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华为 出售终端业务背后的玄机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华为 出售终端业务背后的玄机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从5 月以来, 媒体纷纷报道, 国内I T 巨头华为(HuaWei)正计划以40亿美元出售其移动终端部门45%~49%的股份。据悉,包括贝恩资本和TPG等一些私募投资公司正在评估此项交易,华为已聘请摩根士丹利来安排本次交易相关事宜,截稿时,已进入实质性出价阶段。

作为国内IT的领军企业,华为的主营业务包括网络设备(固网、移动网、光纤网),终端(移动终端、数据卡、固网终端),软件与服务,存储与网络安全,数据通信等几大块。数据显示,华为2007年合约销售额为160亿美元,其中72%来自海外市场。

华为此次计划出售的终端业务,资产包括手机、笔记本电脑无线数据卡以及家用路由器业务,这些部门盈利状况良好。据报道,去年华为一共售出4000万部终端,销售额高达25亿美元,其中手机销量为2000万部。根据华为的计划,今年将出售7000万部包括移动宽带设备、手机、路由器、无线网关以及ADSL产品在内的电信终端产品,总价值约为41亿美元。今年手机销量将达到5000万部。

有人误认为华为此次出售的是手机部门,其实华为终端业务部门的名称是“华为通讯”。其中更有价值的是数据卡业务,所谓数据卡,就是消费者通常所说的移动上网卡。尤其是针对海外市场的3G上网卡业务,华为占有量全球第一,占据全球市场43%的份额。”

华为一向就是国内资本运营的高手,在2003年的华为3Com合资时,华为没有掏一分钱现金,投入的是低端路由器、以太网交换机以及相关的技术和销售,还有不到1000人的团队,就拿到了合资公司49%的股份。这个合资公司不禁打垮并最终收购了港湾,到2006年11月,3COM宣布开出8.82亿美元(时值68亿人民币)的天价收购华为在华为3Com里的49%的股份,而此时的华为3Com仅仅成立3周年。也就是说华为利用当时3Com先期投入的1.6亿美元,在完成华为3Com摆脱危机的同时,3年的时间里华为挣了68亿人民币。

有了以前的例证,这次华为出售终端业务就不禁会让人有很多联想。

丢掉鸡肋,轻装上阵

说华为的终端业务是“鸡肋”,有这样几个原因:

首先,从前面的数据我们可以看到,终端部门在华为整个业务构架中是很小的一部分,其中的手机业务虽然出货量不小,但是每部手机的单机仅仅65美元(约合人民币455元)。而且利润率不到10%,远远低于华为电信设备业务的利润率,也就是说华为终端产品的获利是非常有限的。

其次, 在手机终端市场, 与诺基亚(NOKIA)、三星(SANSUNG)这样国际巨鳄相比,包括华为在内的国产手机厂商明显缺乏足够的市场网络,而且在研发、性能、产品外观、新品推出效率等方面都远远落后;其余的传统强势IT和互联网厂商如苹果(Apple)、Google等已经或者蓄势强力进入手机终端市场。不仅如此,由于国内“山寨机”横行,市场杂乱无序,价格大战愈演愈烈,手机的利润空间越来越小。所有这些,都说明手机终端市场的竞争将愈发惨烈,未处在市场占有率前几位的华为并没有必胜的把握。

最后,众所周知,华为并不经营自主手机品牌,华为的终端产品更多是凭借与电信、移动等运营商的良好合作关系,通过定制渠道为运营商提供定制手机,手机生产多以外包形式进行,与其他主营业务设备搭配销售给运营商。产品本身并没有绝对的竞争优势,如此搭配定制销售模式,是一种寄人篱下,听命于人的模式。随着运营商的重新改组,这种定制关系也不可能长期存在,依赖定制发展的市场策略变数颇多,风险极大。

一个利润率低、没有竞争优势而又竞争激烈、销售模式又存在极大的变数和风险的业务,说是鸡肋已经是很客气了吧?

引进外资做大做强

2007年9月,华为曾经联合Bain(贝恩)计划以22亿美元收购3com,其中贝恩获得83.5%的股权,华为获得16.5%的股权,并有权在未来将其股权比例增加到21.5%,但是由于美国外国投资管理委员会(CFIUS)的反对,致使这项交易失败。

无论从华为自身的全球战略还是华为的产品定位来看,华为断然不会放弃美国市场。这次通过出售部分业务股权的方式让一些美国投资者参与华为运营,有助淡化华为纯粹的中国企业色彩,降低其敏感度。比如上面说到的贝恩,就已经进入了第二轮竞标。

