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浅谈初中数学空间与图形教学的难点与有效教学策略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浅谈初中数学空间与图形教学的难点与有效教学策略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 去年笔者参加了全国中小学教师远程培训。通过培训,我对初中数学空间图形学习的难点与解决策略,初中数学建模思想的策略研究,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即时评价研究有了更深的认识。

关键词: 数序; 图形; 策略

中图分类号: G62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8631(2012)07-0127-01

一、学生经验是发展空间观念的基础

人们对图形的认识,首先不是通过逻辑推理,而是依赖于经验,依赖于直觉观察、反复实验而成的。因此我们应当承认:在数学学习中,学生并不是一张白纸!学生的空间知识来自丰富的现实原型,与现实生活关系非常紧密,这是他们理解和发展空间观念的宝贵资源。

因此,我利用课件动感直观的优势让学生在观察、感受中认识身边丰富的“平移和旋转”现象,让学生欣赏物体运动图像的同时,思考这些物体是怎样运动的,从而轻而易举地建立起对这两种运动的具体的感性认识,并让学生根据物体的运动特点分类,以此引导学生将两种运动进行对比,并通过对比发现两种运动的特点,从而突破知识建构过程中的困难,让孩子的感性经验成为课堂教学的资源,成为教学目标的组成部分。

当平移与旋转的概念在学生的头脑中初步形成,我出示一些从网上搜集到的图片,学生用刚刚建立的“平移与旋转”的知识判断生活中物体的运动,进一步感知平移与旋转现象的普遍存在。

当学生的感觉知觉在头脑中形成表象后,我又拓展他们“平移与旋转”物体运动现象的视野,让学生说出生活中还有哪些平移与旋转现象?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空间经验得到不断的补充和概括,逐步上升为“空间观念”,形成一种能力,真正演绎知识建构的全过程。

作为教师,应充分挖掘和利用身边丰富有趣的实例,应当尊重、调动学生已有的经验,因为这些现象是图形变换知识的基础和源泉。如果对这些现象缺乏充分的感知和浓厚的兴趣,不仅导致所学知识与生活经验脱节,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学生学起来抽象、乏味,而且人也由于缺乏来自生活现象的启示,而逐渐丧失想象力和创造的灵感。真实的课堂应该面对学生真实的起点。

二、实践操作是培养空间观念的重要形式

按照皮亚杰的观念:空间观念的形成不像拍照,要想建立空间观念,必须有动手做的过程。这个做的过程,不仅是一个实践的过程,更是尝试、想像、推理、验证、思考的过程,只有在这样的过程中,学生才能逐步把握概念的本质。操作、测量、实验、设计、欣赏、推理和论证的训练以及合作学习、探索性活动都应成为“空间与图形”教与学的重要形式。教材中出现的“画一画、折一折、描一描、搭一搭、移一移”等等都是要学生通过实践、操作体验图形变换的知识并形成技能。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积极创造条件,让学生动手操作,多种感官协调统一,在实践操作过程中引导学生感受、探索、发现未知。学生只有通过自己的实践、探索,才能真正掌握所学的知识。其本质就是“做数学”,只有做,学生才能真正理解。在这个意义上,有效的空间与图形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

平移、旋转的现象在生活中虽随处可见,但平移旋转的特点要让学生用语言表述很难。在这节课上针对三年级的学生在运用严谨的数学语言进行描述的不足,我调动学生用肢体语言进一步感知和表达两种运动的特点,以动作的准确性来弥补语言表达的不足,动作逻辑能内化为心理的逻辑。

三、实际应用是运用空间观念的良好土壤

学生建立了清晰的表象,摆脱了具体事物的束缚,顺利地过渡到空间形式的掌握后,将所学知识应用于现实世界,这将成为学生学习数学的动力。古老的上海音乐厅成功平移66米以及猫捉老鼠的游戏都是应用本节课所学知识。当课堂所学知识在现实生活中得以应用,学生会惊讶,感叹。学到的知识进一步得到发展、提升。其实学生解决这些问题过程中,已经有意无意唤起这些图形在头脑中形成的表象,再现了这些图形的特征,然后把它们抽象出来。学以致用,促进了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

