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家庭,生命的港湾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家庭,生命的港湾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名家佳段】

我弟弟生得很美丽,我一点也不。从小我们家里谁都惋惜着,因为那样的小嘴、大眼睛与长睫毛,生在男孩子的脸上,简直是白糟蹋了。长辈就爱问他:“你把眼睫毛借给我好不好?明天就还你。”然而他总是一口回绝了。有一次,大家说起某人的太太真漂亮,他问道:“有我好看么?”大家常常取笑他的虚荣心。

他妒忌我画的图,趁没人的时候拿来撕了或是涂上两道黑杠子。

(张爱玲《弟弟》)

有一次,父亲同我住了一间最便宜的小客栈,夜半我被臭虫咬醒,遍体都是被咬的大红疙瘩,父亲心疼极了,叫来茶房,掀开席子让他看满床乱爬的臭虫及我的疙瘩。茶房说没办法,要么加点钱换个较好的房间。父亲动心了,但我年纪虽小却早已深深体会到父亲挣钱的艰难。他平时节省到极点,自己是一分冤枉钱也不肯花的,我反正已被咬了半夜,只剩下后半夜,不肯再加钱换房子。

…………

我从来不缺课,不逃学。读初小的时候,遇上大雨大雪天,路滑难走,父亲便背着我上学,我背着书包伏在他背上,双手撑起一把结结实实的大黄油布雨伞。他扎紧裤脚,穿一双深筒钉鞋,将棉袍的下半截撩起扎在腰里,腰里那条极长的粉绿色丝绸汗巾可以围腰二三圈,还是母亲出嫁时的陪嫁呢。

…………

老天不负苦心人,他的儿子考取了。送我去入学的时候,依旧是那只小船,依旧是姑爹和父亲轮换摇船,不过父亲不摇橹的时候,便抓紧时间为我缝补棉被,因我那长期卧病的母亲未能给我备齐行装。我从舱里往外看,父亲那弯腰低头缝补的背影挡住了我的视线。后来我读到朱自清先生的《背影》时,这个船舱里的背影便也就分外明显,永难磨灭了!

(吴冠中《父爱之舟》)

当夜深人静时,我和分别两年多的母亲躺在热炕上,说着母子连心的话儿:“妈妈,我让您受苦了。”“没有又留级吧?”显然,我那年留级的事情,给她心灵上留下了伤疤。

“不但没留级,我还在报纸上发表文章了呢!”我拿出刊登我处女作的报纸,递给她。她小心地接过来,把油灯挑得亮了一些,从炕上半翘起身子,激动而神往地凝视着那密密麻麻的铅字。“妈妈!您把报纸拿倒了。” 她笑了。在我的记忆中,这是我第一次看见她欣慰的微笑。从心底漾起的笑波,浮上了母亲的嘴角眉梢。

她是带着微笑睡去的。不知为什么,我心里却充满了酸楚之感。特别是在静夜里,听见她轻轻的鼾声,我无声地哭了……

(从维熙《母亲的鼾歌》)

【借鉴点】

人是港湾的中心,每一个人都是血肉丰满、感情丰富的,都各具特色。描写人物,要通过人物的外貌、神态、语言、动作以及内心活动,揭示出人物的精神面貌和内心世界。

首先,要找点选材。不论是哪一种描写,都要有一个中心点,然后在这个点上进行描写。如张爱玲的《弟弟》一文中通过语言和行为表现了“弟弟”的漂亮和虚荣,吴冠中的《父爱如舟》则围绕父亲对“我”深沉的爱,选取了父亲带“我”投店、背“我”上学、为“我”缝补等生活细节;而从维熙《母亲的鼾歌》则选取了“我”入学北京师范大学后,第一个寒假回家,母亲看到“我”发表在报纸上的文章时的郑重与欣慰之情。

其次,要精心刻画。找准了中心点,又选取了典型事例,接下来,就是如何把典型事例写具体。

张爱玲写弟弟没有过多的笔墨,只是通过对比、烘托,写了弟弟的小嘴、大眼睛与长睫毛,让人感受到了弟弟的漂亮美丽,给读者以无尽的想象余地。

吴冠中的《父爱之舟》在写父亲与“我”投店、为“我”缝补这两个情节时均采用了映衬的手法,烘托出了父爱之伟大难忘。父亲用钱虽极为节省,但在旅馆投宿时看到“我”身上被臭虫咬的大红疙瘩,却极为心疼,并同意加钱换房间,父亲对儿子的关爱跃然纸上;而写父亲在船舱中弯腰低头替“我”缝补的背影时,作者又将朱自清的名作《背影》中那充满父爱的背影与之相映衬。正因使用了映衬的手法,更显出了父爱之深挚,以及父爱之舟在“我”心头留下的难忘印象。写父亲背“我”上学时,通过对父亲穿着的细节描写,刻画出父亲简朴的形象,与上文中写父亲用钱极为节省相照应。

最后,强调动作描写。动作描写是描写人物最有力的手段,因为这最能显示人物的思想和个性。行动描写应注意:一、人物性格应当从其行动中流露出来。写人物的行动应当选择足以表现人物性格的动词。二、选择准确的动词。如从维熙写母亲在看“我”发表的文章时,使用了一系列的动作:“接”“挑”“翘”“凝视”。这些动词精准地描绘出母亲看报纸时的郑重之情。

