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高考文言文翻译十大热点探究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高考文言文翻译十大热点探究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是古代诗文阅读的必考考点,也是重点和难点。下面以2010年高考中出现的一些句子为例,梳理出高考文言文翻译十大热点,谈谈该考点的复习备考。

热点之一:古今异义词

所谓“古今异义”,是指文言词语或短语与现代汉语中的词语书写相同但意思和用法不同的现象。这种意义和用法的差异,是在语言的演变过程中出现的。比如:

(1)时既与梁通好,行李往来,公私赠遗。一无所受。(当时已经与梁国互通友好,使者往来,官方和私人赠送的礼品,贺兰祥一概都不接受。)(2010年高考安徽卷第7③题)

(2)委身偏方,特霸者之臣尔。(寄身于偏远的地方。只不过是称霸的人的臣子罢了。)(2010年高考湖南卷第10①题)

(3)今天以授予,不可失也。(而今上天把居庸关授予我们,不可以再丢失。)(2010年高考广东卷第9①题)

[探究](1)(2)(3)句中,“行李”“偏方”“授予”都不同于现代汉语的双音节词,翻译时应分开解释,分别指“使者”“偏远的地方…‘授予我们”。

热点之二;同义复词、偏义复词

所谓“同义复词”,指古代汉语中由两个意义相同或相近的语素构成的词语。在具体翻译时“取其一”即可。比如:

(5)遂入长安观风化,隐匿名行,惧人见知。(于是他来到长安观察风俗民情,不露姓名。隐藏行踪,害怕别人看见并认出。)(2010年高考浙江卷第21①题)

[探究](5)中,“隐匿”就是一个同义复词,“隐”是“隐匿,隐蔽”意,“匿”是“避,躲藏”意,翻译时取其一即可。

所谓“偏义复词”,指古汉语中一个复音词由两个意义相关或相反的语素构成,但整个复音词的意思只取其中一个语素的意义,而另一个语素作为陪衬,只起到构词的作用。在具体翻译时,同样只“取其一”。比如:

(6)耕者,不复督其力;用者,不复计其出入。(耕种的人不再督责尽力耕种,消费者不再根据收入确定支出。)(2010年高考湖北卷第13题)

[探究](6)句中,“出入”即是一个偏义复词,偏义在“出”,“支”是衬字。

热点之三:通假字

“通假”就是“通用、借代”,即用读音相同或者相近的字代替本字。通假字也是高考常用来设题的热点。比如。

(7)贷公钱数十万劳军,没后,亲吏鬻器玩以偿。(借了公家的数十万钱款犒劳军队,死后,亲属和部下卖掉器物珍玩来偿还。)(2010年高考全国卷Ⅱ第11①题)

[探究](7)句中,“没”通“殁”,是“死亡”的意思。

热点之四:词类活用

词类活用主要包括名词、形容词用作动词、使动用法、意动用法和为动用法几种情况,名词作状语也属于这一范畴。比如:

(8)母徐衣其女衣,袖利刃行向池呼鱼。(后母慢慢穿上她女儿的衣服,袖子里藏着锋利的刀子走到池塘边呼唤鱼。)(2010年高考天津卷第12①题)

(9)入嵩山,复遇故童子时所见道人。乞其术,师事之。(申甫进入嵩山,又遇到了过去小孩子时见到的道人,向他请求学习本领,用对待师长的礼节侍奉他。)(2010年高考山东卷第13①题)

(10)至是重往,百姓安之。(到这次重新往来,老百姓因他的到来而感到安心。)(2010年高考安徽卷第7②题)

[探究](8)句中,“衣”“袖”为名词作动词,应译为“穿衣”“用袖子装”;(9)句中,“师”为名词作状语,应译为“像对待老师一样”;(10)句中,“安”为形容词的意动用法,应译为“感到心安”。

热点之五:判断句

文言文判断句显著的特点是基本上不用判断词“是”来表示,而往往用“也”“者”“者也”“为”等表判断,还有的让名词或名词性短语直接充当谓语,对主语进行判断。比如:

(11)使吾不以富贵贫贱累其心者,抑吾妻之助也。(让我不因为财富多少、地位高低而焦虑,这是妻子对我的帮助吧。)(2010年高考江苏卷第8②题)

[探究](11)句是用“……者,……也”表示判断。

热点之六:倒装句

文言文中的语序倒装主要有主谓倒装、宾语前置、介宾短语后置和定语后置四种情况,翻译时要引起注意。比如:

