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浅谈凝血试验的分析前质量控制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浅谈凝血试验的分析前质量控制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中图分类号】R46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2720(2012)07-0058-02

【摘要】由于方法学的不断进步及分析仪器的质量分析性能不断改善,使分析过程的质控对分析结果的影响所占比例越来越小,而分析后的结果只要工作人员具备相当的责任心,其对结果的影响也只会越来越小。那么分析前的一些不确定因素,则会对检测结果的影响越来越大,因此,保证止凝血试验标本的质量对实验结果的准确性的保证非常重要。现就凝血试验分析前质量控制方法浅谈如下。

【关键词】凝血试验;质量控制1患者状态的影响

1.1季节的变化:清晨血小板最易激活,心肌梗死的发病率最高,寒冷季节,血凝活性增加,使心肌梗死和猝死的发病率增加。

1.2生活习惯:吸烟可使后浆纤维蛋白原、VWF和其他凝血因子水平增加,并可使凝血酶生成及血小板激活增加;红葡萄酒有抗氧化和抗血栓作用,中度酒(乙醇)的饮用,可抑制血小板的反应性。

1.3药物:阿司匹林、非类固醇抗炎药、激素替代疗法药物、避孕药等。

1.4身体状态:疾病、月经期、妊娠期、贫血和红细胞增多症等。

2采血的影响

2.1患者在采血前应处于静息状态或抽血前15-30分钟休息。剧烈运动可激活血小板和凝血系统。

2.2患者的变化:从仰卧位到直立变化时,水分从血管内向血管外转移,从而使血浆容量平均减少12%,这样使细胞、大分子及蛋白结合的小分子物质浓度相对增加,结果可使血小板和凝血因子含量增加,PT和APTT时间缩短。

2.3采血技术或采血过程的影响:止血带不要扎得太紧,当压脉带时间超过一分钟,可使血浆和低分子物质由血管内向血管外转移,引起血细胞和血凝蛋白浓度增加;采血时间不要过长,否则会激活凝血机制,使凝血因子活性增加;血小板假性降低也可产生微小凝块。

2.4采血的部位:血标本的采集严禁在输液、特别是输入肝素处或附近进行,否则会导致凝血时间延长。

2.5采血器具的影响:止凝血试验采血应使用真空采血系统并以特定的枸橼酸钠作为抗凝。如果用带针头的注射器采血,可引起很多而且不可控的分析前变异。如大注射器采血易引起血凝块的形成;血、抗凝剂(9∶1)比例的维持对血凝试验结果的准确性十分重要,而使用注射器采血,难以获得所需采血量;注射器采血更易引起溶血。

2.6抗凝剂浓度的影响:美国国家临床实验标准委员会(NCCLS)的血凝实验指南H21-A3推荐血凝试验的抗凝剂为枸橼酸钠,配制浓度为3.13%(0.105mmel/l)或3.2%(0109mmel/l)。血、抗凝剂(9∶1)。如果患者的HCT大于55%或低于20%应使用下述公式校正枸橼酸钠的用量:

抗凝剂量(ml)=0.00185×血量(ml)×(100-患者红细胞比容)。血凝管的使用要标准化,即使用硅化玻璃管,其可避免内源性接触途经的激活。普通玻璃管影响最大的是VⅢ因子的活性,可使其明显降低。

3标本的运送和处理

3.1温度的影响:凝血因子中,以因子V和VⅢ在离体后会随时间的延长而变性失活,这种失活可随温度的升高而加速,其可导致标本从采集到分析时间延长而使PT和APTT时间延长。

3.2时间的影响:NCCLS推荐止凝血试验应在标本采集和离心后4小时内完成,PT应在24小时内完成,标本如不能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应分离血浆并置于-20℃可保存2周,-70℃可保存6个月,但不能保存于普通冰箱内。

3.3乏血小板血浆:如果标本血浆离心速度不够快,时间不够长(1500g离心15分钟),则血浆中含有较多的血小板(乏血小板血浆中血小板量应少于1000g/ml)影响如下:

(1)血小板含有大量磷脂,可以中和血浆中的狼疮抗凝物。

(2)血小板中含有血小板因子4(PF4)能够中和标本中的肝素。

(3)冷冻血浆含有大量磷脂和PF4,因为冷冻可以破坏血小板。

总之,有效控制凝血试验分析前的各种影响因素是保证实验结果准确性的必要条件,实验室工作人员应做到:采集合格标本,保持仪器正常运行,使用优质试剂,实验技术精湛,只有这样,才能做好凝血试验的质量控制

参考文献

[1]陈素梅、王新芹、王胜.凝血常规分析前质量控制探讨[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7.7(28),6784-6785

[2]陈建芸、石凌波、任峰.高速离心法消除高脂血症对凝血酶原活性的影响[J].检验医学,2005.4(20),401

[3]裴明淑、王书贵、赵云鹤.浅谈凝血试验的质量控制[J].检验医学,2008.10(10)

作者单位:116000辽宁省大连普兰店市中心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