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靖边波浪谷6000万年后的相遇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靖边波浪谷6000万年后的相遇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波浪谷为世人展示的是由数百万年的风、水和岁月逐渐雕琢而成的奇妙世界

一个地方之所以吸引你,不是喧嚣的城市风景,不是雷同的现代建筑,更不是被叫得极响亮的景点,而是她的历史,她的地理,她的民俗风情,及她对文化的承载。我们此次陕甘宁青自驾游可谓运筹已久,陕西是第一站,因为靖边这个小县城,所以也是此行的重要一站。

闫家寨子

靖边县城东南二十几公里处有个龙洲乡,龙洲乡东南1.5公里的荒野之中,有一片特殊的红砂岩地貌就隐匿在当地的一条峡谷里。又因岩砂上的纹路很像波浪,因而被摄友们称为“波浪谷”, 它为世人展示的是由数百万年的风、水和岁月逐渐雕琢而成的奇妙世界,我们今天就要去那里。

早上七点,从靖边县城出发,一路畅通,不到四十分钟,已接近龙州乡,路较窄又有坡形,我们放慢了车速。按之前做的攻略,龙州乡有个闫家寨,闫家寨的高坡之上有一座小亭子,那里就可以踏入波浪谷了。正当我们放眼寻找那座小亭子之际,头车的人突然大叫起来,“快看,我们到了。”

当车转过一个小山丘,一片波浪型红色岩石地貌,蓦然的扑面而来,平滑的、雕塑感的砂岩和岩石上流畅的纹路创造了一种令人目眩的立体效果,这让所有人都惊喜异常。

没走多远,前面就出现了我们要找的那个亭子,闫家寨到了。

我们把车停好,纷纷登上高坡,放眼望去,四周是黄土覆盖的高原,而眼前的山峁、沟壑呈现出波澜壮阔的景象。闫家寨的地形极为险峻,三面是绝壁深壑,无法通行,只有一面可以步行。经过商议,我们决定步行下到谷底探寻那段时间的指纹。

流动的错觉

波浪谷是一种红砂岩地貌,这种红色的石头在学术上被称为“砒砂岩”。它形成约6000万年,很多砂土还没来得及凝固为岩石。我们小心翼翼的从山顶往山谷里走,虽然踩的是石头,但是这种石头类似一种沙岩,风化脱离很严重,在上面行走,一不留神就会被附在表皮上的红色细沙滑倒。

还没有走到峡谷的沟底,却只见红色石头像泥石流一样呈现出一种流水状,一圈圈、一缕缕、一湾湾的向沟壑中涌去。谷底有一小块平坦的沙地,地势相对平缓。

抬头仰望,这里的山势陡峭,不是峁就是沟的。四外山峦如刀削斧斫般高耸峭立,环形的山坡上,红色的石头起伏叠加,形状突兀。这种古老的沙丘随着平原的上升,加上漫长的风蚀,水蚀,峡谷里砂岩的层次逐渐清晰地呈现出来,使得砒砂岩展现出各种不同的形态。当你静静地站在谷底,闭上眼睛一会儿,等你再睁开的一霎那,那些层层叠叠的石头就像一大批铺天盖地的红色布匹,浸染过后正在此地进行悬置晾晒,一层层、一卷卷、一盘盘,让人唏嘘不止;又恰似黄土地中喷出的一股红色的血液幽缓的向低洼处流淌,既有目眩之感又有一种流动的错觉。

顺着沟往里走,越走越窄,以至于地上的脚窝容不下一只脚,看似无法通过。大家面面相觑,不知是否还能走过去?

别有洞天

经商议,我们一行人决定想办法穿越这条沟壑。此时从背后走过来两个探路的驴友,通过交谈,她们告诉我们她们去年来过此地,此沟大约有50米的间隙,虽能通过但要手脚并用,就是用手和脚撑住两侧的坡形石壁慢慢往前蹭。热情的两位驴友还给我们做了示范,看她们费劲小心的姿势过去,让人捏了一把汗。

刚开始,虽有两位驴友教授的方法,但感觉异常吃力和缓慢,于是琢磨起新的方法:将身体倾斜一侧,脚踏这侧的缓坡;一侧用双手一侧用双脚作为支撑点,侧身而行。通过身体力行,觉得此法的妙处来,那就是不太费力气。于是众人一齐侧过身子,手脚配合,在近于一线天的无路的峡谷底缓步穿越。

等到大家都穿过这段异常狭窄的谷底后,似穿越了一场艰苦的旅程,满载收获,心情飞扬。继续沿着沟边的人工足印一直往下走,在宽阔之处看到很大的并且平整的石壁,从上到下均为红色。在狭窄之处,红色石头呈现出一种流水状,就像红色的泥浆一般纷涌汇聚,向沟底湍急流淌。

