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从系统科学角度来审视工程文化的内涵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从系统科学角度来审视工程文化的内涵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从系统科学角度审视工程文化内涵,确定了工程文化与系统的关联性,厘清了工程文化的构建和形成,认为工程文化的形成遵循自上而下的他组织和自下而上的自组织的混合路径,而工程文化的构建是构建主体主观能动的过程。工程文化的形成是由外部环境、构建主体、目标群体、工程等要素有机集成的。在此结论的基础上,得出工程文化系统要素在工程文化构建中的作用路径和相互关系,建立工程文化的构建机制。

关键词:工程文化 系统 构建主体 目标群体 构建

中图分类号:TU-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3973(2011)003―187-02

1、引言

我国大型工程建设项目数量众多,呈现出综合环境复杂、工程规模大、技术难度高、资源整合难度大等特点,对工程管理提出了更高要求。一方面,实践证明标准化的项目管理无法解决大型工程的复杂性问题,管理理论向着更加灵活创新的趋势发展,“文化管理”成为普遍认可之道;另一方面,大型工程作为人类文明的遗产,其文化是工程内在品质和外在形象的必然要求。因此,工程实践者逐渐重视大型工程的工程文化建设,对工程文化理论提出了迫切要求。

国内理论研究集中在工程文化的内涵或价值:肖锋(2006)从魁北克大桥垮塌的文化成因揭示了工程文化的价值和意义。李世新(2007)分析了工程文化与商业文化的价值冲突及解决冲突的对策。李伯聪等(2007)认为工程文化是文化背景、工程活动、器物文化的交集。洪巍、洪峰(2007)从“过程主义”看工程文化,认为工程可分为计划、实施以及消费三阶段。俞春生等(2009)以实践为基础,认为工程文化是工程内容与文化形式有机统一的综合体。盛昭瀚等(2009)以综合集成的方法论为基础,阐明了工程文化的影响因素、参与群体、外在环境及其相互问的关系。

本文从系统科学角度,审视工程文化内涵,探索工程文化的构建。

2、工程与工程文化的界定

本文将工程界定为有一定建设周期的大型建筑,工程既是过程,又是结果。工程文化界定为工程过程中形成的被普遍认可和遵循的价值观、反映这些价值观的制度和物质载体,以及工程结果反映的物质文化的总和。

3、工程文化与系统的关联性分析

3.1 工程文化的内容与系统

根据形态差异,工程文化内容分为精神、制度、物质层面。工程文化的核心是精神层面的价值观体系,引导着工程文化的性质及方向。制度文化包括各种规章制度及其理念。制度文化反映精神文化,约束、引导工程建设者行为,有利于精神文化的渗透与贯彻。物质文化是工程文化物质形态化的结果,如工程标志、口号标语、宣传栏等,工程作为建筑成果也体现了物质文化。物质文化是精神文化和制度文化的载体。工程文化内容是有机的整体,抛开任何一层都不能称为完整的工程文化。

3.2 工程文化的形成与系统

工程文化的形成不是由单一因素决定的,而是外部环境、参与群体、工程目标以及工程实践多方面力量集成的结果(盛昭瀚等,2009)。本文在此结论基础上进行了调整深化,认为工程文化的形成是由外部环境、构建主体、目标群体、工程等要素有机集成的。

工程建设于特定时代,受到政治、经济、社会环境影响,如政治体制、生产力发展水平、社会文明程度等:工程建设于特定地区,受到地域文化影响,如民俗传统、历史文化等。这些外部环境,通过影响工程建设者的价值观、思维模式和行为习惯,间接影响工程文化的形成。工程属于特定行业产业,受到行业环境影响,如市场化程度、法治程度、技术水平及人员素质等。任何工程活动都是在相关法律法规约束下,在工程行业及相关产业的资源、技术、人力等投入的基础上进行的,市场成熟程度及员工整体水平影响着整体市场的法治意识和按程序办事的意识,从而影响工程文化的形成。

工程是主体发挥能动性的造物活动,主体作用不容忽视。我们把由特定主体构架建设工程文化的主观能动过程称为工程文化的构建,即构思创建工程文化内容,并引导、推广,使之在工程建设群体中被广泛接受和认同的过程。工程建设群体,根据其在构建工程文化中的主次地位和作用,分为构建主体和目标群体,构建主体是构建工程文化的主体,通常是工程管理者。目标群体是工程文化的实践范围,工程文化最终在目标群体中形成。工程文化构建是构建主体有意识、有目的、有导向的过程,因而构建主体的价值观在一定程度上直接影响了工程文化的形成。工程文化构建的针对对象是目标群体,因而目标群体的特征与工程文化的形成有重要联系。群体中的所有个体都有其自身的轨迹。个体本身就是一个复杂的信息处理系统:有需要、动机和欲望,有有限理性,有自发的偏好,有不同的社会历史背景。构建主体可以通过推行“官方文化”来影响个体,这是自上而下的路径。而个体对于“官方文化”具有反作用:一方面,个体特征不同,对文化的认同和适应程度有所差异,因而反馈不同:另一方面,因为价值观、偏好和行为习惯等,可自发形成具有共同价值观的社交性群体,自发形成群体文化。因而,文化的形成还存在一条自下而上的路径。

工程文化归根结底是依托于工程活动、服务于工程目标的,工程是实践工程文化的场所。因此,工程特征,如战略目标、功能、规模、技术等等,决定了工程文化的方向。

综上所述,工程文化的形成不是由单一因素决定的,而是外部环境、构建主体、目标群体、工程等多方面要素有机集成的。工程文化与系统又有了进一步关联。从系统观点看,这些要素相互联系、相互作用,总体遵行两条混合路径:一是自上而下的他组织过程,一是自下而上的自组织过程。

