国人的故事。”他说。

《我从新疆来》只是一个开始,目前库尔班江正在着手做维吾尔文版《我从新疆来》,“我要让新疆各民族青少年都看看,他们的哥哥姐姐是如何创业,如何闯世界的,这一定会给他们带来信心和力量,只要相信自己,没什么是不可能的。”

用心来按快门

“摄影师不是用手指来按快门,而是用心来按。”库尔班江说,“拍摄的作品都是反映着相机背后那个人的思考,有什么样的眼睛就有什么样的世界。”

库尔班江很反感把新疆人当作一道风景来拍:“永远都是葡萄架下的美女,代表不了新疆,只有外在,没有内心和灵魂,这样的作品是没有生命力的。作为一个摄影师,我们不是一个普通的游客,不是观光者,我们要带着思考,带着一种情怀,拍摄最真实的新疆。我知道,我明白,我看到新疆人内心的情感和变化,我带着爱去看风景,那么所有的事物都会展示生命力的。”

“新疆是整个地球的缩影,四大文明的交汇之地,最高最低最冷最热,在这里都能找得到。”丰富的文化资源,多样的文化感受,让库尔班江深深地爱上了纪录片,为之着迷,为之痴狂,并决定为之奉献一生。

“当你放弃狭隘的一面,以更大的胸怀面对未来,那么,你已经改变了。”他说。

当帕尔哈提使劲儿不让汪峰抬起他的左臂、宣布他晋级,很多人觉得,“老帕”不仅仅是个参赛者;当库尔班江说,《我从新疆来》这本书不是我写的,是和100个新疆朋友写的,也让人明白了这本书的意义。当库尔班江遇见帕尔哈提,关于成名、关于新疆,他们发出了自己内心最真实的声音。

其实新疆比我们优秀的人很多

库尔班江:我的书出版以后,有个媒体问,库尔班江你是个名人了?但我还是我,想坐公交就公交,想坐地铁就地铁,但帕尔哈提你可能不行了吧。

帕尔哈提:变化绝对有。不过我的头发是自己推的,去一次理发店,后面围好多人,太吓人了。

库尔班江:可能现在全国人都知道帕尔哈提,你是明星了。

帕尔哈提:其实这是个尊重。我上台唱歌的目的不是当明星、挣钱、赢得名声,我的目的是,我唱歌能给人家一些东西,这是我的责任。

库尔班江:其实新疆比我们优秀的人多得多,只是可能我们做了点事。

帕尔哈提:好多年前我在俄罗斯看过一个歌手的演唱会,我心目中他是一个明星。他一上台大家就鼓掌。结果他说,你们别鼓掌,我有话跟你们说,你们中间有没有医生护士?举个手。有没有老师、军人?

帕尔哈提:这个歌手说,我站到这个舞台上,灯光追着我,但我曾经也是军人,也当过医生。我为什么唱歌?我喜欢唱歌,我火了,就给你们唱,但其实我也是个普通人,跟你们一样。你们有自己的工作和事情,我也是。如果没有你们,这东西谁来听?当时我在场下觉得,太伟大了,哪有明星的概念,只有职业不同。

库尔班江:就好像有人说,库尔班江你写了本书,我每次都要跟人解释,这不是我写的书,是我和100个新疆朋友共同写的。

帕尔哈提:我认为我就是干自己的事情,就这么简单,大家把我弄得像神仙一样的,我要的不是这种感觉,说白了,我觉得我洗澡的时候唱歌比在舞台上唱得还好。

库尔班江:还有一个原因,你是名人了,确实有人会给你贴标签,“你们是名人,代表维吾尔族的新一代,或者新疆新一代”。我是摄影师,通过影像表达态度,我的态度是扎扎实实做事,如果说我要对得起新疆人民,对得起维吾尔族,这个就太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