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高校创新设计课程教学研究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高校创新设计课程教学研究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创新教育已成为大学生素质教育的主旋律,很多高校都开设并发展了一些“创新设计课程。本文针对这些课程在开展过程中出现的受众面窄、教学内容体系性不强、考核制度不完善等问题,围绕培养目标,对“创新设计”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加以合理规划与设定,构建出“课题导向,教学用协同”的教学模式与综合评价方法。

关键词:创新设计;改革;教学模式;教学内容

近年来,“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是社会各界讨论较热的高频词汇之一,全面建设创新型社会的号角也早已吹响。高校作为创新型人才培养的主阵地,时值国家这一重要战略转型新时期,赶上了深入推进创新创业教育体系改革的重要发展机遇,但同时面临着高质量就业创业的严峻挑战。对高校教育的对象——正处于成长、成才关键时期的大学生来说,时代为其提供了一个大展才华的舞台和广阔的发展空间。因此,高校要努力推进“双创教育”,不断明确创新教育的目标要求,构建跨院系、跨学科、跨专业交叉的培养模式与机制,健全创新课程体系,为将每一个大学生都培养成为创新型人才打下“软硬件”基础。

一、高校“创新设计”课程现状

讲授特定课程与组织相关竞赛是目前国内外高校进行大学生创新教育的主要途径与形式。欧美一些发达国家,如美国、英国、俄罗斯等很早就开始对创新设计理论与方法进行研究和推广,且这些发达国家的部分高校早已形成了一套属于自己的、独特的创新设计相关课程体系及培养模式。美国的GeorgeMasonUniversity构建了一套融合设计认知、设计计算、设计实践为一体的集成化创新方法研究与教学体系,并开发出一款CAI软件,辅助学生更好地进行创新思考与实践。英国的UniversityofBath结合自身在认知科学上的研究优势,在为本校学生提供创新方法课程的同时,开设了大量的认知实验、设计仿真等创新设计实践活动。俄罗斯的阿穆尔国立共青城工业大学则将TRIZ理论作为全校的公共基础课,为学生提供全方位的专家指导和软硬件支持,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利用所学方法进行创新实践,成立相应的TRIZ协会,以更好地进行思想和成果的交流与市场化转换。日本的DoshishaUniversity将创新教育看得如生命线一样重,向全校师生普及创新思维与方法课程,鼓励跨专业、跨领域间的创新交流和合作。国内有关“创新设计”课程的推广普及工作起步较晚,只有短短十几年的历史。近年来,在国家的政策和法律法规的激励下,各大高校越来越重视创新创业教育,很多高校开设了创新设计方法课程,如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天津大学、浙江大学、山东理工大学、常州职业技术学院等。清华大学、合肥工业大学、延安大学等高校均成立了创新学院,系统性传授创新方法,引领学生进行创新实践。清华大学、河北工业大学、四川大学等高校的创新方法教学团队编制了多部面向大学生的创新培养方案和培训教材。北京工业大学、四川大学、东北大学、济南大学等很多学校开设了创新设计、创新设计理论方法及工具、现代设计方法、创新方法(TRIZ)理论及应用等一系列“创新设计”类课程。由教育部高等学校机械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主办的全国大学生机械创新大赛已举办七届,由创新方法研究会主办的全国“TRIZ”杯大学生创新方法大赛也已举办了四届。创新教育已成为大学生素质教育的主旋律。国内外高校都在积极开设和发展“创新设计”类课程。但就目前而言,国内高校对创新教育的重视程度远远不够,很多流于形式,没有抓住创新教育的本质,迫切需要对“创新设计”类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模式进行系统性的改革和深化,以适应教学与社会的需要。

二、课程开展中存在的问题

中国计量大学已为在校生开设了如“幸福设计:幸福学与创新设计概论”“创新设计方法”等全校公开课,以及“产品创新设计”“现代设计方法”等一些设计类专业课程。这些课程可在一定程度上对学生进行有目的、有方向地创新能力培养与引导。学校设立了如航模比赛、机械设计大赛、“挑战杯”等多种单学科和跨学科竞赛,这些竞赛可让学生直接体会科技创新的参与感,激发其创新的热情。然而,在实际的“创新设计”课程教学实践过程中暴露出来一些问题。

