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明代铸铜艺术的奇葩――宣德炉与石叟造像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明代铸铜艺术的奇葩――宣德炉与石叟造像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中国铸铜工艺历史悠久,商周时期铸造的青铜器,以其制作精细,纹饰精美,工艺精湛而举世闻名。商代的四羊方尊,西周时期的兽面龙纹大鼎,春秋时期的立鹤莲壶以及战国时期的曾侯乙尊盘,这些制作独具匠心,巧夺天工。明代宣德年间的御制香炉与明代后期的石叟造像,继承了传统的铸铜工艺,使铜器制作艺术焕发光彩。

宣德的御制香炉俗称宣德炉,铸于明代宣德年间,它是当时冶炼技术与铸铜制作艺术的佼佼者。

明代宣德年间,暹罗国(现在的泰国)国王剌迦满霭进呈一批优势的风磨铜给宣德皇帝,宣德皇帝便决定用来铸制香炉,派工部官员监造,并参照历代铜器、瓷器中的精品样式,铸制出鼎炉、鬲炉,敦炉与钵炉等百多种款式,可谓洋洋大观。

宣德炉以风磨铜为主要原科,配以全、银、锡、铅等多种材料精工炼制而成。普通的铜器经过四次提炼已属优质,而宣德炉至少经过六次提炼,最精者反复提炼达十二次,实属空前。

在宣德炉的表面装饰工艺中有鎏金、渗金与嵌金等多种。鎏金也就是镀金,它不仅可以装饰器表,而且由于黄金具有化学性能良好,不易氧化的特点,所以对铜器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鎏金首先是将黄金的碎片溶解于汞中(汞即水银),制作成泥膏状的金汞合刑,俗称金泥。然后将泥均匀地涂抹在铜器的表面,在火上烘烤,使汞蒸发而黄金则粘附于器表,形成保护与装饰层。渗金系用黄金碎片置在器表上,以火烘烤,再涂水银熏擦,使全片附于器表,形成全片或金点装饰。嵌金俗称错金,嵌金系先用刀具在器表上刻出纹饰的凹槽,然后镶入金片或金丝,再用错石打磨、抛光,使金片或金丝与器物表面浑然一体。

宣德炉的颜色繁多,其中较多的是栗色。褐色和棠梨色。由于它既有绚丽多彩的色泽美,又富于百朴典雅的形式美,因此,深受人们的喜爱。

宣德炉原是为郊坛、太庙所铸之供炉,用来祭祀神只、祖先,亦有颁赐寺观使用。崇祯年间因杠会动荡,内库空虚,崇祯下令将库藏历代铜器发交宅源局溶毁改铸钱币,宣德炉亦在劫难逃。所以,传世的宣德炉极为稀少。

宣德炉的仿品和赝品都很多。所谓仿品是只仿其器形而不仿其器款,赝品则不但仿器形,而且还仿器款。宣德炉最早的仿制者是吴邦佐,他是负责监督铸制宣德炉的官员,宣德炉停铸后,吴邦佐即按照铸造宣德炉的方法,并雇用原铸制宣德炉的工匠自行铸造。他所铸之炉精巧典雅,可与宣德炉媲美,其器款为篆书“琴书侣”。由于宣德炉驰名中外,欣赏铜炉者都喜爱宣德炉,作伪牟利者亦专注于宣德炉的伪造。现在传世的所谓宣德炉,绝大多数是赝品,其铜质不精,制作粗劣,造形滞拙。

宣德炉的特征是铜质优良,造形古朴典雅,制作规整,纹饰精致,工艺湛,器款在外底正中,为刀刻阳文楷书“大明宣德年制”六字。器款的“德”字心上缺少一横。

广东省博物馆收藏有透雕云龙纹宣德炉与鎏金象足宣德炉。

透雕云龙纹宣德炉(图一)通高30厘米,宽31厘米。横截面为圆角方形,子母口,直颈,鼓腹,口沿与腹部之间附对称的螭形耳,下有四只弯曲的竹节形足。高挺的圆角方盖,有方钮。盖与钮部饰透雕云龙纹。盖接近钮处饰―周莲办纹,腹部饰二龙争寿纹,盖边,钮边、口沿及底边缘饰竹节纹。外底止中刻阳文楷书款“大明宣德年制”六字。(图二)透雕云龙纹宣德炉铜质优良,制作精细,纹饰精致,造形古朴典雅。