四、多媒体课件是培养空间观念的有效手段

教师在课堂教学设计中,要尽可能地创设出优化的学习环境,以促进学生的高效率学习。计算机被人们认为是“教学过程中优化学习环境、辅助学生学习的有效的认知工具”。它在帮助学生掌握知识及技能、激发学生主动探索知识等方面创设的学习环境,是其它工具所无法替代的。首先利用课件,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在传统的数学教学活动中,教师对数学的描述大多是通过粉笔,黑板进行的,难以生动地表现与数学概念有关的信息背景。利用计算机能较容易地设计出具体事物的模拟仿真环境,代替书本或仅用抽象语言的描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更容易理解和建构数学知识。

“平移与旋转”中的“平移”用自定义动画中的动作路径就能实现。学习图形平移几格时,我创设了“小猪与小马吵架,请同学们评理”的情境,当用大屏幕演示出这幅反映内容的画面时,马上就引起了学生的好奇,在老师的启发引导下,同桌之间、小组之间进行了激烈的讨论。并在课堂上踊跃发言,纷纷提出自己的见解,激发起学生极大的探究欲望。

如果通过黑板用文字直接表述,不易提起学生解题的兴趣和欲望。通过计算机创设问题情景,不仅激发了学生学习的浓厚兴趣,学生学起来特别投入、专注,而且使学生在我设计的“问题情景——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各个环节中保持高度兴奋,使得学生的数学学习变得更为有意义,而不是机械地为学数学而学数学。同时学生们也看到了如何将一个生活问题数学化的过程,培养了学生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果。

首先,运用计算机,设计动态模拟,使抽象深奥的数学知识以简单明了、直观的形式出现,能让学生迅速而准确地建立数学概念和性质,轻松地学。

利用计算机进行课堂演示,通过精心设计的动画、插图和音频等,可以缩短客观事物与学生之间的距离,更好地帮助学生思考知识间的联系,促进新的认知结构的形成。把运动和变化展现在学生面前,使学生由形象的认识提高为抽象的概括,这对于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会带来很好的效果。同时,在这里也应注意,计算机的演示只能是帮助学生思考,而不能代替学生的思考,教师应当恰当的给予提示,结合计算机的演示帮助学生完成思考过程,形成对概念的理解。

在空间观念的建立、理解上,有时候语言的描述繁琐、苍白,甚至无能为力。像这节课开始我给学生展现的升国旗时国旗的平移运动、鼠标的平移、风车的旋转、火车开动时的平移等,设计这样的动态模拟,使学生迅速而准确地建立数学概念和性质,轻松地学,这不是语言所能替代的。

这样的动态模拟画面把抽象的数学问题形象化,从而也帮助学生打通了具体直观与空间想象之间的障碍,培养他们的空间想象力,建立起空间观念,为学生迅速而准确地建立数学概念和性质创造了有利的学习环境。这是传统的教学媒体难以达到的。

其次,提高课堂利用率,做到更高密度的知识传授。计算机是将传统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黑板、投影片、教具模型等媒体展示的各种信息,由计算机加工成文字、图形、影象等资料,并进行一些必要的处理(如动画),将这些资料组织起来。利用这种模式进行课堂教学,在较短的时间内,计算机能使学生多种感官并用,提高对信息的吸收率,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这节课在学生总结出观察一个图形的平移过程,只需观察该图形上任意一点的平移过程后,观察三角形的平移过程,我用课件分别出示三角形的三个点,演示三角形三个点平移的方向和位置;小房子向左平移3格,同样用课件演示若干个特征点平移后的位置,从而迅速确定小房子平移3格后的位置。使得静态问题动态化,使得原来难于理解的问题,几分钟内就在学生的脑海中迅速而准确地建构起来,并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