(12)母归,但见女抱庭树眠,亦不之虑。(后母回来,只见女儿抱着院子里的树睡觉,也就不再怀疑她了。)(2010年高考天津卷第12②题)

(13)会元遣脱脱征饷,胁王以危言,必欲杀棉。(适逢元朝派遣脱脱征集粮饷,拿故意吓人的话威胁梁王,一定想要杀死王棉。)(2010年高考全国卷I第11①题)

(14)桂阳民有争舟而相殴至死者。狱久不决。(桂阳有争船而互相斗殴至死的人。这个案件长久没能判决。)(2010年高考上海秋季卷第19②题)

(15)敛以嫁时之衣,甚矣吾贫可知也。(用出嫁时的衣服给她穿上入棺,我的贫穷超乎寻常,就可以知道了。)(2010年高考江苏卷第8①题)

[探究](12)句中,“不之虑”为宾语前置,即“不虑之”;(13)句中,“胁王以危言”为介词短语后置,即“以危言胁王”;(14)句中,“民有争舟而相殴至死者”为定语后置,“者”是定语后置的标志;(15)句中,“敛以嫁时之衣”为介宾短语后置,即“以嫁时之衣敛”、“甚矣吾贫”为主谓倒装句式,即“吾贫甚矣”。

热点之七:被动句‘

被动句可分为标志性被动句和意念性被动句两类,前者借助一些被动词来表示(如“于、见、为”等),后者没有语言形式标志,需要从语意上判定。比如“

(16)甫数以其术干诸公卿,常不见听信。(申甫屡次凭借他的本领干谒各位公卿,一直不被听从信任。)(2010年高考山东卷第13②题)

(17)一坐软弱不胜任免,终身废弃无有赦时,其羞辱甚于贪污坐臧,慎毋然!(一旦因为软弱不能胜任职务而被免官,就会终身被弃置不用,没有宽免的时候,这种羞辱比犯贪污罪还要严重,千万不要这样!)(2010年高考四川卷第11题)

[探究](16)句中,“常不见听信”是以“见”为标志的被动句;(17)句中,“终身废弃”虽无标志,但含被动意,应译为“终身被弃置不用”。

热点之八:省略句

成分省略是古代汉语中的常见现象,省略成分通常有主语、宾语(包括介词宾语)、介词(如“于”),有时也省略谓语。比如

(18)尧咨讽转运使出公,不使居府中。(陈尧咨暗示转运使让欧阳公离开,不让他留在州府。)(2010年上海秋季卷第19①题)

(19)城中薄墓尘起,剽劫行者,死伤横道,袍鼓不绝。(长安城里傍晚时尘土飞扬,为非作歹之徒抢劫往来行人,死伤的人横七竖八躺在道路上,击鼓的声音不断。)(2010年高考四川卷第11①题)

[探究](18)句中,“不使居府中”省略介词宾语“之”;(19)句中,“剽劫行者”省略了主语“为非作歹之徒”,“死伤横道”省略了介词“于”。

热点之九:固定结构

固定结构的语法特点是由一些不同词性的词凝结在一起,固定成为一种句法格式,表达一种新的语法意义。比如:

(20)彼之为利不亦翦翦乎?(他们的求利不也太短浅了吗?)(2010年高考北京卷第8题B项)

(21)吾为德请,财何为也?(我为德行而请命,拿钱财干什么?)(2010年高考浙江卷第21②题)

[探究](20)句中,“不亦……乎”是固定结构,应译为“不也……吗”;(21)句中,“何为”是’固定结构,应译为“为什么……呢”。

热点之十:修辞

文言文中常见的修辞有比喻、借代、互文、委婉等。具有这些特点的句子大都不能采用直译的方式,而应根据其修辞方式的特点采用相应的意译方式。比如:

(22)天既讫汝元命,我朝实代之。汝爝火馀烬,敢与日月争明邪!(上天已经要终结你们元朝的命,我们明朝确实要取代你们。你们元朝就像火把将要烧完。怎么敢和太阳月亮一样的明朝争夺光明呢!)(2010年高考全国卷I第11②题)

[探究](22)句中,“汝爝火馀烬,敢与日月争明邪!”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应译为“你们元朝就像火把将要烧完,怎么敢和太阳月亮一样的明朝争夺光明呢!”如果不了解此修辞就很容易翻译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