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厂中校”运行探析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厂中校”运行探析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本文以武汉软件工程职业学院生化制药专业与相关医药生产企业所建立的“厂中校”为依托,经过多年的实践探索,初步总结出了“厂中校”的运行过程及重要事项,并围绕企业考察、学生选派、“厂中校”教学及学生管理、企业兼职教师库、课程考核及顶岗就业等内容进行阐述。

关键词:厂中校;工学结合;兼职教师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40-0241-02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对发展职业教育明确指出,要求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1],“厂中校”是其主要体现形式之一。学生在学习结束以后,企业将根据考核及学生意愿确定是否录用学生成为正式员工,体现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理念,同时也为企业提前储备一批适合现代化生产的专业技术人才。

一、基于校企层面共建“厂中校”

“厂中校”的成立是立足于学院发展规划及服务区域经济的要求,需要建立在校企多年合作的基础之上。企业产品或其生产技术能紧密围绕学生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并能为主干专业课程提供实践方面的支撑,也为学生将来的职业规划提供重要的参考信息。如武汉软件工程职业学院制药专业与武汉武药制药有限公司、广东利泰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等企业在成立“厂中校”之前,就有过多年的合作基础,学生在企业里面顶岗或就业,教师利用假期在企业进行下厂锻炼,培养的人才规格比较吻合企业的用人需求,为学生适应社会提前做出了准备。合作协议的签订对于“厂中校”的正常运行来说是一个保障性的环节,最好成立机构组织,可参考下图1。同时要明确分工,企业提供教学厂地、教学场景和部分师资力量;顶岗实习期间企业酌情为实习生提供住宿,购买意外伤害保险,负责学生厂区内的安全,在未签订正式劳动合同之前,每月为学生提供一定的生活补助;校方负责教学安排、学生管理、学生厂区外安全、学生职业道德建设、员工队伍稳定等日常工作。

二、“厂中校”运行前的准备工作

邀请企业人事部门和技术人员来校进行招聘活动,基于双向选择的原则选拔学员,除了演示企业宣传片外,企业要向学生回答一些他们比较关心的问题,如工作岗位的性质及分配、基本待遇、学习与工作的安排及协调、企业管理制度、员工发展等。在人员确定之后,开展一次比较正式的校企合作仪式,除分管就业职能部门、学生工作职能部门、企业人事部门、专业教研室等基层组织要参与之外,还要有企业和学校高层管理人员;接下来就是商讨报到事宜和教学管理。由校方送学生到企业报到,安排住宿、培训及顶岗事宜由企业安排并落实。由于学生提前离校,人才培养计划所规定的部分课程他们没有完成,所以部分课程要搬到企业进行,“厂中校”教学工作安排由教研室负责,系教务科及院教务处进行监督管理。建议在做人才培养计划的时候,将一些应用性较强、与实际生产结合紧密的课程,如制药设备及维护、药品生产GMP管理、药事法规等课程放在第五学期讲授,这类课程在企业生产过程中可以更有效的开展。教学任务确定后,由企业安排技术人员进行授课,教学形式可以灵活丰富,既不影响学生的顶岗,也不扰乱车间正常的生产秩序,期间建立兼职教师资源库,校内专任教师到企业锻炼,进一步完善专业师资队伍建设。

三、教学过程组织及质量保障

企业全程参与“厂中校”的教学管理,带头师傅是教学活动的主体,必须让其成为教学管理和质量监控的主体[2]。“厂中校”的教学,打破了传统意义上的班级授课制,教室在工厂,课堂在车间,主要是结合产品生产工艺、设备和管理,教师的角色由企业技术人员代替。针对校外实践环节,制定了学生下厂安全协议、联合学生科并选派专任教师参与管理,同时结合企业内部员工日常生产管理条例,稳步推进学生在企业的实践环节。依据已制定的教学大纲、课程实施方案及校内的管理规范,系部每月派教师3~5人,考察学生的上课学习情况,期间安排教务处及督导处人员进行1~2次的教学工作检查。

四、结合生产引入有效的课程考核方法

以学生员工在生产过程中的实际表现为基础进行过程性评价,主要评价指标为产品质量、技能技巧、工作态度、职业素质等方面[3]。笔试部分由企业技术人员和专任教师共同参与命题,既注重考察学生对基本理论知识的掌握,也突出他们的实际应用。

五、结束语

通过创办“厂中校”,强化了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和职业经验的获得,提高了学生适应企业工作的能力,实现了学生实训、就业与企业零距离对接。这种校企联合办学的模式,使企业得到了自己急需的人才,学校也解决了相关教学资源不足的问题,而学生提前实现了预就业,真正达到了企业、学校、学生三方受益的目的。

“厂中校”的实施,形成了本系适应市场需求的灵活办学机制,通过前期的摸索,“厂中校”机构逐渐清晰化、有效化;形成了以校企双方的领导层为核心,以企业人事部门和系部(包括办公室、教务科、学生科、教研室)为执行层的运行机制,大家分工合作,互相磨合,职责范围明朗化,同时“厂中校”的运行过程也更加清晰,请参考下图2。

另外,以“厂中校”为桥梁,开展校企项目合作,进行技术改进。企业技改部负责人多次来本系进行考察,对制药专业的合成、分析实训平台很满意,认为本系将来可以承担甲硝唑、安乃近、合成类抗生素及一些小产品的工艺参数改进等研发工作,为找准工学结合切入点创造了条件,同时也为校内专任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了机会。

参考文献:

[1]蒙忠.基于大型企业的“厂中校”合作办学模式探析[J].教育与职业,2011,(07):27-29.

[2]杨强.校企合作共建“厂中校”、“校中厂”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以杭州市属高职院校为例[J].实践与探索,2012,(03):297-299.

[3]刘桂林,童云飞,等.集团化办学条件下“厂中校”建设研究[J].职业技术教育,2012,(05):43-45.

基金项目:湖北省教育厅2011教科研课题《基于厂中校产学研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究与实践》;武汉市品牌专业建设项目:武高教[2011]5号

作者简介:吴旭乾(1979-),湖北天门人,硕士研究生、武汉软件工程职业学院环境与生化工程系讲师,从事生化制药教学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