1.受众面窄。只有极少数专业将其作为专业选修课,全校公选课只有很少的课次,且课时量普遍偏少,创新实验与实践教学环节则更匮乏。

2.教学内容体系性不强。已有的“创新设计”课程大多都较偏重于设计方法的讲授,且内容较偏向于与特定领域知识的结合与应用(如机械创新产品分析与设计),从而较为忽视对深层次的创新设计本源——创新认知、创造性思维等方面知识的讲授与训练,偏离了所要达到的“引领学生‘树立意识——培养习惯——理解原理——掌握方法——完成实践’”的课程目标。这一偏离使学生对于创新方法的学习及应用都较为肤浅,思维仍局限于本领域,应用所学方法的意识、信心和水平较弱。

3.考核制度不完善。已有的“创新设计”课程大多以卷面考试的方式进行考核,对于课内所做的创新应用则只作为参考。这使学生较为重视一些死记硬背的知识点,较为忽视课间的创新思考及实践,且创新应用过程和结果的创新层次较低。通过以上问题,不难看出学校对“创新设计”课程的改革迫在眉睫。本文基于此而进行研究,目标在于对“创新设计”课程的教学内容、模式和教学技术进行系统化整合与优化,以使学生建立起创新兴趣,培养其良好的创新意识和素养,掌握更多的创新设计方法和技能,毕业后能适应于社会需要。

三、课程教学内容与教学模式的改革

针对以上问题,围绕培养目标,学校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思考和改革,以不断改善和优化“创新设计”课程的教学内容及模式。

1.建立一个适宜于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和提高的“创新设计”课程体系

围绕“创新设计”课程的教学目标,学校可以把课程体系分成多个层次,贯穿于多个学期,分多个阶段实施,努力形成“课堂教学——应用研讨——实物制作——专利申请——创新竞赛——毕业设计”一条龙式课程教学与应用体系。

2.优化“创新设计”课程的教学内容

通过对课程教学内容进行优化思考与设计,学校可以形成了如下图所示的课程教学内容体系结构,加强有关产品创新设计过程规划、创造性思维方式及培养等认知层面的知识点,分层次梳理创造性思维的方法,加强创新实践技巧与规律方面的内容,加强与其他专业课程间的联系。

3.建立“课题导向,教学用协同”的教学模式

学校加强开放式实验教学环节,在授课前期鼓励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自主选题,带着问题学习,实践反哺教学,激励学生创新实践,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以不断提升其创新设计能力与良好的创新素养。

4.改善“创新设计”课程的教学方式与技术

学校改善当前的教学方式,增加课堂研讨、课后辅导、实物展示环节,改进教学技术,努力让手绘、手机和网络平台成为多媒体教学的一部分,以增加课堂的活力,改善教学效果。

5.建立多方位的综合考核方法

学校在不断完善教学用协同式教学的基础上,通过教学组织与安排,建立一个贯穿于教学多个阶段,涉及课堂表现(10%)、课题情况(15%)、卷面考试(60%)、创新竞赛(15%)等多个方面的综合考核方法。

三、结束语

本文提出的方法和措施可以对“创新设计”课程的教学内容、模式和教学技术进行整合和优化,实现该类课程的良性设置,教学内容、实践教学、教学技术等也更合理、更高效,使学生通过学习和实践,全面提升创新设计能力,进而更适应社会要求,为高校深入开展“创新设计”课程提供了可操作性强的模板。

作者:万延见 饶宾期 单位:中国计量大学机电工程学院

参考文献:

[1]邹薇.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要做到有序有度有效[J].政策,2015.11

[2]李军凯,张泽群.高校创新教育的现状、问题与对策[J].北京教育,2015.05

[3]李彦,李文强.创新设计方法[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3

[4]闫成新,刘衍聪.以创新设计为核心的“计算机辅助工业设计”课程体系建设[J].工程图学学报,2010.04

[5]高志刚,战燕,王刚.论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课程教学体系构建[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6.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