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浅谈历史与社会教学中乡土资源的选择与运用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历史课程标准对乡土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有明确要求。在“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中提出:“充分开发利用乡土教材和社区课程资源。乡土教材和社区课程资源对学生的历史学习和历史感悟大有裨益。”
关键词:历史与社会;乡土资源;选择与运用
在历史与社会课程教学中,教师必须引领学生走进乡土,选择并合理运用乡土资源,将乡土资源融入教材、填充教材,丰富教学内容,激发学生学习历史与社会的兴趣和求知欲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一、恰当选择乡土资源,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1.学习历史人物,树立学生远大志向
我们的家乡――仙居,早在东晋永和三年(公元347年)即单独设县,名乐安,五代后唐五年(公元930年)改名为永安县,宋景德四年(公元1007年)真宗皇帝以其“洞天名山,屏蔽周围,而多神仙之宅”下诏改永安为仙居,一直沿用至今。仙居单独设县已有1600多年的历史,可运用的历史资源非常丰富,这为新课程改革中倡导的充分运用乡土资源提供了可贵的教材。
在仙乡大地上涌现了众多历史人物,他们造就了“百折不挠,奋发向上”的仙居精神。如,柯九思(1290―1343),字敬仲,号丹丘生,别号五云阁吏,柯思岙村人。博学能诗文,善书。柯九思笔下的墨竹“各具姿态,曲尽生意”。其画、诗、书法,世人称为“三绝”。又有学生熟知的吴时来(1527~1590),字惟修,号悟斋,厚仁村人。我们学习他面壁苦读,三年不下山的刻苦精神;学习他面对倭寇,奋勇杀敌的精神;学习他的清廉、坚贞不屈的高尚品德。他被免职后闲读群书,建悟斋书院,朝夕讲学,造就人才,开拓当地文化。这些人物的鲜明事迹,都是爱国爱家乡教育的好材料,培养学生勤奋上进、刚正不阿的家乡精神,树立学生为祖国、为家乡而努力学习的远大志向。
2.游览名胜古迹,培养学生爱乡情感
仙居文物古迹丰富,风景名胜闻名远近。神仙居景区中的将军岩、睡美人,将军与美人遥相望,真可谓是天地的造化,自然的杰作。每一块石头,每一步风景,都散发着无穷的魅力。景星岩景区中的响铃岩、望月亭等散发出大自然的神奇;来到读书堂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前辈读书的刻苦。皤滩古镇:早在公元998年前,这里就因水路便利而成为永安溪沿岸一个繁华的集镇了。
经过了千年的洗礼,皤滩仍完好地保存着三里长的由鹅卵石铺砌成的“龙”型古街。街两旁是唐、宋、元、明、清、民国时期遗留下来的大量保存完好的民宅古居,以及朴素迷离、布局精美的“三透九门堂”。带有独特风貌和古文化气息的仙居风景、名胜古迹,不管是课堂图片展示、教师穿插讲解,还是实地参观,都是激发学生学习历史与社会兴趣、培养学生热爱家乡情感的好题材好场所,让学生感受历史与社会就在自己的身边。
3.考察历史遗址,缩短时空距离
下汤遗址,位于横溪镇下汤村。1984年发现,属新石器时代遗址,距今6000至7000年。出土了石斧、石凿、石刀等生产工具;矛、弹丸等的狩猎工具;石磨盘和石磨棒等的生活用具。其中石磨盘和石磨棒是世界上发现的最完整、最原始的稻谷脱壳工具。新石器时代离我们的生活太遥远了,学生学习课本的知识,有点枯燥。教师拿下汤遗址来介绍新石器时代人们的生产、生活等的情况,就会更生动。如果组织学生考察下汤遗址,新石器时代的知识就活生生摆在学生的面前了,这比学习课本余姚河姆渡遗址文化更容易掌握。这样久远的文化,学生身临其境,就一下子缩短了历史与学生的时空距离。
4.了解传统特色,引领学生走进家乡
