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浅谈巴洛克时期康塔塔的艺术风格与信仰情感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浅谈巴洛克时期康塔塔的艺术风格与信仰情感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一、康塔塔的概念和起源

康塔塔一词来自意大利语的歌唱Cantate,原意是唱诗歌或唱乐曲。有别于歌剧的是康塔塔没有剧情,缺乏舞台布景,以歌唱为主,包括独唱、合唱。康塔塔介于歌剧和清唱剧(Oratorio)之间,①但其中的界限不是很明显。康塔塔的乐曲结构是按照诗歌的结构来谱写的,宣叙调和咏叹调之间的交替是其主要的结构形式。有人认为康塔塔是小型的清唱剧。康塔塔的产生处于巴洛克时期,与歌剧和清唱剧的发展进程是平行的。

康塔塔的起源跟宗教密切相关,宗教对巴洛克时期的康塔塔影响很大,即使广为流传的世俗康塔塔(secular cantata)。②到目前为止康塔塔是什么时候、如何产生的仍众说纷纭。公认的是康塔塔这种音乐的艺术形式起源于17世纪初巴洛克时期的意大利。康塔塔最早的文字记录出现于1620年出版的Catade et arie,但是,这是否是第一部最早记载康塔塔的书仍然有争议。③对早期的康塔塔发展影响比较大的是意大利的Carissimi。④历史上许多著名的音乐家都曾经用康塔塔的艺术形式创造出脍炙人口的作品。巴赫、亨德尔、莫扎特以及贝多芬都创作过康塔塔的作品,其中以巴赫创作的最多,共有380多件作品。⑤

二、康塔塔的歌词和音乐

意大利语诗歌的韵律是根据音节的多少来确定的。最传统的诗歌形式一般是以11个音节为一行。11音节的诗歌被认为是严谨的格式。其次还有7音节一行的诗歌。将11音节诗歌和7音节诗歌混合在一起的叫“空格式”。通常康塔塔在宣叙调里经常使用的是“空格式”。西方传统的乐曲结构基本上是根据诗歌的结构来创作的。作曲家自由发挥的余地很有限,他们必须遵循诗歌所定的框架来创作乐曲。由于音乐遵循诗歌结构的限制,所以在进行诗歌创作的时候,或多或少对音乐的特点赋予考量。因此,诗歌和音乐的关系是互相依赖而又彼此独立的。

康塔塔的结构变化趋向由复杂变为简单,咏叹调替代宣叙调。“宣叙调―咏叹调”的组合组成最基本的歌咏结构。通常宣叙调为咏叹调起铺垫的作用,宣叙调后紧跟着一个咏叹调。在基本的组合上,康塔塔的结构可以演变成许多不同的组合。各种结构的变化经常被叠句连接起来,从而加强诗歌的中心意义。因为宣叙调更加具有描述性,从诗歌的角度来看,宣叙调比较重要,但是从音乐的角度来看,咏叹调更加具有吸引力。

康塔塔的音乐风格总的来说富有韵律,经常重复音节,强调与诗歌之间的吻合与流畅。早期康塔塔的音乐风格主要分为两大阵营,Rossi和Carissimi分别代表不同的流派。Rossi的风格是把宣叙调和咏叹调分得清清楚楚,侧重音乐和诗歌形式上的吻合;而Carissimi的风格则经常把宣叙调和咏叹调揉合在一起,之间的界限不太明显,强调音乐上的延续而不太考虑诗歌的形式。另外Carissimi风格是在不同的音调上完整地重复整段乐段。这种表现手法与常用的重复一句或者一小段不同。通常是在A―B―B咏叹调的第二个B的部分重复。Rossi风格也使用这种重复的表现方式,但是完整地谱写乐曲中整个B部分的现象经常出现,倾向于使用比较短的、略有变化的重复方式。这一时期另一位康塔塔作曲家意大利的斯卡拉蒂,其创作的独唱加低音伴奏的清唱套曲共有600首之多,此外还有独唱和其他乐器组合的60余首,以及一些两声部的室内康塔塔。

