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前三季度:宏调下经济仍高位运行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前三季度:宏调下经济仍高位运行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2007年的中国经济一直处于高位运行状态中,今年前三季度的主要经济指标受到了社会的高度关注。就在10月25日这一天,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国民经济综合统计司司长李晓超在国务院新闻办公布了前三季度主要经济指标,当天A股股市下跌了280多点,创下了自6124点下跌以来跌幅最深的一天。虽两者之间没有必然联系,但机缘巧合却撞在了这一天。可见,在经济指标不断创新高之下的中国经济,风光无限中潜伏着越来越多的不确定风险。

宏观调控为何立竿不见影

前一段时间,对于经济是否过热一直争论不休;近期,关于是否进入全面通货膨胀专家学者也是各执一词。伴随这些争论,宏观调控从未停止过,特别是从今年下半年以来,调控的力度在加大――提高存款准备金率、加息、提高房贷等举措不断推出,但这些措施的实施似乎并没有收到预期效果,反而,反其道而行之。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字显示,前三季度GDP仍达到11.5%,比上年同期又加快了0.7个百分点,究竟问题出在哪里?

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国民经济综合统计司李晓超司长指出,目前我国采取市场调控手段,而不是行政手段,这样政策传导的速度会慢一些。

他特别强调到,目前的宏观调控与以往的有很多不同。一是,宏观调控环境的变化。在一个经济主体比较多、经济结构比较复杂、经济开放比较大的环境中的宏观调控,比一个经济主体单一、经济结构比较简单、经济开放度比较小的环境中的调控,政策工具的传导自然会慢一些。加之,经济体制、机制还在不断改革和完善过程中,同时中国还面临着总量和结构、国内和国外等多种矛盾并存的问题,也会影响到这一传导的速度。第二,宏观调控手段的变化,随着市场经济份量的不断加大,当前宏观调控主要以经济手段为主。以经济手段为主的宏观调控与以行政手段为主的宏观调控最大的不同点,就是有利于防止经济的大起大落,但效果会慢一些,因为传导过程比较多。同时,也有利于给企业一个适应期。不仅中国是这样,国外也是如此。最近几年,美国为了防止出现经济过热,就经历了两年多,连续17次上调央行基准利率才收到一定的效果。

房价为何越调越高

“房价,高价、天价!”这是百姓对目前居高不下房价的感叹,买一套住房已成为许多人无法实现的梦想。近期,政府已出台多项政策调控飞涨的房价,但现实是不降反升,越调越升,这其中是什么原因造出的呢?

“四大原因决定当前房价:一是需求增长很快,特别是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居民收入的不断增加,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其中还存在着居民多套住房的需求。二是住宅的供应相对偏紧,还存在着结构不尽合理,特别是针对中低价位的中小户型住房所占比例还偏低。三是土地开发建设成本提高,全国70个大中城市土地交易价格上涨较快,一至三季度累计平均上涨12.8%,一季度上涨9.8%,二季度上涨13.5%,三季度上涨15%。另外,建筑材料价格也在上涨,人工成本、机械使用费的上涨都形成了对房价上涨的推动。四是由于市场上存在着对住房价格继续上涨的预期,存在着以投资的形式购买住房的需求,也形成了对价格的推动。”李晓超司长谈到。

据了解,一至三季度,70个大中城市房屋销售价格累计平均上涨6.7%,一季度上涨5.6%,二季度上涨6.3%,三季度上涨8.2%。其中,新建住宅价格上涨7.2%,一季度上涨6%,二季度上涨6.4%,三季度上涨9%。二手住宅价格上涨6.6%,一季度上涨5.2%,二季度上涨6.9%,三季度上涨7.6%。

值得关注的是,一至三季度房价涨幅超过10%的城市有三个――北京、深圳、北海市,涨幅分别是10.1%、15.7%、12.1%。二线沿海城市的涨幅跃居前三甲之中,它们的加入已打破由北京、上海、广州等直辖城市领涨的格局,随着房价上涨的蔓延,二三线城市房价的上涨将会不断创新高。

CPI继续上涨?城乡收入稳步增长

消费呈现新特点

自下半年以来CPI不断走出高点,远远超过官方制定3%的界线。依照经济学理论来看,CPI越高,通货膨胀的可能性越大,百姓的生活支出越多,也正因此它引起了全社会的共同关注。据国家统计局刚刚公布的数字显示,前三季度继续保持上涨势头,CPI同比增长4.1%,其中9月份同比上涨6.2%,环比上涨0.3%。按照以上标准,现在通货膨胀是不是已经来临?百姓的生活是否会受到影响?中国社科院金融研究所所长李扬认为,从CPI的走势来看,通货膨胀已确定无疑,但当下不仅要看CPI,还有看居民消费的承受力。物价在涨,收入也在涨,这样,物价在居民的可承受力范围之内,这样的通货膨胀不可怕,况且政府正在动用一切手段来控制CPI的上涨势头。

中国的GDP已连续十多年超过10%,在这样经济飞速发展的背后,凸现出国家家底的日渐殷实、百姓手头的宽裕。今年前三季度,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0346元,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3.2%,增幅高于上年同期3.2个百分点。农村居民人均现金收入3321元,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4.8%,高于上年同期3.4个百分点。另外,前三季度的统计还显示,截至9月末,全国城镇累计新增就业人数920万人,已完成全年900万人目标。就业是保证收入来源的重要渠道。

从经济的快速增长中,城乡居民确实得到了实惠,收入在不断增加,但不可忽视的是,现实中需要支出的基本开销在增大,如住房、看病、教育等支出,在这种情形下,又如何支配消费呢?

“消费结构的升级换代及消费热点的形成,有力的促进了消费。前三季度城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和县及县以下均保持了较快增长,汽车类商品销售增长38.1%,家具类增长38.7%,建筑及装璜类增长43.3%。”李晓超讲道。

李晓超强调,随着改善民生各项政策的进一步落实,收入分配格局的不断调整,居民收入,特别是低收入群体的收入不断增加,可以预计未来的居民消费还会保持较快的增长势头,再加上社会各项保障制度在不断加以完善,消费热点升级换代还会进一步强化,预期未来整个消费,特别是居民消费将会保持一个比较快的增长,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一个重要因素。

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字显示,前三季度,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3827亿元,同比增长15.9%。

到2020年能否实现翻两番

“家有余粮,心里不慌”这是百姓的期盼,只不过现在的“余粮”要改成“余钱”,那什么时候才能实现呢?换句话讲,城乡收入提高的预期是什么?

“十六大提出了2020年国民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两番的目标,提的是总量。十七大在此基础上又把总量表述为人均的指标,提出了2020年人均国民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两番的目标,实现这一目标似乎没有太大的困难。”李小超坦言。

他进一步论证实现这一目标的可能性,从2000年到2006年,我国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已由7858元,上升到16084元,按可比价格计算,2006年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已相当于2000年的1.69倍。按翻两番的要求计算,到2006年已经实现了42.3%。也就是说,用了六年的时间,已经完成了20年时间所要完成目标的四成多的目标任务。按此测算,在2007年到2020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年平均增长5.4%,即可实现2020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两番的目标。从这一增长速度看,实现这一目标似乎没有太大的困难。

客观上讲,当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2000美元以上的时期,既是经济快速增长期,也是风险较大的一个时期,根据目前经济高位运行的状态看,第四季度紧缩政策将占居主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