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论植被在露天煤矿排土场中控制水土流失的作用研究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论植被在露天煤矿排土场中控制水土流失的作用研究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为了研究露天煤矿排土场植被控制水土流失作用,按照生态学原理,在分析了露天煤矿排土场水土流失类型及危害,本文针对排土场的边坡侵蚀区、平台侵蚀区以及坡脚沉积区的侵蚀特点,从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肥力,进而择一些先锋植物植被来控制水土流失的角度出发,提出露天煤矿排土场3种主要植被配置类型,即平台植被设置类型,边坡植被设置类型以及坡脚沉积区的植被设置类型。评价了植被设置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指出了未来研究重点与方向。

关键词:露天矿;水土流失;类型;危害;植被配置模式

前言

人工开挖的露天煤矿排土场一般体积庞大,呈台阶式塔状分布,土质较为疏松,其植被类型、土壤的结构、地形和地质条件有别于原地貌,容易发生水土流失。如果土层受人为扰动过大,或者受雨水侵蚀严重,很容易发生滑坡等地质灾害。覆土一般较为疏松,结构不稳定,所以应及时着手对排土场的植被配置工作,以防止或者减轻水土流失带来的损失,恢复排土场土地的生产力,同时也加强了对矿区生态环境保护。露天煤矿排土场上部为平台侵蚀区,平台一般经过机器处理,碾压。边坡侵蚀区处于坡脚和平台之间,坡度较大,在雨水较多的情况下易发生集流现象。坡脚沉积区位于排土场底部,一般为各种排气物和疏松土的混合体。研究排土场的水土保持问题应根据自然界的客观规律,以生态学、土壤学、农林学为理论依据选用不同的植被设置模式,以便发挥最大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

1.排土场水土流失类型及危害

1.1平台侵蚀区的水土流失

排土场的平台一般要经过人工压实,易受风蚀作用影响,因此排土场周围可以配置护林。土体受人工扰动较大,土质疏松,在雨水较多时容易形成径流区。平台具有一定坡度,易形成集流现象,经过冲刷坡面时,很容易发生沟体侵蚀。一般情况下,细沟侵蚀如果得不到很好的补救处理,容易产生沟体放大效应。当水下渗到排土场与原地面接合处,接触面易发生水分富集,易诱发滑坡灾害,威胁人类生命财产安全,破坏土体生物结构,进而影响矿区的生态平衡。

1.2边坡侵蚀区的水土流失

边坡一般受重力侵蚀为主,沟蚀一般在雨水较多的情况下较为严重,对于多风地区,应考虑风蚀,而对于风蚀,由于风级和空气湿度等因素不同,其风蚀作用不同,应具体地区具体分析。边坡在上述作用下易发生崩塌、滑坡等地质灾害。调查表明,如果坡体石多土少,其渗透性较大,不易发生侵蚀;如果石少土多,细沟侵蚀较为严重;如果坡体全由大砾石构成,即使没有何水保措施,边坡也一般都处于稳定状态。

1.3坡脚沉积区的水土流失

坡脚处堆积有各种冲刷物,冲刷物掩埋了大片的土地,造成土地资源浪费,变废地为宝地是防治水土流失研究的重点方向。

2.排土场植被配置主要类型与模式

2.1植被在平台上的设置

排土场面积较大,但土质较差,渗透性差,而且土壤坚实。除此之外,其表面经反复碾压,土质僵硬,而边缘土质较为疏松,很容易放生水土流失。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可采取生物措施。根据植被的用途,主要应用以下三种植被配置模式:

(1)永久性林业用地植被配置模式 林业用地对场地土质的条件要求并不严格。速生林是轮伐周期短的人工林,选择合适的场地种植速生林是一种便捷高效的植被种植方式,或者用材林,如刺槐、杨树、油松、榆树等。场地条件不好的地方可以设法种植生态林,生态林的培植种类应综合考虑当地的各种自然环境因素,如地理位置,气候特点以及地形地貌等。

(2)永久性农业用地植被配置模式 如果排土场土地相对肥沃,则可以考虑在排土场种植适合其生长的农作物,而且农业用地对地块面积的大小没有严格的要求。种植适合当地气候条件的农作物或经济作物,如高粱、玉米、大豆、小麦等。农业用地易于管理,流程单一,做到了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并举。

(3)永久性畜牧业用地植被配置模式 平盘较为辽阔,土壤肥沃,在当地畜牧业较为发达,对牧草有需求的地区可考虑永久性畜牧业用地植被配置模式。同时种植牧草可改良土地。牧草的种类选择应综合考虑以下几个方面的因素:

1、根据畜禽养殖品种选择;2、根据地理气候条件选择;3、根据土壤地质状况选择;4、多种牧草互补性选择;5、结合当地资源开发选择

2.2边坡植被配置

在岩土混合物排弃过程中形成排土场坡面,图纸结构复杂,土体结构不稳定,容易形成沟蚀现象。在边坡种植植被,能有效地防治水土流失。由于岩石和土壤混合程度不尽相同,因此我们可以把坡面分为纯岩坡面、纯土坡面以及混合坡面。对于纯岩坡面质地坚硬,不易发生滑坡现象,一般不做任何加固措施。对于岩土纯土边坡和混合边坡,由于土质疏松,尤其土体湿度较大的情况下易发生滑坡现象,不利于水土的保持,治理难度较大,因此覆土后应该立即着手植被的恢复工作,配置坡面的永久性植被。根据在土地复垦时对水土保持的基本要求,归纳并研究水土流失的一般规律,确定合理的植被栽植方案。确保植物沿等高线布置,一般在坡体中上部采用以沙棘为主的小型灌木与豆科、禾本科牧草混播,构成灌草结构,中下部宜构成以乔木、灌木为主的乔灌草混交林结构。其次应在边坡脚做好排水系统,如修筑排水渠道,减少边坡冲刷防治因过度冲刷而形成沟壑区。在鱼鳞坑整地工程进行的同时,应同时考虑边坡植被配置问题,以便创造有利的配置条件。

3.结 论

研究表明,露天煤矿排土场水土流失主要发生在平台侵蚀区,边坡侵蚀区和坡脚沉积区,而三者之间相互影响。我国露天煤矿大多分布在北部地区,气候和地质条件相差不大,因此排土场植被恢复模式大体相同,而个别有差异的地区应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根据排土场水土流失的位置不同,植被配置模式主要有:平台区植被配置,边坡植被配置和坡脚沉积区植被配置。植被栽植后也可能发生一些模式失效的情况,如模式生成后系统不稳定,植被种类单一,造林技术和方法不当,造成植被成活率低等,因此应做好相应的补救预案。对于植被配置,目前国内还没有形成具体的技术规范或标准,因此生产实际操作面临一定的困难,有待进一步研究。目前,为了更好地实现对废弃地生态环境的恢复改善,我可以从加强管理和经营,总结经验和技术,深入研究,并且做好相应的应急预案,促进合理科学的模式生成。(作者单位:辽宁工程技术大学)

参考文献:

[1]水利部水土保持司.GB50433- 2008 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技术规范[S].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2008.

[2]李文银.工矿区水土保持[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6.

[3]程冬兵,刘士余.生物措施在水土保持中的应用探讨[J].江西农业大学学报,2003,12(2): 144~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