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历史大幕后的两个女孩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历史大幕后的两个女孩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说”,《说文解字》曰:“释也。”所以,才会有这样的说法,“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所以,才会有鲁迅先生对《红楼梦》的评价:“经学家看见《易》,道学家看见淫,才子看见缠绵,革命家看见排满,流言家看见宫闱秘事。”可见,因说话之人立场不同、视角不一,对同一人物、同一事件、同一本书,才会产生出各种不同的观点、说法来。

漂亮女孩抑或红颜祸水

褒姒,一个在历史上连名字都没有的普通女孩,就因为一笑,成为了二十四史中“红颜祸水”的代表人物。

骊山。烽火台。狼烟四起。

没有人知道这是一场闹剧,周幽王用他作为一个统治者的威信换取的一次“狼来了”的闹剧,他身边的爱妃褒姒就毫无征兆地笑了。

但是当面临犬戎进攻,第二次狼烟升起的时候,大大小小的诸侯却不愿意再派兵。他们宁愿相信这又是周幽王的恶作剧。于是王城被占,幽王被掳走,褒姒不知所终。谁再敢拿自己的天下赌美人一笑?

于是,《诗经・小雅・正月》说:“赫赫宗周,褒姒灭之。”司马迁说:“褒姒不好笑,幽王欲其笑,万方故不笑。”唐代著名诗人胡曾说:“恃宠娇多得自由,骊山烽火戏诸侯。只知一笑倾人国,不觉胡尘满玉楼。”人们把所有的罪过都强加到褒姒的身上,就连她的出生也被“妖魔化”,说她是神兽的后代。

褒姒,只是褒地的一个普通的漂亮女孩,姒也只是她的姓。褒国被灭以后,她是被送入宫中的一个“贡品”。一个“贡品”在宫中,有什么尊严?一个“贡品”在宫中,有什么话语权?而早在褒姒进宫之前,周幽王就已经十分昏庸了。不理朝政,沉迷于吃喝玩乐,酒池肉林,荒淫无度,听信谗言,打击忠臣。即便是没有褒姒,这样的昏君亡了国也是意料之中的,又凭什么要让一个连名字都没留下来的弱女子去承担亡国的罪过?于是,屈原提出了自己的疑问:“周幽谁诛?焉得夫褒姒?”花蕊夫人也在问:“君王城上竖降旗,妾在深宫哪得知。十四万人齐解甲,宁无一个是男儿。”

普通宫女抑或民族英雄

琵琶。汉宫深处。几度春秋。

作为中国历史上四大美人之一的王昭君,她的故事家喻户晓。然而我却很想知道,和亲后的王昭君和单于,是不是真的如童话故事一般,从此过上幸福的生活?

答案之一:东汉人班固所撰的《汉书》这样说:“元帝以后宫良家子王嫱字昭君赐单于。”和亲后,昭君“号宁胡阏氏,生一男伊屠智牙师……呼韩邪死,雕陶莫皋立,为复株累若单于……复株累若单于复妻王昭君,生二女。”最终昭君终老于匈奴。她的一生,不过如此简单。

答案之二:南朝宋范晔《后汉书》这样说:“昭君字嫱,南郡人也。初,元帝时,以良家子选入掖庭。时呼韩邪来朝,帝敕以宫女五人赐之。昭君入宫数岁,不得见御,积悲怨,乃请掖庭令求行。生二子。及呼韩邪死,其前阏氏子代立,欲妻之,昭君上书求归,成帝敕令从胡俗,遂复为后单于阏氏焉。”一句“从胡俗”将昭君永远地留在了漠北,苟且地过完了一个女人的一生。《后汉书》里的昭君,被后人加进去了很多的资料,就像给昭君素颜的脸上画的油彩,变得漂亮,但终究与那个真实的昭君隔了一段距离。

答案之三:元代马致远的《汉宫秋》说,昭君主动要求和亲,“妾情愿和番,以息刀兵,亦可青史留名”。临去前留下汉服,表现的也是她对汉的留恋。在边界投河自杀,也表现出她不肯委身异族的民族情怀。

《汉宫秋》创作于1291年,距元亡南宋统一中国只有十五年,作为一个怀有爱国之心的汉族文人,亡国的伤痛还留在心中。在这样的时代气氛中,马致远借昭君故事来抒发自己的爱国感情,是很自然的。《汉宫秋》里的王昭君,是马致远的王昭君,是被演绎过的王昭君。

答案之四:当代作家曹禺的《王昭君》。曹禺先生的《王昭君》是在民族大团结的背景下产生的。他笔下的昭君聪明、开朗、乐观、深明大义,她充分地认识到了和亲的历史作用,毅然地接受了历史赋予她的使命,走出了深宫,走向了广袤无垠的大漠,很快博得了匈奴人民的爱戴。曹禺笔下的昭君,是和平的使者,是当代人的昭君。

这么多答案,可终究哪一个答案离史实最近呢?“可怜青冢已芜没,尚有哀弦留至今。”

历史的帷幕一层层地合上了,周代的烽火、汉代的马蹄声已离我们远去,被后世指责为红颜祸水的褒姒,抑或是被后人爱戴至今的民族英雄王昭君,也都匆匆地从我面前走过,我试图唤住她们,试图听她们说些什么,但是她们早已消融在历史的云烟里。她们是永远也不能够说些什么了,只任后人评说……

(归雁生摘自《西安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