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外警印象散记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外警印象散记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因为工作的关系,我有幸结识了一些来华考察、研讨、培训的外国警界同行们。尽管只是局限于一些礼仪场合的接触,并未进行深层次的交流,但与他们打交道的这些经历,还是能使人回忆起那些曾经有过的美好时光。他们的所感所悟、所作所为,也引发了我的一些思考,折射出我国改革开放所取得的伟大成就。在此,择几例比较有代表性的,作如下浮光掠影式的记述,以期与各位共飨。

一、儒雅怀旧的俄罗斯警官

在一期研讨班中,有位来自俄罗斯的高级警官。他的年龄约有五十来岁的样子,身材瘦削,腰板挺拔,制服穿得一丝不苟,举手投足间很有些贵族气质。据接待人员介绍,此人身居要职,平时不苟言笑,深藏不露,可能还懂中文。

在研讨期间的几次公开场合,此人笔挺的着装和训练有素的军人作派,使我印象很深,但没有单独交流过,仅限于见了面彬彬有礼的点头致意而已。在为他们举行的送别宴会上,我和他在同一桌比肩而坐,从而对他有了更深一些的了解。

宴会刚开始的时候,此君正襟危坐,话也不多,只是通过翻译说些礼节性的祝酒辞。随着气氛的逐渐热烈,大家的话也多了起来,翻译就有些忙不过来了。或许是有点按捺不住,这位老兄突然开口同我说起了中文,把我吓了一跳,不由暗自庆幸没有欺负客人不懂中文而说些不得体的话。这可是外事活动中的大忌,我就见过有人因此而闹笑话的,那洋相出大发了。他的中文尽管略显生硬,但表达得却很清楚、完整。他先是对中国同行的热情好客表示感激,接着又对中国取得的建设成就表示钦佩。他说自己十分怀念中苏友好的那段时光,希望中俄两国成为永远的朋友。他还说,自戈尔巴乔夫起,他们的国家也想改革,但遗憾的是只在政治领域折腾,同中国相比路子走得不对,以至于白白耽误了十几年时间。随后,他又问起了我对俄罗斯的印象。得益于中苏之间曾经有过的短暂蜜月时期,我对俄罗斯的历史、文化等有些一知半解的了解。于是,我同他谈起了托尔斯泰、肖洛霍夫、邦达列夫、华西里耶夫等作家的作品,谈起了莫斯科、列宁格勒、伏尔加河、高加索,谈起了优美动听的俄罗斯音乐,当然也谈到了伟大的卫国战争。谈得兴起,他频频与我碰杯。最后,他郑重其事的站起来,用浑厚的男中音,声情并茂地为在座全体人员演唱了《莫斯科郊外的晚上》、《山楂树》两首歌曲,浓郁的怀旧情结,感动了在场的每个人。

二、崇尚和谐理念的哈萨克斯坦警官

在一期上合组织有关国家的警官研讨班中,有位来自哈萨克斯坦的警官。他约有三十来岁,长得高大魁梧,坚毅刚猛,颇有几分影坛硬汉施瓦辛格的气度。别看他外表五大三粗,但性格却非常幽默而感性。

按照惯例,我们在研讨学习期间,要向客人们简要介绍一下中国、山东的有关经济、社会情况。在听了中国当前倡导的和谐社会、和谐世界的理念之后,他大感兴趣,推崇备至,一有机会就追着我方人员询问这方面的情况。在去济南、青岛参观考察之后,他对山东的经济发展和社会治安状况大加夸赞,不吝溢美之辞,并幽默的对我们说,很为自己过早结婚而后悔。我们不解,他眨眨眼,笑眯眯的解释说,如果现在自己还是单身的话,那就在青岛这么美丽的地方买套房子,再娶个漂亮的中国姑娘,干脆做个中国女婿算了!一席话,说得我们大笑不已。接着他又补充说,不过这没有关系,等自己的女儿长大了,一定送她到中国来留学,学成之后就留在中国工作好了,当个中国媳妇也不错嘛。逗得我们又是一通好笑。

