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谁给了跨国公司冷漠的资本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苹果公司 “中国供应链员工因污染致残”事件,再一次将跨国公司的社会责任推向道德法庭。
日前,苹果公布了2010年供应商责任进展报告,首次公开承认了供应商――胜华科技苏州工厂,有137名工人因暴露于正己烷环境,健康遭受不利影响。在作出回应之前,苹果一直采取回避态度。事实上,苹果的供应商违规行为一直在增加,违规商家从2009年的17家,发展到2010年的37家。来自国内的数十家环保组织更是从去年4月起,多次公开报告指出苹果供应链存在问题。除此之外,来自环保组织的报告还显示,苹果的供应链企业对工人的权益侵害,并不只是反映在100多名工人的健康损害上,还存在过度收取工人用工费、使用童工等多个方面。
对于媒体的关注,苹果不可能不知情。在苹果制定的供应商行为准则中,明确承诺确保供应链要有安全的工作条件,对生产过程的环境负责。但现在,随着其供应商违规行为的出现,却不站出来制止供应商的违规行为,这是一种纵容。《人民日报》就此发文称:“一向标榜绿色环保、讲究人本理念的苹果公司,如今却陷入‘说一套做一套’的问责尴尬。”事实上,在苹果公司“涉毒”事件爆发前,在中国也有很多外资企业爆发过“血汗工厂”事件。从部分违规外企屡屡 “缺德”可以看出,跨国经营不过是它们追逐利润的一种形式,由于掌握了供应链的高端地位,更容易逃避自己应尽的社会责任,以降低经营成本。它们为追求利润最大化,纷纷将制造环节转移至发展中国家,以降低成本,拿走了高额利润,却留下了污染。而供应商为了生存,不惜损害员工的健康。
“毫无疑问,中国经济正上演着一出产业链悲剧。在这出悲剧里,凭借产业链优势盘剥中国企业的外商们笑逐颜开,得意洋洋;中国的经济、中国的企业、中国的百姓却在哭泣!这样的悲剧必须终结!” 经济学家郎咸平在《产业链阴谋》一书中指出,外企应该对供应商的社会责任行为负责。
而反观目前国内对于企业社会责任的管理,却并不完善。首先在立法上,企业社会责任的规定只是零散见于《公司法》、《劳动法》等法律法规中,并没有具体的规定,多以原则性、指导性法规为主,缺乏实践性和可操作性。另外,由于相应法律执行和监管部门监督不力,部分违规企业违法而没有得到严惩,违法得到的收益远大于违法成本。比起国外动辄数千万、上亿美元的罚款、赔款,国内相关法规的约束力显得无关痛痒。
除此之外,跨国公司在国内也缺乏利益相关者的制衡。中国的民间团体、行业协会与消费者等对跨国公司虽然有监督的积极性,但却没有制衡与责任追究的有力手段。而作为有权力进行追究的监管部门,却在此类事件中匿迹。
在此次 “苹果有毒”事件中,最先站出来的并不是当地的监管部门,而是来自民间的环保组织。事实上,早在2010年2月21日,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节目以“无尘车间的怪病”为题,曝光了联建科技员工正己烷中毒事件。然而,面对媒体的曝光,监管部门却选择了沉默。
“毒苹果”事件提醒我们,只有加强法制建设,提高违法成本,才能重塑法令的威信和尊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