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劫难 第10期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劫难 第10期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佘秋雨说:“营造之初想到它今后的凋零,因此废墟是归宿;更新的营造以废墟为基地,因此废墟也是进化的长链。”

也许吧,但我永远也无法像余秋雨如此这般豁达,因为废墟埋葬的是我太多儿时的记忆。它带走了太多曾经的繁花烟柳,它磨杀了太多鲜活的形象。

那一次回去,毁灭了我原来所有美好的臆想。置身十月,遥望故乡,对眼前这陌生的、破碎了的村落,我甚至认为上苍跟我开了个小小的玩笑,让眼前的景象暂时“失真”。只要自己适当的调整焦距,缩小图片,一切都会恢复的。然而我错了,任凭我怎样用记忆去拼凑,废墟依旧是废墟。走在石子铺就的路上,我竟感到自己步履维艰,越接近,越是对它感到陌生。

袅袅炊烟,四方的门庭,别致的雕栏,静谧的楼阁,硫璃的瓦片……霎时在滚滚尘烟中化为废墟。推土机一臂落地,所有历经沧桑的庙宇亭台訇然倒塌,伴随它离散的还有我的一窍魂魄。这个如自己名字一样熟悉的村落里的每一堵高墙、每一块结苔的青砖、每一娃雕痕,都烙有历史的风尘,如今却猛然决裂,所有的纠结,所有的留恋,所有细若蚕丝、薄如蝉翼的记忆再也找不到无比宏大却又无比脆弱的根基了。

看到几个拾荒者在废墟翻找雕花,找到几块精美的,脸上无不得意。不知道这些工匠精心镌刻的雕花将要流落何方,或许哪位富人看中了它,披买去观赏,但这美已是残缺。失去了它根植的庭院,失去了它相随的典雅,它也只能成为毫无价值的虚设。

曾经不只一次的在大脑描绘一幅图景,冬天的一个早晨,年逾古稀的我推开老家的木窗,阳光从东边轻盈地洒下,眺望远方,几个浣衣的妇人在雾气滕胧的溪边谈笑风生……现在想,这一天是无论如何也不会来了。

社会寻求进步,需要发展,可能只有推倒一切陈旧,清除一切朽木的霉味,现代与当代才真正地交割清了。无力去挽留一些事情,我们便在自己的思想里痛苦地挣扎,累到放弃的时候,只有不现实地狂想,去填埋内心深处根本无法释怀的空虚,再然后,一段记忆被磨灭。很多年以后,我们试着努力去回忆起什么,思想却只能作无根的飘摇,无奈之余,内心只能忍受煎熬。

“故乡”这个词太深沉、太渺茫,所以历来文人都带着感怀去纪念它。鲁迅的《故乡》虽是小说,但它确实留有鲁迅原本尘封的琐碎的记忆。我突然发现自己有与鲁迅先生惊人相似的感怀,只是《故乡》的结局是物是人非,而我的结局却是物人皆非,触景生情,没了这“景”,“情”字也不会包括童年的那部分了。

我所迷恋的这个故乡,如同一个大家庭从兴盛走向落寞。或许它早已料到凋零的那一天不可避免,而它怎么也想不到生命会以这样的结局谢幕,沉冤莫白。古老的村庄永远都弄不懂为何洗净铅华后换来的却是后人的糟践和摧残。不解又如何,照样得沉默地接受这一切,因为“现代”从未给它辨驳和反抗的机会。

才话别已深秋/只一眼就花落/窗台人影独坐/夜沉得更寂寞/一条路分两头/爱了却要放手/无事东风走过,扬起回忆如昨/梦在前世发觉/我在梦里搁浅/月光浸湿从前/掺伴了的想念/你眺望着天边/我眺望你的脸/谨记你的容颜/来世把你寻找

孤独地伤逝,触到伤心处,便情不自禁地流泪。从来不顾及旁人异样的眼光。心无杂念,只是一味地专注,纵有人声鼎沸,也就充耳不闻了。但这种伤神的专注,又能改变什么呢?

母亲说:“老家拆迁改田了,没了房子,你的这份留恋也该斩断了吧!”是啊,该是斩断的时候了,每件事终该有个完结。

废墟使我的眼睛酸胀,我取下眼镜,模糊之中居然看到了无休止的厮杀、战火、马蹄、尘烟……战争的惨烈铺天盖地,我突然开始害怕,赶紧戴上眼镜,战争结束,留下了一堆废墟。

其实我们所经受的是一场无法言说的浩劫,难以置信的事实摆在眼前,我们又不得不接受。这场劫难让我逐渐明白,失去的事物再也回不来了,我们可以做的,就是抬起头,然后对着新的阳光灿烂地微笑。

念一首《苏幕遮》来作最后的祭奠: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为相思泪。

后记:村子里一直都有这么一个传说:如果村头东山上的一种莫名鸟叫个不停,村子里就会有人死去。如今整个村庄都死了,为何却听不到一只莫名鸟在啼叫?一个念头告诉我,也许它们也懂得:家没了,该离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