三、康塔塔的声乐特点

由于历史资料的缺乏,我们只能依靠间接的资料对康塔塔声乐风格和技巧来做推理性的研究。1723年的一本书⑥成为研究康塔塔声乐技巧的主要资料来源。可以肯定的是当时演唱康塔塔的音色比较明亮。比较现在的声乐技巧,那个时候唱歌的口腔闭合得比较小,呼吸比较浅。在进行声乐训练的时候,教师要求学生的音色要明亮和清脆,因此声乐风格是明亮而几乎没有颤音的,给人一种简洁明快、朴实的艺术感受。另一个特点是音色的平衡,讲究声音的重量在音区里的分布,讲究胸声到头声的过渡,低音比较有力,高音比较轻而明亮。如果用现代声乐技巧的标准来评价康塔塔的风格,难免会感觉高音比较单薄而力度不够。康塔塔很少强调音乐的高潮部分,大部分乐曲都在低音部分时不时短促地往上扬,重要的音调不会十分高。当时的康塔塔主要是为了宗教表演而使用的,通常演出的场所都比较小,观众都是一些康塔塔的爱好者,他们推崇的是细腻和功底。有时候歌手还不得不把声音放小来适应这种环境和要求。这种温和的声乐唱法屡见不鲜。为了用来适应某个歌手的声音,将整个乐曲的高音改变,也就是变调的现象是普遍的,降低高音的声乐唱法使歌声听起来更加轻松和优雅。只有巴赫在创作乐曲的时候比较讲究准确地表现他的创作意图,所以他谱写乐曲的时候都精确地标明乐章的要求,表演者自由发挥的空间较有限。⑦总的来说,巴洛克时期的康塔塔更加强调声乐的美感,而作曲家的创作意图只能退而求其次。

康塔塔的装饰音有两种互相矛盾的情况,主要是因为作曲家给予演唱、演奏者比较大的自由发挥空间。所以一方面避免使用装饰音,原因大概是演唱者对乐曲的理解和自己声乐技巧的自信程度;另一方面又自由发挥装饰音,因为所有的音乐家都经过良好的训练,在表演的时候难免喜欢露一手。所以装饰音基本上是根据各自的偏爱和技巧来发挥的。

四、康塔塔的艺术风格

巴洛克时期康塔塔的艺术风格特别强调声乐的技巧和表现力,并且音乐与歌词十分贴切。Choron说:“她是一首小诗,很富有文学的韵味,没有特定的角色,简单而有趣地背诵着错落有致的生活写照和耐人寻味的情感。她的风格,她的人物,或许神圣,或许凡俗,或许英勇,或许幽默,甚至荒唐都在表述着人的行为和情感。”⑧当时的德国音乐学者Koch说:“康塔塔是将诗歌按照音乐形式改造出来的作品,是在乐器的伴奏之下唱出来的诗歌。”另外作家Heydenreich 说:“康塔塔永远是有韵律的。其妙处就在于把热情和情感包在音乐里,以不同于其他艺术形式的手段表现出来。康塔塔应该与诗歌的意境吻合,与描绘人的情感的画意苟同,与形形的音乐感染力相通。”⑨从康塔塔的乐曲结构来看,它遵循诗歌里的结构,给人一种中规中矩的感觉。以宣叙调和咏叹调的组合为基本的歌咏结构,又可以灵活演变,使得整个篇章稳重而又不失变化。温文尔雅的声乐唱法,不单纯追求高难度的声乐技巧,而强调整体的韵味。由此可见,康塔塔的特点表现为诗意诗韵、富有情感、朴实真挚、手法简明。比较当时盛行的意大利正歌剧的复杂结构与其片面地追求声乐表达形式而忽略意境的趋势大相径庭。

康塔塔简明的艺术手法符合艺术美的规律,因为它简明地表现了一种自然的美。“艺术所表达的美,在自然里面必须也是美的,因为艺术使得人们能够欣赏自然里面那种原本的美,而恰恰是艺术的这种能力成为了鉴赏美的标准。”⑩很明显,艺术不但是一种表现自然美的手段,还是鉴赏艺术的标准。表现自然美的法则可以归纳为简洁的艺术表现形式,避免累赘,哗众取巧,画蛇添足。意大利哲学家阿尔加罗蒂说,去模仿自然,将自然的美的简洁带回来吧。⑪有人认为简洁是自然无法转让的特性。⑫

艺术美的法则必须包括遵循真实的原则。美学家Zemach认为,伟大的艺术作品十分贴切地披露出现实生活中的真实,也正是因为真实才有美学价值,真实是美学的一种特性。⑬根据他的理论,当人们使用美丽、丑恶、伟大、渺小这类带有美学特性的词的时候必须要真实反映现实生活中的真实现象。他说:“带有美学的语句具有真正的意义,如果,也只能这些语句真实地描述了事物。”⑭只有真实了才可以产生美,才可以在人的内心激发起情感,让人感受到艺术作品里的感染力。法国哲学家Rousseau在批评当时音乐上违背自然现象的时候说:“(这种)二重唱根本就不自然。在自然的生活里,根本不会有两个人同时在说话,自己在说自己的,谁也不听谁的,哪怕是他们说的是同样的事情还是在发表完全相反的意见。”⑮音乐的力量不在于模仿自然,不在于展现意境,而是在于触动由意境企图引发的真实情感。康塔塔表达的是人们的一种对信仰虔诚的真挚情感,真实反映了当时生活的实际状况。真挚的情感只能通过简明的、真实于生活的艺术手法表现出来。浮华绚丽的艺术形式只能干扰人虔诚的性灵。巴赫的康塔塔作品成为了这种风格的典范。

