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地图的艺术与博物馆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地图的艺术与博物馆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一般来说,人们对地图的关注,更多侧重于其实用功能。地图可以帮助我们确认自己身处的位置,以及告诉我们怎样去往其他地方。进入互联网时代以后,地图成为互联网的新入口,其实用功能得到更深更广的拓展,基于地理位置的服务功能已是众多互联网公司竞相开发的热点。然而,地图的内涵与外延绝非止于“用”。地图与艺术的关系以及地图的文化之道也是有待挖掘的。从艺术的维度谈地图,或许可以为我们认识地图提供新的视角。

地图与艺术

中国的地图绘制历史十分悠久,也长期领先于其他国家。至少在春秋战国时期,地图就广泛运用于军事、农牧业生产、城市建设、墓葬规划。到汉代,中国的制图水平已经达到一定的高度。魏晋时期,裴秀提出了系统的地图编制理论与方法――“制图六体”,该理论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唐代绘制的《海内华夷图》是中国制图史上的重要作品。宋代的科技得到很大的发展,制图内容涉及全国图、域外图、边防图等,制图者通晓天文地理,能写会画。元明两代则是我国传统制图学的高峰期。中国传统的制图学是土生土长的,尤其是明末以前,基本上没有受到外来影响,有着非常鲜明的中国特色。

在中华民族光辉灿烂的文明史中,地图的创造与应用是文明之花中绚丽的一朵。在中国式的美学思想和中国古典哲学的指导下,中国古人以中国绘画的独特技法,绘制出融合技术和艺术的中国式地图。在中国古代,地图不只用来表示路线和距离,用来显示权力、分配土地、征收捐税、管理灌溉,也用于教育以及美学欣赏。从某种意义上说,中国画就是地图,特别是长卷、大场景的画。如《清明上河图》,其本身就是一幅地图。如果将其扁平化,就是现代意义上的地图;若再将其浓缩化,就是当今的网络地图。中国古代地图常按中国传统山水画中的意境进行布局和创作。

中国传统的山水画以描写自然山川为主体,赋予自然以文化的内涵与审美意识。在我国古代,地图与山水画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许多中国古代地图多弥漫着绘画的气息――精美、形象、生动,一幅幅精美的地图也就好似一幅幅充满灵性的山水画。随着时间的推移,由于地图和山水画绘制的初衷、手法和目的差异越来越大。到如今,地图和山水画成为两个完全不同的学科与领域。地图成为一种理性的测绘科学成果,山水画则是一种感性的审美作品。

中国古代地图作为测绘技术和绘画的结合体,自古以来,就和艺术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中国古代地图的绘制不仅要满足政治的需求和科学的原则,还要追求艺术性,融入制图者的审美情感。古人在绘制地图时,不会像现代这样,用缜密的思维从视觉习惯上考虑地图的符号、色彩标准、字体等方面,古地图所体现出来的是制图者如何从艺术的角度来表达客观的事物,如何来提炼要表达的地理要素。中国古代地图的绘制具有很强的延续性,制图者往往是在前人所绘地图的基础上绘制出新的版本。因此,在不同的地图中可以看出很多相似的符号。同时,由于绘本地图具有较强的主观性,不同的地图又不由自主地表现出鲜明的个人风格,这一风格在中国古代地图的色调、设色手法和地图符号的表达中都可以体现出来。

地图的表达方式,无论是东方的还是西方的,都具有艺术性。不唯中国古代地图追求艺术性,在其他文明中也能找到地图与艺术的密切联系。印度人对世界的想象充满了宗教和唯美色彩,在印度的宗教文化中,整个世界被描绘成莲花的形状,一片花瓣就代表一块陆地。波利尼西亚人是天生的航海家,仅凭几根小木棍,就能表达出他们新获取的航海信息。更神奇的是,他们出海远行时并不需要随身携带这些小木棍制成的“航海图”,而是将它们熟记于心。希腊人大约在公元前6世纪就提出“大地是球体”的概念。尽管希腊公民托勒密所绘制的地图错漏百出,但这无损于他的“西方地图学奠基者”的誉称。

西方中世纪的地图学几乎完全被基督教的宗教观所笼罩。这些图把世界画成一个大圆盘,耶路撒冷位于圆盘的中心。到了16世纪,随着“地理大发现”的展开,人类对整个世界的认识进入全新的阶段。随着欧洲航海事业的推进,达・伽马开辟了印度新航路,哥伦布发现了美洲,麦哲伦完成了环球航行……探险家和航海家的足迹遍布非洲、美洲、亚洲和大洋上大大小小的岛屿。欧洲人的航海事业也促进了制图技术的提高,对地图的需求随着印刷术的出现而得到了扩展,科技的发展也为更加精确的制图测量开辟了道路。

中外的地图发展历程清晰地展现了地图与艺术之间的密切关系。在近代地图学形成之前,无论东方还是西方的制图,都讲究地图的美学。在中世纪和大航海时代,西方的一些制图者为表达对他们的赞助人的感激,甚至专门制作华丽的地图献给赞助人。这些地图的绘制目的,与其说是为了描绘世界,不如说是为了审美的需求。到了近代,地图逐渐成为单纯的实用工具,为追求信息表达的精确性与严谨性,地图之外的艺术性、文化性逐渐被抛弃。时代的发展与现实的需求不停地改变着地图的形态,使地图呈现出不同的面貌。

建立地图博物馆的构想

地图拥有重要的社会文化内涵,记录了社会变迁,是人类思维的产物,反映了不同时代和不同文化的世界观和价值取向。地图承载文化知识的能力是非常强的。从地图上,人们可以了解政治、经济、军事、历史、人口等社会知识,也能了解地质、气候、降水、植被等自然环境方面的知识。地图具有以多种方式表达现实世界的独特功能,具有传递、展示、接收等文化的特质。在被人类发明、利用的几千年历史过程中,地图逐渐由一种工具演化成一种文化的符号并传承着文化,成为文化的一部分。

建立一座地图博物馆,恰好可以为公众提供一个了解地图这一人类文化产物的窗口,发挥与挖掘地图的社会文化内涵,地图因此成为进行文化教育的重要工具。地图博物馆应该承担这份文化责任,保存有价值的地图,辅助科研工作,实施教育,挖掘地图最有内涵与价值的部分。地图的产生已经有几千年的历史,在地图发展演变的过程中积淀了厚重的文化。这些文化是有待挖掘的宝库。

建立全球第一家地图博物馆,首先应收集以地图为核心的文化产品,并可在国外收集相关资料,如哥伦布的资料。哥伦布本身与地图并无直接关系,但其发现新大陆的历史是与地图息息相关的。其次是收集公开出版的与地图相关的各种出版物,以及制作地图的各种资料和工具,并进行分类整理。此外,还可以在地图博物馆举办相关活动,如在地图博物馆举办以地图为主题的研讨会以及组织艺术家的地图作品年展等活动,以丰富地图博物馆的活动。

发展地图文化产业应该从国家的发展战略出发,利用文化手段衔接国家层面的战略后再对接地图。地图行业的发展要脱离行业本身来思考,不能局限于地图本身。地图行业本身是很窄的,如果我们敢于跨界,就会将路子走宽。地图博物馆要利用一切文化形态,植入地图元素,使地图突破传统的出行工具的局限,拓展与丰富地图文化的内涵与外延,以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