另一方面,由于华为的迅速发展,产品线的宽度已经超过了很多国际巨头,同时也树敌颇多,在无线通信领域,对手就有诺基亚、爱立信(Ericsson)、摩托罗拉(Motorola)、NEC等,而在数据通信领域,华为已经被思科(Cisco)列为世界头号的竞争对手,在光传输方面,也有阿尔卡特(Alcatel)、北电(NORTEL)、西门子(SIEMENS)等列强,在如此广阔的产品领域,分别与不同国际巨头开展竞争,几乎没有获胜的可能。

2003年初,思科就曾正式中国华为公司及华为美国分公司,要求停止侵犯思科知识产权,该案一拖半年之久,最后虽以和解告终,然而对于华为产品打入美国市场的努力,无疑是重大打击。而在DSL设备端口市场,截止到2008年3月,华为依然无法超越阿尔卡特-朗讯。阿尔卡特-朗讯占DSL市场出货量的30.1%,华为紧随其后,市场份额为29.2%。中兴通讯排名第三,市场份额为14.1%。而在北美市场,华为甚至没有进入排名前五位的厂商行列。

因此收缩自己的产品线,做好深度,是华为惟一的选择,而做大主营,最终难免会走上上市之路。尽管华为这些年来一直坚持独立发展不上市的原则,然而数次受挫于国际市场,应该让华为明白,不成为一家公开的上市公司,很多事情是不好做也做不好的,因此借用这次出售自己非核心的终端业务,引进合适的投资者,也是为下一步主营业务海外上市做好了准备。

筹集资金,集中力量

作为产品线如此庞大的公司,华为的资金链一定程度上决定着华为的命运,华为多年来融资渠道主要依靠贷款。2004年,国家开发银行协议在未来5年内向华为提供100亿美元融资额度,目前5年的期限即将到期;此外,目前全球信贷紧缩,且与华为关系密切的国开行正向商业银行转变,可以想见,日后贷款也并非易事。

世界电信、移动通信业正处于转型期,正在进行中的我国通信业的资产重组也带来了巨大商机,加上华为面向全球市场的扩张,如没有巨大的资金流保障技术的持续投入,以先进的技术领先市场,华为同样有可能失去市场。如华为正秘密实施的芯片计划,就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另据英国《金融时报》报道,2007年华为最主要的业务增长来自新兴市场,比如东南亚、东欧和非洲。相对于欧美,新兴市场的帐期较长――可以长达200多天,这部分市场业务的大幅增长,给华为新增了一定的资金 压力。

利用原本鸡肋的终端业务卖一个好价钱,筹措足够的资金,有助于保证现金充裕,加大对主营业务(路由器等网络设备制造)的投资,强化在电信设备领域的优势,同时集中精力于核心业务软件与服务、存储与网络等,毕竟这些才是华为的强项和主业,也是未来华为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石。

一石数鸟各自算盘

综上所述,华为此次高调兜售终端部门,绝不是看上去那么简单,用一个看上去很不错但是实际价值不大的非主营业务,一来换取PE的资金投入,缓解已经或者将要到来的资金压力,二来收缩自己的产品线,集中力量做大做强自己领先的主营业务;三来引进国际投资者,淡化华为中国背景,再图美国市场的同时,做好主营业务整体海外上市的准备……华为一石数鸟的算盘打得不可谓不精。

对于PE而言,也许打的是另外一个算盘。华为希望出售股权的移动设备业务,除了包含手机,也包括机顶盒与其它与通讯设备有关的终端。而从海外市场来看,终端往。

往与基础设施捆绑出售――这需要设备商具备与运营商强有力的业务联系。华为不仅与Vodafone、Telefonica等大的海外运营商有着良好的业务联系,在国内,更是和中国电信、中国移动这样的电信巨头关系颇深,这恐怕正是PE们踊跃的原因所在。

众所周知,电信业是国家至今还没有开放的极少数产业之一,国外电信巨头早就对中国市场虎视眈眈,然而有中国的市场准入等相关政策,一直无法下手。而华为的终端业务,正是和国内电信运营商紧密结合的业务,利用华为的终端业务曲线进入中国电信市场,恐怕是PE们的如意算盘。

华为通过出售终端业务,无疑达到了精装上阵,积聚力量的目的,可以想见在未来的主营业务拓展中,华为无疑将展开更大的攻势,而华为那些远本就产品线单一的对手们,比如阿尔卡特等的日子愈发不好过,而华为的国际化道路肯定将加快进程;而PE一旦通过收购华为终端业务进入中国电信市场,将会为我们带来什么,要看电信管理层和政策面如何斟酌了,要么带来电信市场彻底的变革,要么PE们的美梦破灭,获取的就是烫手山芋一块。站在普通消费者的立场,当然希望中国电信市场更加多元化,服务更加人性化,而这些都不是仅凭国内电信重组可以达到的。希望华为出售终端业务之举,能打开电信市场开放的大门。

这次通过出售部分业务股权的方式让一些美国投资者参与华为运营,有助淡化华为纯粹的中国企业色彩,降低其敏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