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在思政课教学中融入感恩教育的思考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在思政课教学中融入感恩教育的思考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 感恩教育是高校德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重视和加强高校学生感恩意识的培养是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才强国的需要。思政课是高校进行德育教育的重要平台,在思政课教学中融入感恩教育,使他们能以一种健康的心态、健全的人格面对人生,对于大学生的成才成长至关重要。

关键词 大学生 感恩意识 感恩教育

中图分类号:G417文献标识码:A

Intergration of Thanksgiving Education into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ZHANG Qin

(Xiamen Xingcai College, Xiamen, Fujian 361024)

AbstractThanksgiving education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college moral education work, attention and strengthen the training of college students' sense of gratitude is a priority to education and the needs of people power. Colleg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 is an important platform for moral education, integration of Thanksgiving into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so that they can face life in a healthy state of mind and good character, is essential for the growth of students' taught.

Key wordscollege students; thanksgiving; thanksgiving education

1 和谐社会呼唤感恩教育

“和谐”指的是合乎逻辑或规律的状态,是事物内在的必然联系,是事物之间或事物内部各个部分之间的合理搭配、协调、协同的关系。实现社会和谐,建设美好社会,是时展的要求,是中国社会发展的方向。道德资源和伦理规范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因素。高校教育应为和谐社会培养有着报恩之心的遵守社会伦理规范的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然而,长期以来,我们高校的道德教育更多的是停留在课堂上、字面上、理论上,落实到社会、生活层面的则少而又少。中国有古语云:“受人滴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投之以桃,报之以李”。感恩教育是当今建立和谐社会的基础。为此,在高校思政课教育中融入与生活德育密切结合的感恩教育,成为必要。而且它对社会人与人之间和谐关系的构建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

2 当代大学生感恩意识缺乏的现状分析

感恩是做人起码的修养,是社会上每个人都应该有的基本道德素质,更应是大学生必备的基本道德素质。作为一个接受过高等教育的大学生应该懂得什么是感恩。但近年来,常有媒体曝光大学生感恩意识缺失,一些大学生以“自我为中心”,把父母的付出和老师、同学以及社会的帮助看成是理所当然,对亲情、友情、师生情等缺乏感恩意识,这种与主流价值观偏离的感恩意识缺失现象,正成为大学校园里的一股暗流。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因素的影响:

2.1 家庭感恩教育的缺失

当代大学生基本上出生于20世纪90年代,受市场经济负面因素的影响,他们更加关注的是经济社会中个人的自我价值,而对“知恩图报”等传统美德缺乏足够的认识。再加上多数大学生都是独生子女,他们往往成为家庭关注的重心,享受了父母太多的爱与给予。父母的过分溺爱导致孩子上了大学仍然不懂得什么是爱、什么是责任,只懂得一味地索取,把父母对自己的付出和他人对自己的帮助看成是理所当然的事情。这种与主流价值观偏离的忘恩情绪,正成为部分高校里的一股暗流。这些问题确实反映出当今一些大学生身上存在这种令人忧虑的倾向。

2.2 学校感恩教育的忽略

目前高校教育只重视学生的毕业率和就业率,而忽略了让大学生掌握“感恩”这门处事哲学的必要性与重要性。大学生考入大学后,更多地将重心放在了专业技能的掌握上,关心最多的就是就业问题。市场经济条件下,一些高校过于注重教育的功利性,而忽略了教育的育人功能。天津市滨海频道“今日开庭”栏目曾经报道:一名考上研究生的贫困生,将长期资助他求学的恩人告上了法庭,在法庭上这名贫困大学生没有一句感恩的话,而是“出口成章”,句句字字都是攻击、辱骂他恩人的话。这样的现象不得不令人深思,在强调全民构建和谐社会的今天,大学生的这种漠视亲情、友情和恩情的自私自利漠的行为,与高校德育教育落实不够,尤其是忽视感恩教育有很大的关系。感恩教育本来应该是高校德育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然而长期以来,高校感恩教育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几乎成为高等教育领域内的“真空地带”,大学生感恩意识的缺失成为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新问题。

