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良性互动对策探究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良性互动对策探究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 思想政治教育主体与客体是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两个基本要素,他们之间的关系也是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最基本关系。随着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我们如何改变以往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之间的关系,推动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实现良性互动,不断增强思想政治教育主体客体间的教育合力和整体效应,对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良性互动

【中图分类号】 G6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1-1297(2013)02-0068-02

一 思想政治教育主体与客体的辩证统一关系

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与客体都是现实中的人,都具有人的能动性。他们之间的关系是思想政治教育各要素之中最基本的和最重要的关系。有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存在的地方存在着思想政治教育主体客体的关系,它贯穿于整个思想政治教育过程,决定着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性质和目的,决定着思想政治教育其他各种关系的产生、发展和变化。对思想政治教育主体与客体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角色地位进行科学的定位,对他们之间的关系展开更深入的研究,以建立良好的主客体之间的关系,对达到思想政治教育效果最大化具有重要意义。

1.思想政治教育主体与客体的对立关系。

思想政治教育主体与客体间的对立关系主要是由思想政治教育主体与客体在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所处的地位与作用造成的。具体来说:一方面,思想政治教育主体和客体在思想政治教育活动过程中所处的地位不一样。思想政治教育主体在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处于中心指导地位,思想政治教育主体对思想政治教育客体发出指示,为思想政治教育客体制定一些学习的规范与标准,使思想政治教育客体的活动尽量按着要求进行。而开展这些活动的对象则是思想政治教育客体,思想政治教育客体被动的接受着这些安排,它与思想政治教育主体是一种主从的关系;另一方面,思想政治教育主体和客体在思想政治教育活动过程中从事的活动不一样。思想政治教育主体在思想政治教育的决策、组织实施、方法的选择、教育对象的选择以及对教育成果的评价占据绝对优势。而思想政治教育的客体从事的活动主要是接受教育,在整个思想教育活动中,主体从事的是教育者的活动,客体从事的是被教育者的活动。

2.思想政治教育主体与客体的统一关系。

我们说思想政治教育主体与客体之间具有统一性主要是因为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与客体间具有可以相互转化的关系。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与客体、主体性与客体性在一定条件下是可以相互转化的。因为,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教育者向受教育者传递教育信息,影响着受教育者的发展方向,这是教育者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但是在实际情况中,由于思想政治教育的客体它不是一般的物体,他是具有主观能动性的。受教育者在接受思想政治教育主体传授的教育信息时,都会产生一定的反应,会对教育者传递一定的反馈信息。这时教育者根据受教育者反馈的信息对自身的教育内容、方法等进行一定的调整。通过了这样的转换,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就具有了客体性,成为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客体。而思想政治教育的客体也就具有了主体性,并且成为了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在这个意义上说思想政治教育主体与客体是具有统一的关系的。

二 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实现良性互动的必要性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思想政治教育在主客体的互动问题上一直得不到足够的重视。主体的作用往往被无限放大,认为主体就是权威,是不容置疑的。而忽视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客体也即接受的主体也是一个活生生的人,也是有自己的情感需要与表达自我的需求的。这样的一种机械性的教学活动下得出的教学效果也是微乎其微的。而思想政治教育互动式教学是一种提倡以人为本的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良性互动的教学模式,对提高整个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1.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实现良性互动是增强思想政治教育主体作用的需要。

在思想政治教育中,思想政治教育主体是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发起者、组织者和实施者,在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占据重要地位。但在长期的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中,教师的主导作用基本上偏离了。教师在这一过程中发挥的是“主演”的作用,而不是“导演”的作用。虽然这一现象已经得到很大程度上的改善,但还是很不够的。思想政治教育良性互动模式中明确规定了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双方的角色,明确了教师的职责。使教师在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起着一种导向的作用,指导和引领学生在课堂上发挥自身的作用。在这种良性的互动中,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的主导作用才能真正得到体现与发挥。

2.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实现良性互动是深入了解思想政治教育客体的需要。

思想政治教育客体是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承受者,但他并不是绝对的受动者。思想政治教育客体在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过程中,作为一个具有独立性的个体,他会对思想政治教育主体进行一定的教学反馈,使思想政治教育主体对其自身的教学内容、方法等进行一定的调整。基于这一点,我们就不能忽视思想政治教育客体的能动性。但是目前一些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把思想政治教育客体作为一个完全的受动者,只是一味地对其进行理论的灌输,结果导致思想政治教育变成一门枯燥无味的学科,最终收效甚微。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良性互动教学模式中,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更加重视思想政治教育客体的自身需要,这对加深对思想政治教育客体的了解,鼓励其发挥自己的主动能动性,积极参与到思想政治教育过程来,从而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是非常有利的。

3.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实现良性互动是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的需要。