在回国之前,这位仁兄又做出了惊人之举。见到每个中方人员,他都向人家展览自己的脑袋。原来他刚理过发,在后脑勺上面剃了个不小的“禾”字。我们不解其意,翻译解释说,他因为太崇尚和谐理念,理发时非让理发师给他在头上理个“和”字以示纪念。可能是理发师手下没数,“禾”字旁理得过大,“口”字旁没地儿放了,就弄成了这个样子。纵是如此,也让他为之手舞足蹈、兴奋异常,说回国后要好好向同事、亲友们宣传一下和谐理念。

三、叹服中国改革开放成就的土耳其警官

在一期来自土耳其的警官研讨班中,有个外表、个头很像土耳其足球明星哈坎.苏克的年轻警官。正是由于他的这一外貌特征,使我同他套上了近乎。他看起来像是个性格内向、不善言谈之人,但却是个不折不扣的球迷。当我夸他像苏克时,他立时变得双目放光,神采飞扬。他说苏克在土耳其是家喻户晓的人物,很高兴中国同行也知道他。因为这,他变得健谈起来,同我说了不少的话。

他告诉我,在来之前,他印象中的中国,是个比较落后、封闭的地方。为此,他还特意多带了一些食品。“来了以后才觉得根本用不着”,说到这儿,他自己也有些不好意思地笑了。到了中国,尽管感觉同自己的印象反差不小,接待人员也向他介绍了中国的经济社会发展情况,他还是有些将信将疑。说到这儿,他用了一个类似于中国俗语“耳听为虚,眼见为实”的句子,意思是说只相信自己的眼睛。于是,在参观考察的时候,一有机会他就跑到商场、超市去观察,看那儿商品的种类、价格以及购物的人群。他说,这些东西都是实实在在的,造不得假,是观察一个地方生活富足与否的最直接、最简便的方法。通过自己的观察,他对中国改革开放所取得的成就由衷的佩服了,并为自己先前的偏见而羞愧。

听了他的这番话,我不由得有些暗自吃惊。他如此年轻,却有着这样缜密老到的思维和敏锐的观察力,真是块好警察的料!他是个虔诚的穆斯林,不喝酒。但出于对中国、对中国同行的敬意,他以茶代酒,频频举杯,表达了许多发自内心的美好祝愿。

四、不忘血肉情谊的朝鲜警官

因为上个世纪五十年代初的那场反侵略战争,朝鲜是个让我们永远无法忘却的国度。因此,当接待来自朝鲜的研讨班时,我心中就有了一种异样的情感。久违了,曾经血肉相连、生死与共的朝鲜兄弟!

朝鲜的警官们仿佛永远严肃,鲜见笑容。他们的纪律性极强,每天早晚,都要列队听取带队人的讲评或是有关要求什么的。讲话者郑重威严,听讲者神情专注,使人依稀记起我们曾经有过的“早请示,晚汇报”。他们不管到任何场合去,都排着整整齐齐的队伍,给人一种庄重、神秘的感觉。让人始料不及的是,这些看似刻板的朝鲜同行们,其实也有一颗感情丰富之心。

在为他们送行的晚宴上,我见识了他们奔放的一面。刚开始的时候,他们都静静地坐在那里不吭声,只听领队一个人说话。随着气氛的逐渐热烈,大家也开始了个别交流。当听到我的父亲、我一位同事的姑夫都参加过抗美援朝,并因此而负伤流血的时候,一位年轻英俊的朝鲜警官有些激动了。他用略显生涩的中文告诉我,他的爷爷如果不是志愿军救助,早就冻饿而死,他们全家都不会忘记志愿军,不会忘记中国人民。接着,他又问我对朝鲜有哪些了解。于是,我们聊起了电影《看不见的战线》、《原形毕露》、《鲜花盛开的村庄》、《摘苹果的时候》,哼起了《卖花姑娘》、《金姬和银姬的命运》中优美动听的插曲。在向朝鲜警官们敬酒的时候,我一概尊称他们为“马国哲同志”(朝鲜电影《看不见的战线》中的公安英雄),这使他们非常高兴。最后,那位年轻英俊的警官兴奋地站起来,慷慨激昂地唱起了那首让人热血奔涌、心潮激荡的志愿军军歌:“雄纠纠,气昂昂,跨过鸭绿江… …”虽然发音不是很准,但感情投入,“打败美帝野心狼”一句,更是铿锵有力,感染了在场的每个人,引发了一场大和唱。