纤细的岩石纹路清楚地展示了沙丘沉积的运动过程。纹路的变化反映出每一层砂岩随着沉积矿物质的含量不同而产生颜色的深浅差异,这里的风貌地形特点要比之前看到的还要壮观。

翻过一道红艳的山梁,忽然看到远处的沟底有一片水洼,碧绿色的水面映衬着陡峭的山峦,显得壮观而秀丽。

难得此处有如此灵性之域,我们决定下去看个究竟。

绝壁山洞

看着很近的水塘,但要走过去还要环山而绕。顺着泥浆般红色的流向我们向沟底慢慢走,艰难异常。

一行人走到底部,眼前豁然开阔,远处覆满绿色植被,红色砂岩全部呈流水状凝固在这里,如一股股封冻的岩浆。一条貌似峡谷的河沟横在前面,蓝天白云下眼前红色的岩石与沟底清澈的河水相映,构成了一幅异常优美的实景画卷。

到了河边,踩着一根横亘在河道上的粗壮的树干,终于来到了河中心的草地上。没想到的是,河边停驻着三艘快艇,旁边有执勤的当地老乡热情地招呼我们坐下来休息。我们便开始拉开了家常。

我注意到,宽阔地旁边有一处独立的光滑的山体,四周峭壁,而山体高处的崖壁上有六个石崖窑,像有人生活过的痕迹。经我向当地老乡打听才得知,眼前矗立的绝壁山洞是七十年前陕北地区一种防匪患的场所。以前,若遇到土匪来抢掠,此地村子先由一个人爬上山顶,并从上面进入崖窑,封闭洞口,再从崖壁上放下绳索,其他人顺着绳索进入崖窑。可以想见,在过去的年代,这无疑是一种非常有效的防守方式。他还告诉我山顶有一个小洞可通入崖窑。

从这个淳朴的老乡嘴里,我了解到此地为什么叫做闫家寨子的历史:清末,社会动荡,有一阎姓豪门,凭借易守难攻的地形优势据寨称强,当地群众便称其为阎家寨子。1922年,当地一个叫樊幼樵的民团头子强占阎家寨子,据险固守,独霸一方。直到1942年,红军和游击队把寨子团团围困,逼迫里面的土匪和村民投降缴械。闫家寨子从此便荒废至今。

水上丹霞

听当地老乡讲,这道河本是一座水库,而且我们翻过来的这几道山梁还不是波浪谷腹地,它在水库中部的山顶上,去那里需坐船过去。

经过商议,大家都同意乘船过去一睹波浪谷腹地的真颜。沿着碧汪汪恰如一块上好的美玉般的水库,小艇划出一道道精致的水花,载着我们绕了一个圈,在一个不似岸边的土坡低洼处停了下来。按照船老大的指示,我们一行沿山坡小路攀援而上。

走了约莫半个小时,虽然都感觉有些劳乏,但大家都在伸着脖子东张西望,想找到那个最具波浪形岩石地貌的山谷。经过几个废旧的窑洞,有一些人在此略作停顿,已有那腿脚快的先行跑到前面坡顶上去了。

不多时就听见他们的召唤声,我们忙不迭地赶过去。

的确,深邃的山谷内,怪石嶙峋,石柱叠立,在一片石壁上,红色的砂岩自然形成了很大的波浪纹,一圈圈、一层层,蜷曲着、奔涌着,你争我夺,一浪高过一浪,视觉冲击感极其强烈。

大家异常开心,随行的女士们纷纷各展花巾摆出飞扬的姿态拍照,欢呼雀跃。

我注意到,这里的红虽不如之前的砂岩那么鲜艳,但主要由铁和锰的氧化而产生的这些颜色不是一成不变的,往往在交错处和角落里形成更加复杂与抽象的图案。也许这正是波浪谷真正的魅力所在。

壮美的盆地式峡谷

龙州波浪谷其实就是一种特殊构造的丹霞地貌,它的东西长约 1.6公里,南北长约2.3公里,总面积约2.4平方公里,宛如一个极具特色的地质公园。它与国内众多的丹霞胜地相比可谓是独树一帜,这种古老的沙丘随着平原的上升,加上6000万年之久的风蚀与水蚀,使得峡谷里的砒砂岩呈现出各种奇异的造型,让人叹为观止。

特别是那红色的岩层,远观就像是一丛丛熊熊燃烧的火焰,豪不吝啬的向前来结缘的人们展现它们婀娜多姿美轮美奂的自然之美,这与陕北干旱的气候形成鲜明的反衬效果。

与靖边“波浪谷”相遇就像会晤一位6000万岁高龄的时间老人,凡境、圣境、清境、浊境、得意、失意、出世、入世,千般感受、万般思绪齐上心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