3.3 工程文化的功能与系统

工程文化的功能可分为两类:文化管理和建筑文化。前者有导向、凝聚、约束等功能,后者有审美、辐射、传承等功能。这些功能是动态演化的。工程文化首先具有文化一般性特征,文化不是拿来就用,而是潜移默化和深远持久的,因此文化发挥功能其实是一个动态的作用过程;其次,工程作为过程来讲,具有全寿命周期和一次性特点,作为结果来讲,又具有传承文化的长远意义,因此工程文化发挥功能必定也是动态过程。这一动态的长期的过程,也是遵循特定的路径,工程文化的形成路径其实也是工程文化的作用路径。因为,正是在特定环境下、特定工程实践中,工程文化内容要素集成起来,被特定群体学习、吸收、变化、稳定,这一动态演变过程实现了工程文化对人的影响,从而达到对工程、对社会的影响。因此,工程文化的功能是各要素的整体效果。各要素并非简单堆砌,而是在两条路径上有机结合,体现出系统的整体涌现性。

4、工程文化系统

系统是由若干相互关联的要素组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整体(盛昭瀚等,2009)。根据第3节论述,工程文化相关要素相互关联构成了具有整体功能和行为的工程文化系统。

要素根据性质,可分为内容要素、关系要素、成因要素。内

容要素有精神文化要素、制度文化要素、物质文化要素;关系要素分为构建主体和目标群体:成因要素有内因和外因,内因包括构建主体的价值观和特质、工程特征,以及目标群体特征;外因是外部环境,有时代文化、地域文化和行业环境等。

工程文化系统受环境影响很大,系统各个要素都与环境之间具有能量、物质与信息的交换,是开放的系统。

工程文化的形成遵循混合路径:自上而下是他组织过程,以构建主体发挥主观能动性为主,以各要素相互适应、相互调整的反馈为辅:自下而上是自组织过程,是各要素以各自轨迹发生、消亡、发展、变化的动态演变过程,从而在整体层面上显示出一致性的驱动与合力。结构要素并不是简单堆砌,而是在两条路径上有机地组织起来,既对立又统一,相互依存、相互制约,互相渗透、互为一体,从而在整l体上表现出系统涌现性。

部分要素相互联系和作用,可构成子系统,形成亚文化,亚文化是存在于特定群体中的区别于主文化的某种特定文化。工程项目组织中,通常有多个参建单位,工程建设主体与参建单位之间有主从关系。各方目标、工作性质和职能不同,亚文化也不尽相同。因此,工程文化系统具有层次性特征。

工程文化系统还具有动态性特征。首先,工程具有全寿命周期,工程文化因此具有阶段性,建设期、运营期,甚至运营期以后,每阶段各有重点,在客观需求上,工程文化系统必须是动态发展的;其次,工程文化构建不是一蹴而就,而是多阶段的长期过程,每阶段会有调整,构建还包括评估、维护,这种他组织路径上的驱动也是动态发展的;最后,在自组织过程中,涌现不断产生,也是动态的。

5、工程文化的构建

以系统的视角看来,工程文化构建是工程文化形成的路径之一:自上而下的他组织过程。要构建工程文化,首先必须要摸清作用路径上的要素及其行为和联系。

尽管工程文化构建是依赖于他组织的,但是,内容要素能否被目标群体认同和适应、是否符合预期,是值得考虑的问题。通常,工程文化实际与期望之间是有距离的。这时候需要进行工程文化的诊断与改进,再重新回到工程文化构建上,会发生系统内耗。如果能够同时掌握自组织的规律,将减少内耗。

因此,本文研究工程文化构建,依旧是建立在两条路径上的构建,路径上要素有构建主体、目标群体、工程、外部环境、内容要素、内因、外因等。首先,构建主体认识工程文化成因。内因决定工程文化的本质和方向,外因通过影响构建主体、目标群体而起作用。其次,构建主体创建工程文化内容要素。然后,工程文化内容要素被广泛推广于目标群体中。精神文化对目标群体起导向作用,制度文化约束目标群体,物质文化辐射沉浸其中的目标群体,三层要素互相渗透,促进与深化工程文化的落实。这一阶段是长期动态的过程,同时涌现自组织。最后,构建主体对实际结果与预期结果进行比对,评估工程文化的效果,再进行维系或者改进。

6、结论

当前,大多数工程项目的工程文化仅仅停留在口号上,都很难深入工程建设的每个环节。如何为大型工程构建独具特色且行之有效的工程文化,是一个有价值的问题。工程文化不是凭空而来,而是有适合生长的土壤。这就是工程的外部环境、工程实践、构建主体和目标群体。因此,从系统科学角度来审视工程文化的内涵,能够全面系统把握工程文化的形成规律,把握系统要素间的相互联系和作用,理解系统特征和行为,从而探索出工程文化构建规律。

参考文献:

[1]肖峰.从魁北克大桥垮塌的文化成因看工程文化的价值[J].自然辩证法通讯,2006,(05):12-17.

[2]李世新.工程文化与商业文化的价值)十突及其解决――基于工程伦理学的视角[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7,24(5):50-52.

[3]李伯聪.工程哲学引论[M].大象出版社,2002.

[4]洪巍,洪峰.“过程主义”的工程本质观看工程文化[J].重庆工学院学报,2007,21(22):87-90.

[5]俞春生,姚蓓,王茜.苏通大桥工程文化建设实践与经验[J].中国工程科学,2009,11(3):92-96.

[6]盛昭瀚,游仲庆,陈国华,丁峰.大型工程综合集成管理[M].科学出版社,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