朝鲜人民并没有忘记志愿军的卓越功勋,这让我感到非常欣慰。

五、热情奔放的非洲警官

在我们接待的研讨班中,有来自非洲的马达加斯加和莱索托的警官们。

非洲警官,特别是莱索托警官给人最深的印象,是他们如火的热情和无拘无束、率性而为的性格。他们从不隐瞒自己的好恶,有啥说啥,坦荡真诚。在他们学习考察期间,正逢我们举行新生队列式表演,也邀请了他们参观。当整齐威武的方队迈着正步通过主席台时,他们沸腾了,在台上不停的鼓掌跺脚,欢呼呐喊,一会儿起立,一会儿坐下,忙得不亦乐乎,全然一副旁若无人的架式。

在送别仪式上,一位副部长级的高级警官,发表了长达四十分钟、热情洋溢的答谢致辞。通篇讲话的关键词有四个,那就是:感激、热情、尊重、平等。他讲完之后,三十多位男女警官一同起立,排成一圈,一边咿咿呀呀的唱着,一边跳起了非洲土著舞。他们手之舞之,足之蹈之,扭腰摆臀,转了一圈又一圈,好不热闹。据介绍,这是他们最高规格的答谢礼仪。这样的场面,在送别仪式上出现了好几次!

与我邻座的一位小伙子,眼里含着泪对我说,他也到过其他的国家,但从未受到过如中国这般热情周到的接待。在这里,他真切地感受到了什么叫做尊重与平等。他说,不管别人怎样,自己将永远把中国人民当作真正的朋友。说着说着,竟至于泣不成声,不能自持。

这位非洲朋友的话,很好地诠释了这样一条人生哲理:只有尊重与真诚,才能结交真正的朋友。

六、懂得生肖的乌兹别克斯坦警官

与外国朋友交往,倘若双方有相同或相近的文化习俗,就非常有助于拉近彼此之间的距离,使交流变得更加容易一些。因此,善于寻找大家共同感兴趣的话题,是一个加深了解、沟通感情的重要手段。

在接待一批来自乌兹别克斯坦的警官时,我遇到了一个十分有趣的情况。大家在交流的时候,一位客人问起了我的年龄。出于礼貌,我也回问了他们,得知同桌的四位客人分别出生于1956年、1962年、1972和1982年。为了调节气氛,我介绍说,按照中国的民俗,56年出生的人属猴,特聪明;62年出生的人属虎,特威猛;72年出生的人属鼠,特有福;82年出生的人属狗,特忠诚。反正是净捡好听的说,图个乐而已。没想到这番话引起了他们的热烈反应,一个个一扫先前的拘谨,气氛也随之活跃起来。

他们告诉我,他们那儿也有类似的习俗,跟我说的情况差不多,听了我的介绍觉得分外亲切,有种到家的感觉。我不知道他们国家民间是否也如我们一般讲究生肖属相,但起码有着相近的说法,因为他们四人对我所说的属相都很认可。那位82年出生的小伙子当听说我也属狗时,兴高采烈的对我说:“我们都是忠诚的‘狗’,所以我们做警察。让我们为了忠诚而干杯!”随后,他又说自己的父亲出生于1952年,不知在中国应当属什么。我告诉他属龙,是传说中一种至高无上的神灵之物。他听了虽然很高兴,但神态中也有些许疑惑不解。看来,他们的这种习俗,同我们还是有些差异。

通过与外国同行交流,我也感到在对外宣传方面,还有不少问题值得我们认真思考。在我接触到的外国警官中,有不少人表达了同那位土耳其警官相似的看法,说没想到中国会是这个样子的。言外之意,他们想象中的中国是比较封闭落后的。更有甚者,个别人竟以为中国的妇女还是裹小脚的!我不知道《大红灯笼高高挂》之类展示中国历史上丑陋一面的所谓“艺术作品”,对于他们形成这样的印象,都起了一些什么样的作用。但我觉得,在国家利益面前,“艺术自由”之类的说法,还是应当靠边站。那些为了获奖而刻意迎合某些西方评委低级趣味的东西,负面影响真的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