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之间实现良性互动的教学模式,改变了传统思想政治教育课堂上比较枯燥无味的上课模式,改变了老师费力气讲、学生却对老师讲授的内容比较抵触的课堂现象。在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良性互动的课堂上,教师的任务除了传授知识外,更为重要的是启发和鼓励了学生学会质疑,使学生在其原有知识、经验基础上对新知识的知识的学习充满着好奇、充满着主动学习的热情。并且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能不断地提出自己的观点与看法,老师在这一过程中与学生共同解决问题,使学生真正的能做到学以致用。这种立足现实的旨在解决思想政治教育现实问题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在对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质疑精神的培养上达到一定的效果,又使思想政治教育的教育效果真正落到实处。

三 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实现良性互动的可行性路径

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辩证法曾经说过,整体大于部分之和,而使事物的部分实现有序的排列,优化事物之间的组合也可以达到效果最佳。由此我们可以在思想政治教育主体与客体之间关系的处理上得到一定的启示:既然思想政治教育主体与客体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相互促进。那么我们要怎样去建立一种良性的互动模式,以促使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和客体呈现最优化的结构,使思想政治教育产生最大的教育合力。

1.相互尊重,为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良性互动提供民主平等关系。

思想政治教育要想实现良性互动,首先必须立足于尊重,建立起思想政治教育主体与客体间的民主平等的关系。因为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作为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双方,都是不可或缺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客体在一定条件下也可以对思想政治教育主体进行启发、教育,对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进行发挥着重要作用。所以我们在建立思想政治教育主体与客体的良性互动过程中,必须尊重思想政治教育的客体。承认思想政治教育主体与客体间是一种平等的民主关系,承认思想政治教育客体存在的价值和它自身所具有的优势、地位,对其进行正确的定位。坚持在平等的基础上开展双向互动的关系,坚持用民主的手法来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只有这样,才能为思想政治教育主体和客体之间形成良性互动创造前提和条件。

2.注重学习,为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良性互动提供文化基础。

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主体与客体间良性互动,离不开思想政治教育主体与客体间对知识的不断学习与自身素质的提升。现代社会属于各种信息急剧增长,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知识更新步伐不断加快,更新周期不断缩短的知识社会。思想政治教育处在这样一个不断变化的社会中,所遭遇的挑战也是不断的。在这样的社会中,人们只有通过不断的学习新知识、新技能,以拥有不断拓展的视域和空间来为自身的发展提供更多的机遇,也为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主体与客体良性互动提供了平台与可能。但是对于那些不能及时更新自己知识,难以跟上时代步伐的人来说,他是无法准确判断当前思想政治教育所面临的变化形势的,当然也无法采用新的方法来解决思想政治教育出现的新问题,那么思想政治教育主体与客体间的互动也就谈不上是良性有效的了。所以说,要注重学习,使思想政治教育主体与客体间实现真正良性高效的互动。

3.互换角色,为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良性互动提供路径。

思想政治教育主体和客体这一划分都是在一定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过程中相对而言的,它不是固定不变的。在这一关系是教育的主体,但在另一关系中就可能转化为客体。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都各自有自己的优势,必须要在适当的情况下互换角色,取长补短,才能共同进步。唐代思想家韩愈明确主张了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可以相互转换角色,互相为师。他在《师说》中讲到,“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他还说,“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他主张不管年龄大小、出身贵贱,只要闻道在先,都可以成为老师。思想政治教育也这样,只有相互进行角色互换,互相从对方的角度出发去思考问题才能为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间良性互动提供切实可行的路径。

4.优势互补,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良性互动效果最优化。

思想政治教育主体和客体各自具有自己的优势,要推动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的优势生成,就必须加强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的协调整合,使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的优势互补。比如思想政治教育主体一般是年纪比较大的长者,他们在历史经验的总结、优秀文化的继承、优良传统的弘扬、宣传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时占据比较大的优势。但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客体一般是比较年轻的晚辈,在对新事物、新信息、新动向特别敏感。在对网络方式、网络信息、网络资源的学习开发和利用能力上远远超过长辈。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与客体在不同领域所具有的自身的优势使思想政治教育在教育过程中需要扬长避短,以克服思想政治教育单一主体存在的不足和缺陷,从而真正地使思想政治教育的整体教育合力达到最大化,不断增强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之间良性互动的效果。

参考文献

[1] 张耀灿,郑永廷,吴潜涛,骆郁廷等著.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11

[2] 骆郁廷,史姗姗.“三喻文化”视域下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的多维透视[J].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03)

[3] 陈伟荣.高校德育主体间互动的必要性与可能性[J].教育与职业,2012,(05)

[4] 王桂菊.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关系探本-基于对思想政治教育本质的解读[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2,(07)

[5] 邵献平.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关系的“双主体互动说”[J].理论探讨,2005,(06)

[6] 张丹.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客体关系及现实意义探究[J].社科纵横,2010,(06)

[7] 何良伟.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关系探究[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24)

[8] 骆郁廷.论思想政治教育主体、客体及其相互关系[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2,(04)

[9] ,杨灵.浅谈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关系[J].黑龙江教育,2011,(06)

作者简介: 李晓君,广西大学政治学院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硕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