鎏金象足宣德炉(图三)通高33厘米,口径20厘米。直口,平沿向内延伸,口沿上有两只立耳,颈向下微收缩,敛腹,下有三只象头形足。器体表面鎏金,足为象头形,以象鼻支撑着地,象头上饰涡纹带。外底正中刻阳文楷书款“大明宣德年制”六字。(图四)鎏金象足宣德炉制作精巧,造形生动,惟妙惟肖。

明代的石叟造像以其形态逼真,制作精细,工艺精湛而著称。石叟是明末铸铜名匠,佚名,出家为僧,生卒不详。据《萝窗小牍》载:石叟“善制嵌银铜器,所作多文人几案间物,精雅绝伦,款石叟二字多在底,体兼篆隶,亦朴拙无俗韵。”从传世文物看,现存“石叟”款的嵌银丝铜器也主要是小鼎,小盂之类几案之物,而有“石叟”款的嵌银丝观音像,存世甚少。

石叟造观音像的特征是铜质精纯,神态逼真,发髻刻纹精细入微,衣裙褶纹生动飘逸。额部镶银痣,胸前饰嵌银珠链,衣裙嵌银丝云纹,背部有嵌银丝篆书款“金玉堂石叟”五字或“工堂石叟”四字或隶书款“石叟”二字。

广东省博物馆收藏六尊形态各异,刻石叟款的嵌银丝观音铜惭口布袋和尚铜像,这六尊石叟造像制作精细,工艺精湛,蔚为大观。

石叟款嵌银丝观音立像(图五)高49厘米。跣足挺立,右手微举,左掌搁在右臂上。观音头绾螺髻,两耳下垂,双目微启,面貌慈祥。身穿宽袖连披肩衣裙,褶纹生动飘逸。披肩及衣裙均饰嵌银丝云纹,纹饰线条流畅。发髻刻纹精细入微,额部正中镶银痣,胸前有嵌银珠三坠链。观音像的双手掌为分铸插入式,可转动,可脱卸。像背部有嵌银丝篆书款“金玉堂石叟”五字。(图六)

石叟款嵌银丝观音坐像(图七)高17.9厘米,跣足,左舒半跏趺坐(俗称单盘)。观音头绾宽扁的发髻,两耳下垂,双目微启,面貌慈善宽容。身穿宽袖连披肩衣裙,左手舒放在腿上,右手拿着经卷,裙摆着地呈莲花状铺开。额郡正中镶银痣,胸前有嵌银珠坠链,披肩与衣裙均饰嵌银丝云纹,背部有嵌银丝隶书款“石叟”二字。(图八)

石叟款嵌银丝观音头像(图九)通高33.8厘米。观音头戴宝冠,冠前露出部分发髻,髻王中有佛像。观音两耳下垂,双目微启,面貌安祥。额部正中镶银痣,冠饰嵌银丝云纹,冠后有嵌银丝篆书款“王堂石叟”四字。(图十)观音头像置在方形木座上,由像底榫子下木座卯眼交合固定。

石叟款嵌银丝观音立云像(图十一)高49厘米。观音头戴宝冠,跣足放在云团上,左手摆在腹前,右掌叠在左掌上。观音两耳下垂,双目微启,面貌端庄秀丽。身穿宽袖衣裙,褶纹线条自然流畅。髻前有如意花卉纹发饰,额部正中镶银痣,胸前有嵌银珠三坠链,冠及衣裙均饰嵌银丝云纹。观音像的左手掌为分铸插入式,可转动,可脱卸。背部有嵌银丝篆书款“玉堂石叟”四字。(图十二)

石叟款嵌银丝观音坐像(图十三)、高28厘米,跣足,右舒半跏趺坐。观音头绾螺髻,两耳下垂,双目微启,面貌庄严肃穆。身穿宽袖衣裙,双手掩盖在衣襟内,裙摆着地呈莲花状铺开。髻前有如意纹发饰,额部正中镶银痣,胸前有嵌银珠链。衣领及襟边饰细密的连云纹。裙亦饰云纹,背部有嵌银丝隶书款“石叟”二字。(图十四)

石叟款嵌银丝布袋和尚像(图十五)高16厘米。布袋和尚犬庭饱满,脸颊宽阔,两耳下垂,双目微启,开口大笑。一副宽容、超脱、无烦无恼无忧愁的神态。布袋和尚身穿露肩宽炮,右臂搁在布袋上,手执袋口,左手按在右臂上。左腿屈膝竖起,右腿舒展,坐姿无拘无束,自由自在。袍饰嵌银丝云纹,背部有嵌银丝隶书款“石叟”二字。(图十六)

宣德炉与石叟造像铜质优良,造形古朴典雅,制作精巧,工艺精湛,是明代;台炼技术与铸铜制作艺术杰出的代表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