【快乐仿写】

片段一:活泼可爱的外甥

我有—个外甥,名叫耀洲,虽然今年只有两岁半,但已长得很高了。他有一张圆圆的脸,再加上大大的眼睛,尖尖的鼻子,显得格外可爱。

他很喜欢说话,但说出来的话大多叫人听不懂。他又非常顽皮,时常人家一说“打”,他就拿起棍子打人。他喜欢学人家说话,有一次一个卖牛肉的人喊:“牛肉!牛肉!”他也跟着说:“牛肉!牛肉!”结果那卖牛肉的以为我们要买,就把牛肉挑了进来。妈妈不得已,就买了。回头看日历,才发现那天是爸爸的生日,妈妈说:“就用这一斤牛肉来给你爸爸过生日吧。”我说:“好吧!”回头瞧瞧外甥,只见他正笑嘻嘻地玩一只小花猫哩。

他也喜欢跳舞,一听到音乐,就会跳起“舞”来,那动作让人忍俊不禁。我的外甥虽顽皮,但我却很喜欢和疼爱他。

(杜晓蒙《我的外甥》)

片段二:工作繁忙的爸爸

我的爸爸一脸胡子,又硬又长,看他那副样子,谁也猜不出他是一个40岁不到的外科医生。医院的病人多,工作忙,爸爸总是无暇顾及他的胡子。

一天,医院里送来了一位从山上滚下来的勘探队员。他从胸部到腹部多处负伤,内脏也已外露,浑身血淋淋的,已经奄奄一息了。爸爸站在手术台上整整为他做了十几个小时的手术。当病人从手术台上被抬下时,依旧两眼紧闭,昏迷不醒。爸爸不住地摸着胡子,眉头皱得紧紧的。后来他在这个病人的身旁守了整整一个星期,病人终于化险为夷,可爸爸回家时的那副模样差点儿把我吓坏:两眼深凹,满脸的胡子简直变成了一堆乱草。爸爸随手拔掉下巴上的一根胡子,带着疲倦的微笑说道:“噢,它倒长得很快。不过,胡子长不要紧,人到底活过来了。”

(一考生《家庭记事》)

片段三:慈祥的奶奶

“奶奶——”声音未落,奶奶的笑脸就出现在门口:“今天又得啥了?”我从书包里掏出试卷递给她。奶奶接过试卷一看,高声叫道:“老头子,孙子又考了100分。”于是,试卷在两位老人手里传来传去,笑声盈满了小屋。爸爸回来了,见奶奶手中的锅铲上下翻飞,连忙提醒:“妈,啥事这么高兴,可别把锅给弄破了。”“你儿子又考了100分,我要好好犒劳犒劳他。”奶奶一边忙手里的活,一边笑着对爸爸说。那场面,至今想起来心里仍暖暖的。

(王彤《奶奶》)

片段四:勤劳的母亲

黄昏的阳光透过老式木房那精致的镂空的窗口洒进屋内,飞扬的棉絮像尘土一样,如雪,如霭,密密的,厚厚的,将我那瘦弱的母亲包围着。

母亲那件青色的粗布开衫上沾满了挥之不去的棉絮,母亲却无暇顾及,只是卖力地挥动着双

手,那条半成型的厚厚的棉被在母亲的手下竟如

此的听话,在她手下来回地翻转。母亲呢,全然成了雪中人,头发上、衣服上、眉毛上全落满了棉絮,浑身白白的。那棉絮呢,在阳光下飘动,仿佛是冬季里下得最大的那场雪,四处飘扬。

(马慧《棉花里的爱》)

【片段升格】

原文呈现

初一刚住校,我很想家,就打电话回家,接电话的是妈妈,我说:“妈妈,我想你。”妈妈说她也很想我……(董浩浩《爱的眼睛》)

失误诊断

这个片段写出“我”初住校之际,因想家而打电话的情节。但很遗憾的是未能写出电话接通之际“我”与妈妈的一系列语言和动作方面的细节,致使情感表达不充分,人物形象不突出。此处可作为一个升格点,将“我”和妈妈未接电话和接通电话之际的一系列动作及语言进行分解,并采用一个慢镜头将其延长,把每一个细微的变化细致地展示在读者面前,进而将“我”的思家之切与妈妈对“我”的想念、牵挂之情淋漓尽致地表达出来,从而增强文章的感染力。

升格展示

初一刚住校,我很想家,就打电话回家。“嘟……嘟……”电话通了,我仿佛又看见妈妈正在洗衣服,听见电话铃声响后,她立即放下衣服,跌跌撞撞地奔向电话,嘴里还不停地念叨:“别着急,别着急,我来了!”她忘了电话这头的我根本听不到。“喂?秀,是你吗?”母亲的声音从电话那头传来,我的眼泪刷一下就流了出来。“妈,我想你,我……”电话接通了,我却哽咽得连句完整的话也说不出来,“孩子,我也想……想你呀!”我分明感受到了母亲的哆嗦,她一定是一边笑着,一边流着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