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综合性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改革与设计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综合性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改革与设计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文章论述了综合性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改革设计的思想和实施方案。计算机基础课程已经开设了近三十年。三十年来计算机基础课程的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都一直在不断的改革。改革的必要性就是如何提高教学效果、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文章对地方综合性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模式提出了一些切实可行的探索方法。从教学目标、教学改革指导思想、以及创新的教学模式的组成等几个方面进行了论述。旨在提高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质量、教学效果,并着重论述了应用计算机基础知识解决专业学习中的问题。

关键词:综合性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设计;专业需求

一、计算机基础教学总的目标

三十年来,我们综合性大学的计算机基础教育从没有到开设、由点到面,从仅仅面向少数理工科开设,逐渐发展到成为非计算机专业都必须要普遍开设的必修课程,进行面向全体大学生的计算机基础教育。在综合性大学中非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占全部学生数量的95%左右,因此面向这样一个庞大的学生群体,怎样培养他们的计算机素质,怎样让他们了解最基本的计算机知识是至关重要的。现代综合性大学的计算机基础课程是为所有非计算机专业学生提供的计算机相关知识、动手能力与应用素质方面的教育,其目的在于培养学生掌握并使用计算机、进行网络检索及其他相关信息技术、培养学生利用计算机进行分析问题,提高学生的计算机素质。

二、综合性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的现状

(一)大学一年级新生入学时计算机基础差异较大

有少数学生在高中时代已经熟练掌握计算机基本技能,自己拥有电脑的学生都具有不同的网络检索能力和简单的程序设计能力。而有的学生甚至连电脑什么样都没见过。学生的计算机了解程度差别很大。特别是智能手机的出现和应用,我们的生活和网络已经紧密联系在一起了。有的学生使用智能手机网络很熟。有的学生没有使用智能手机,在远离网络,学生的计算机水平会呈现出更大的差异。这些年来,我们针对学生基础差异大的情况,在国内高校中率先进行计算机基础分级教学。

(二)计算机基础课程设计单一,与专业需求结合不紧密

以往的计算机基础课程通常是办公自动化(Windows简介、计算机发展史、网络简介、Word、Powerpoint、Excel)等内容。近些年来,我们对文理科学生计算机基础课程进行了改革。即文科、理科分别开设不同的课程。所学内容与专业需求结合有一定改善。课程设置如表1。

随计算机的应用不断向纵深发展,综合性大学各个专业对计算机的应用更趋于专业化。如我校学科门类齐全,共设有31个教学院部,拥有涵盖哲、法、经、教、史、文、理、工、管、农、艺11个学科门类的本科专业78个。因此,计算机基础课没有和学院的特点进行需求结合、更没有做到与学生专业的需求进行结合那将会出现无的放矢的状态。计算机基础教学必须与学生专业需求紧密结合,才能发挥它的应有作用,才能展现它的强大生命力。

三、综合性大学新型计算机基础课程改革与设计

以专业需求为导向,建立全新的计算机基础课程体系。综合性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改革与设计应该使计算机基础教学更加贴近专业的需求。如艺术、建筑、经济等专业对计算机基础知识要求差别很大。所以,计算机基础课程要针对文科理科课程的不同有区别的对待,更要根据不同的各个学科以及专业的不同制定不一样的教学计划。有些工科专业工程性比较强的专业涉及到的科学计算较多,有些艺术类专业会比较注重多媒体图像的处理等。针对不同专业的计算机基础课程应该包括该专业特点设计不同的教学内容。我们将在计算机基础课程中,针对不同专业开设与专业需求紧密联系的课程。更加细化教学计划,更加贴近专业,突出课程内容的实用性。

例如电子工程、物理、数学等专业中,侧重于过程控制设计、数学建模、算法分析设计等基础知识的介绍,以及相关的程序设计方法。实现检测仪表、过程控制仪表及计算机控制系统等过程控制。为掌握算法开发及设计、数据的可视化、数据分析工具软件以及交互式环境数值和计算的计算语言打下基础;对于机械、建筑、集成电路等专业侧重计算机辅助CAD、CAM、OLID、WORK等二维、三维制图等工具软件的介绍。在专业实践中将制图的繁重工作交给计算机完成。对于农学、化学、制药、生物专业侧重程序设计能力培养,使学生掌握程序设计方法解决专业学习中的试验过程、结果求证的编程问题;对于经济、统计、会计等专业要侧重数据库程序设计、数据的排序检索、数据统计分析、数据图表可视化等方面的教学;对于法学、哲学、管理等专业要侧重于信息管理系统、信息检索、网络检索能力的培养;对于艺术、教育、文史类的专业要侧重于艺术设计、多媒体、平面设计、环艺设计、视频制作等方面的培养。

基于以上的课程设计,针对各专业的计算机基础课程按照重视基础、加强实践,重点突出专业应用能力的基本原则建立了新型计算机基础课程实用大纲。如表2。

四、采用全方位、多渠道的教学手段和教学资源

以专业需求为导向,建立全新的计算机基础课程体系之后,对教师的知识更新和充实是面临的实际问题。教师不但要精通计算机知识还要对学生的专业需求深入了解。教师在花时间和精力做到上述要求基础上,还应该借助相应的教学手段和教学资源完成教学工作。充分利用电子商务、网络课程教学、数字化校园、数字化图书馆、数字化教学等资源。开放实验室,更新教学手段和方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他们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变被动学习为积极自觉参与学习,提高主动学习的能动性,这样就会形成一个良好学习氛围。应用计算机为基本工具切实解决专业学习问题,使计算机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共同得到提高,取得双赢的学习效果。

(一)利用Internet教学平台

网络的应用给计算机基础教学提供了非常好的平台。计算机的教学中操作的不足可以在Internet中得到极大的补充。本课程的网站上传相应的讲义、实验指导书、网络课程,还包含自学需要的素材库、试题库,以及考试系统等丰富的教学资源和软件,满足了各专业各种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

(二)开放计算机实验室

计算机基础课程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课程,计算机知识与动手能力的培养和训练在绝大程度上依赖于上机实践。因此开放实验室、开放校园网是实现新型计算机基础课程体系的关键环节。

(三)学生助课形式

学生对自己的专业需求最清楚,如何将所学计算机基础知识应用到本专业中解决实际问题学生更能切合实际。这样,在课堂教学环节或实验课教学环节教师可以有重点、有代表性地安排学生介绍自己利用计算机知识解决专业问题的小成果。进行示范,起到由点带面的效果,会大大促进学生的创造性和积极性。

(四)课程小组互助形式

按照不同专业的需求,将学生以分成若干综合实验小组,由小组成员共同协作来实现应用计算机知识解决专业学习中的复杂、综合性问题。调动小组每个成员的积极性。这样会使所学计算机知识更加全面、渗透到专业学习的应用中,切实解决专业问题。在掌握计算机应用的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