2.3 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

受市场经济下社会不良风气的负面影响,人际关系被打上了功利化和物质化的烙印,现实社会中的腐败现象、个人主义、拜金主义等不良因素也严重腐蚀了青少年的思想,导致青少年行为功利化现象明显。大学生置身于这种社会环境中,不知不觉地受到影响,逐渐形成了一种社会责任感淡薄,缺乏自立、自强、自尊的意识状态,形成了他们“有回报才奉献”、 “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等心态,造成了不少负面效应。现在部分大学生在择业时希望在大中城市工作,不愿到祖国最需要的艰苦地方、边远山区和基层,缺乏艰苦创业的心理准备,渴望一蹴而就。一部分大学生毕业之后,因主客观原因,没有获得满意的工作岗位或者害怕进入激烈的就业市场而退出就业,消极待业,埋怨父母。这些现象的产生与社会大环境导致当代大学生感恩意识缺乏息息相关。

3 在思政课教学中融入感恩教育的思考

感恩意识并非与生俱来,它是需要培养的,教育者要引导学生逐渐学会感恩,让学生形成一种感恩的心态、品质和责任,进而外化为感恩的行为。在思政课教学中设置感恩教育的课程,充实感恩教育的内容,并通过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来拓宽感恩教育的途径,增强感恩教育的实效性,逐渐培养学生的感恩意识,让学生能够报恩于行。

3.1 设置感恩教育课程,充实感恩教育内容

高校从事感恩教育的真正目的是让每一位大学生知道,我们每个人都在享受着别人通过付出给自己带来的幸福生活,让大学生们学会感恩、懂得感恩。课堂教学是进行感恩教育的重要渠道。大学生作为社会文化的重要承受者与创造者,如果不对感恩文化的内容和意义有透彻、全面的了解,高校实施感恩教育将无从谈起。因此,高校应在思政课教学计划和课程设置中增设感恩教育课程,作为大学生的一门必修课或一部分必修内容。必要的课程学习,能够使大学生对感恩文化的内容和意义有较系统、较深刻的了解,增强其传承感恩传统文化的自觉性,有利于感恩教育发挥实效。

3.2 以主题活动为载体,搭建家、校共同教育的桥梁

当代大学生感恩意识的缺失,真实地反应出当今思想品德教育客观上存在一个盲区,即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都力图达到却没有达到的一个区域。这个教育盲区的存在,虽有方方面面的原因,但从教育方法和渠道角度来看,小学和中学时期的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在社会转型及应试教育条件下没有达到接轨和延续是一个重要原因。大学的思想品德教育要突破这一教育盲区,就必须找出一条能够将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有机结合起来的路子。因此,调动家长与我们共同教育学生,成为我们面临新情况必须着力解决的一个新课题。我校思政课教师在思政课的教学中积极探索高校感恩教育的有效方式方法。

3.3 拓宽感恩教育途径,增强实效性

高校感恩教育应打破课堂理论教学这一单一的途径,积极拓展形式多样、符合大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思政教育特点的感恩教育的新模式。我们可以利用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的基本载体,结合21世纪大学生自身的特点、因“校”制宜地选择不同的感恩教育途径。可以利用思政课校内实践教学基地,开展系统地主题教育活动,在校园当中营造浓厚的感恩教育氛围。如我校开展“感恩社会”、“感恩母校”、 “感恩老师”等一系列主题教育活动,让学生们通过校内实践教学活动感受到自己的责任,使他们认识到,除了要感恩父母,还要感恩母校、老师和同学,感恩社会和国家。

参考文献

[1]戚哲民.当前高校感恩教育的现状、问题及对策.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胡虹霞.高校德育应补上感恩教育这一课[J].北京教育(高教版),2005(5):13.

[3]陶志琼.关于感恩教育的几个问题的探讨[J].教育科学,2004(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