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中西医结合对中风患者的护理研究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中西医结合对中风患者的护理研究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 中风是中医学对急性脑血管疾病的统称。它是以猝然昏倒,不省人事,伴发口角歪斜、语言不利而出现半身不遂为主要症状的一类疾病。而西医学的急性脑血管病,如脑梗塞、脑出血、脑栓塞、蛛网膜下腔出血等均属本病范畴。临床中风表现多见“三偏”症状,即偏身感觉障碍、偏盲、偏瘫。

【关键词】 中风;中西医结合;护理研究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3.11.417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1-6480-02

由于本病发病率高、死亡率高、致残率高、复发率高以及并发症多的特点,所以医学界把它同冠心病、癌症并列为威胁人类健康的三大疾病之一。中风作为中老年人群的常见病、多发病,其严重的致残率和致死率严重影响中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家庭、社会,故成为近年来全球研究的重点。预防中风的重要性已经引起国内外医学界的重视,医学家们正从各个方面探索中风的预防措施。

中医认为中风主要是由于患者平素气血亏虚,与心、肝、肾三脏阴阳失调,加之忧思恼怒或饮酒饱食,或房室劳累或外邪侵袭等诱因,以致气血运行受阻,肌肤筋脉失于濡养或阴亏于下,肝阳暴胀,阳化风动,血随气逆,挟痰挟火,蒙蔽清窍,而形成上实下虚,阴阳互不维系所致。危急证候其病主要症状:卒然昏仆、不省人事、伴口眼斜、半身不遂,语言不利或不经昏仆而仅以僻不遂为主[1]。

1 诊 断

脑CT或MRI检查及重要生化指标,如血糖、血脂测定等方面,中风常伴有感觉障碍、言语障碍、认知障碍、心理障碍等,而患者躯体功能的受损程度大小与临床中风致残率的大小是成正比的,同时也与患者社会功能和对家庭的影响成正比。

2 治 疗

对以风证、痰湿证、火热证、血瘀证、气虚证和阴虚阳亢证六证为基本证候,或单独或相互组合出现,应用中西医结合治疗以提高疗效,并积极改善患者躯体功能的同时,配合对患者心理疏导,将更有利于改善和提高患者治疗与康复能力,同时采用运动训练与认知、言语训练相结合,才能使患者的各项障碍都得到改善,才能使真正提高患者的治疗目的,临床护理上使用的一些方法,如床上运动、平衡训练、步态训练、上肢功能训练、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训练以及中药、针炙、静脉输液等治疗。

3 护 理

因多数人对中风的预防知识和保健意识相对薄弱,有效控制率尚存不定,使得并发症的危险增大,在护理时要耐心仔细询问及完整记录患者的年龄、生活方式、文化程度、职业、居住环境、经济收入、家庭认识及支持护理情况、社会支持、病程或病期、既往史、伴发疾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等影响中风患者的医学因素或获得中风发病的全面情况,利于客观评价诱因,争取针对性强的措施,更好地防止或减少中风发生或再发及护理治疗。在护理方面指导患者心态平和、乐观、豁达、避免激动、正确对待工作和生活中的挫折、远离烦恼,学会精神松驰法,并注意调整饮食、戒烟、限制饮酒、保持良好的生活方式;在干预的过程中应注意宣传教育的科学性,结合不同的个体差异制定恰当的干预方式;在交流方面,利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把健康教育的方法及内容传授给患者,将护理干预的计划落到实处;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与患者建立朋友式的关系,取得患者的信任,有目的地引导患者,使其产生从医和从护行为,掌握患者对疾病的心态及服药的依从行为,并做好患者的心理疏导[2]。非药物治疗护理,可使患者对自己的病情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并能积极配合医护进行治疗与预防。另外,还要耐心认真地对家属进行的宣传指导,充分发挥家庭支持系统在患者用药中的作用,使患者及其家属充分认识到治疗的重要性,教会患者自我观察病情,注意休息,防止意外伤害及摔伤。

4 讨 论

随着年龄的增加,人体生理功能日趋衰弱,特别是与心理活动有关的感觉器官及神经系统的退行性变化,社会角色的改变,生活环境和方式的变迁可使中风患者产生焦虑、抑郁、悲观怨恨淡漠。而随着患者的病程延长,病期的进展,患者的躯体功能障碍,患者自己和家庭的烦恼也随着增加,医护人员要加强改善对患者的治疗方法,特别要注意高血压、糖尿病及心血管疾病的影响,减少其病对中风发生及复发的危险性,改善和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改善患者工作、学习、业余娱乐活动的状况,改善患者的躯体、言语、认知、心理障碍等,增强患者信心,缓解紧张、焦虑和空虚等负面情绪的不良影响,建立良好的生活方式,保持愉悦的心理状态及和谐的人际关系,有助于此病的治疗及康复。

参考文献

[1] 田德禄.中医内科学.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0.9.

[2] 尤黎明.内科护理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