五、巴赫简洁、真挚的风格

巴赫的音乐风格以简朴、深沉、真挚著称。他的艺术风格的形成跟他本身的平静而又简朴的生活经历有着密切的关系。他可以平和地去思考、追求和探索;他可以在音乐的领域里有所发现而不需要向现实生活妥协;他所创作的音乐不是为了别人,只是为了他自己和他的理念;他不随波逐流,摆脱了传统限制。巴赫不但是现代乐器音乐的创始人,其贡献可以和贝多芬相提并论,并且在声乐方面的创作成就可以和亨德尔并驾齐驱。没有人能够像巴赫那样具有深度和使用真挚情感来创作音乐作品⑯。巴赫的许多作品在精神信仰和音乐造诣上都表现了真挚的情感。他把教堂里的合唱序曲改编得更加严谨,加快节奏,增加层次。在他的宗教作品里,有许多短小的韵律。这些短小的韵律可以被视为精确地描绘了宗教里的意念,Bass里面的音阶改变似乎象征着人与信仰之间的关系。

巴赫于1714年创作了第一部康塔塔的作品,标题为《我心里充满了圣神》。乐曲共有11章,一章乐器演奏的序曲,四章合唱,三章咏叹调,一章二重唱和两章宣叙调。序曲简短安详,引入了第一章合唱,歌词唱道:“我内心深处倍受煎熬。”然后转入第一章的咏叹调,歌词唱道:“叹息,哀悼,悲伤,我痛苦的心让泪水消磨去了。”在双簧管和弦乐的伴奏下,一曲温柔而又优美的女高音歌唱,伴随着合唱:“为什么?我的灵魂,难道你要受难?”第一部分康塔塔在令人怜悯的哀痛和优美的音乐里结束。以bass伴奏的女高音二重唱开始了第二部分康塔塔,形象地比喻着灵魂和基督在对话,充满平和与希望,音乐伸延到丰富的协奏曲伴随下的合唱:“我的灵魂啊,满足吧,平和吧。”优雅的男高音在欢快流畅的伴奏下唱起咏叹调:“欣喜吧,我的灵魂,把眼泪变成微笑。”康塔塔进入最后一章,齐声唱道:“羔羊为我们牺牲,上帝啊,我们奉献出力量和荣耀。”产生一种庄严的效果。Bass独奏着主旋律:“力量,荣耀。上帝啊,我们永远赞美你。”在十分有力的声乐和乐器演奏交织中,以高唱“哈利路亚”结束。

宗教文化追求平和、虔诚和纯洁的风格给康塔塔浇注了一个艺术的模子。康塔塔真挚朴实、温和并富有韵味,不过度渲染音乐高潮的风格是人们对的理解在艺术上的表现。人与精神信仰应该是通过温文尔雅,而不是澎湃激昂的情感来连接的。康塔塔很贴切地将人在宗教的环境里体验到的纯洁、真挚的情感表现了出来。因此,任何艺术作品必须要表现人的情感,不是作曲家的情感,不是歌唱家的情感,也不是诗人的情感,总之,不是一个人的情感,而是一大批人的情感。这就是所谓艺术必须真实的真正含义。当重新温习康塔塔的艺术形式和风格的时候,不难发现康塔塔以其吻合诗歌的简明音乐结构、温和平衡的声乐唱法、遵循自然的表现力的艺术风格触发了人们真挚、通透和纯洁的情感。

注释:

①Wikipedia,keyword:cantata,differences between other musical forms.

②The Chamber Cantatas of Antonio Vivaldi.

③Cantade et arie by Alessandro Grandi.

④Giacomo Carissimi(出生年月不详―1674年),巴洛克时期著名的意大利作曲家。

⑤⑧⑨The Standard Cantatas.

⑥1723年Pier Francesco Tosi所写的Opinioni de cantori antichi,e moderni(Bologan:Lelio dalla Valpe,1723).

⑦wikipedia,keyword:bach,paragraph:musical style.

⑩ Gluck and the Opera.

Eddy M. Zemach teaches philosophy at the Hebrew University of Jerusalem.

Real Beauty,introduction page x.

参考文献:

[1]The Standard Cantatas:Their Stories, Their Music, and Their Composers; By George Putnam Upton.

[2]Complete cantatas: Complete Cantatas By Atto Melani,Roger Freitas,Published by A-R Editions.

[3]Gluck and the Opera:A Study in Musical History By Ernest Newman, Published by Gollancz.

[4]The Chamber Cantatas of Antonio Vivaldi By Michael Talbot, Published by Boydell Press.

[5]The History of Music to the Death of Schubert By John Knowles Paine.

[6]Real Beauty By Eddy M. Zemach.

作者单位:贵州大学艺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