仙乡大地无论是饮食还是传统工艺,都有独到的一面。仙居碗是独具仙居文化的传统风味饮食,碗指的是莲子(白扁豆)、海参、泡鲞(xiang)、大鱼、翻碗肉、敲敲肉、大脸豆腐、肉皮泡这八道菜式,比较特别的是泡鲞和敲敲肉。泡鲞由包裹咸鱼干的面饼炸至外焦内韧,材料普通而加工工艺独特。敲敲肉是将肉片用木槌连续敲打后放入沸水加盐和葱就成菜肴,加工程序和使用工具原始,凡尝过此菜者才能品出其中的独特。还有“中华第一灯”,美誉仙居的无骨花灯。2006年被列入国务院第一批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对于颇具家乡地方特色传统文化,作为历史与社会教学者,应该充分利用时间广泛收集与挖掘,并引领学生在生活中关注和参与其中,更好填充教材,带领学生真真切切地走进自己的家乡。
二、合理利用乡土资源,激发学生求知欲望
1.融于教材,激发兴趣
运用乡土资源,创设历史课堂情境。上好一堂历史课,关键要把握住历史情境。教材中的任何一历史事件,从落实知识角度来说,只要讲清背景、经过、结果及影响就行。但这样的知识是死板的,课堂是沉闷的,结果就葬送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相反的,教师去寻找相关的学生身边的历史素材作为情境导入或插入,把乡土历史资源融于教材、融入课堂,就会引发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求知欲望,调动学生学习历史与社会的积极性。
八年级历史与社会上册中,介绍北宋经济的发展,仅凭教材的知识,学生肯定会觉得索然无味。可以先用家乡仙居皤滩古街的店铺来创设情境,设问:店铺林立反映了什么情况?展示了当时社会怎样的景象?用贴近学生身边的历史题材作问题,提高了兴趣,刺激了求知欲。古街除了店铺外,还有不少书香门第,其中以长门堂和何氏里门堂为突出。长门堂门庭结构整齐大方,在正堂屋檐下悬挂着一块清雍正年间的匾――“贻厚堂”,堂屋里还悬挂着一块由清吏部侍郎齐召南书写的“洛社名高”的匾额。又问古人热衷于学习目的在于什么?这样又联系到了古代的科举制度。学习的模式千变万化,最终目的在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探究知识的能力,同时升华热爱家乡的情感。
在八年级历史与社会下册中,介绍明朝中国东南沿海被倭寇侵袭,中国军民奋起抗倭的历史时,教师首先可以把吴时来的抗倭历程作为情境导入,引导学生主动去学习戚继光的抗倭历史。或者上映《抗倭英雄吴时来》,营造一个倭寇来犯,家乡英雄抗倭的情境,把学生带进明朝的历史,引导学生分析倭寇来犯的原因,了解中国军民奋勇抗倭的历史。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吴时来的英雄事迹,弘扬他们抗倭卫国的精神。
2.游览考察、引发思考
七年级历史与社会主要介绍祖国的河山。家乡仙居的山水引人入胜,学习好地形,地势的知识后,带领学生游览附近的家乡山水,让同学们分析家乡的地形类型、地势特征。身临其境,学生接受知识的能力就提高了。利用家乡的风景名胜,可引发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探寻其中的奥秘。景星岩的读书堂,其实就是一方石壁,可以抵挡风雨,与外面仅有一米不到的狭窄通道。这引起学生的思考:为什么要到这儿读书啊?假如是我,能做的到吗?
今天的我们有什么感悟呢?这里远离了城市的喧嚣,留下了大自然的清幽与静谧。感受到置身于大自然的开阔。教育学生读书要心静,心胸要开阔。
3.走出课堂,传承文化
在历史与社会的每一单元后面,都有一个探究的主题。其中涉及旅游路线的主题时,完全可以设计从仙居城关到横溪的旅游路线,其中的景点、风俗习惯、地方特色等介绍,增加学生对家乡的了解,增强学生的热爱之情。
为丰富学生的生活,我校开展“素质拓展课堂”,请食堂师傅介绍家乡传统菜肴制作,就地取材,何乐而不为?让民间艺人走进课堂,展示技巧,解开无骨花灯制作之谜。学生的素质得到拓展,家乡文化得到传承。
总之,在号召新课程改革的今天,如何让课程改革走得更远,我想,乡土历史资源作为社会课教学的载体应该是教学实践中的一大跨越,在历史与社会课教学中穿插乡土历史资源,让学生在更大程度上直接参与教学活动,使社会课堂更具开放性、地域性、探究性、趣味性,会使课堂教学散发无穷的魅力,同时加浓学生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怀。既学习了知识,提高了能力,升华了情感,又传承了文化。
参考文献:
仙居县志编纂委员会.仙居县志.浙江人民出版社,1987-11.
(作者单位 浙江省仙居县白塔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