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翁同藏书的来源、数量与价值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翁同藏书的来源、数量与价值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翁同(1830~1904年)是中国近代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他从1856年(即成丰六年)中状元,到他1898年被贬谪回家,从政42年,官高权重,对当时的政治有重要影响。在中法战争、中日甲午战争以及后来的中,翁同都充当了重要的历史角色。但从政仅仅是他人生内容的二分之一多,陪伴他一生的一个很重要的生活内容就是收藏。翁同收藏起自于12岁的时候,止于1904年6月底7月初,即去世前20天。他活了70多岁,有62年都在收藏,可以说收藏伴随了他一生。翁同对书籍和书画的收藏是非常有兴趣的,从文献价值、文物价值来讲,可以说翁同最重要的收藏是书。 首先,翁同藏书的历史地位怎么评价?这个问题事实上是由日本著名汉学学者岛田翰提出来的。此人在20世纪20年代,将中国清末四大藏书家之一、归安(今浙江湖州市)陆氏陆心源的z宋楼藏书(号称有两百部宋版)在日本三菱集团的支持下买回到日本。这就是现在日本东京的静嘉堂文库。之后他写了一篇非常著名的文章――《z宋楼藏书源流考》,历数清代的藏书源流。在这篇文章中岛田翰说:

“盖海外藏书之家称四大家,近又加五,聊城杨氏(海原阁)、钱塘丁氏(八千卷楼),常熟瞿氏(铁琴铜剑楼)、归安陆氏(z宋楼)、宗室盛氏(显)、德州徐氏(坊)、武进董氏(诵芬室)、湘潭袁氏、常熟翁氏是也。”

翁氏藏书被岛田翰列为中国清末九大藏书之一。那么这里边有一个问题,就是公元2000年,由翁万戈保存的翁同藏书不远万里从美国带回国内,为上海图书馆收藏,一共是83种(部),大概500多册。相比其他九大藏书,动辄是千部藏书,数万卷藏书,中间有一个巨大的数量落差。如何评价和理解这九大藏书?

翁同藏书的四大来源

关于翁同藏书的来源,我认为大致有如下几方面:

1、翁心存遗书

翁同的父亲翁心存是清代道光到咸丰年间一个重要的政治人物。他做过成丰和同治的帝师,做过体仁阁大学士。他的藏书很多,去世之后作为遗产,翁同得到一部分。比如说,2000年由上海图书馆接收的翁同藏书之一,宋版《后汉书》,在这部书的尾部有一个翁同题跋,说:“右《汉书》宋椠大字本,先公所宝重……”说明这部书是他父亲留下来的。

再如,上海图书馆收藏清抄本《文献通考详节》上盖有一方印,文日“文端公遗书”。翁心存去世以后,按照清朝的惯例赐封他谥号“文端”,这方印就表明这部书是翁心存遗留下来,汇集到翁同藏书的。

再一部书叫《释名》,上海图书馆收藏。上面有“知止斋”印记,知止斋是翁心存的斋号。他的文集就叫《知止斋文集》。这方印就表明这部藏书也是翁心存的旧藏。

翁心存留给翁同的藏书当然不止这些,应该有相当的数量

2、翁同入仕前购书

所谓入仕前就是翁同来京城做官以前的购书。大收藏家必有怪异之秉性,翁同就是如此。他26岁中状元以前就开始收藏书,我们现在所能找到、看到的最早的资料确切证明翁同藏书的时间是他12岁(1842年)。翁同收藏的明刻本《南华发覆》,现藏上海图书馆,这部书的后边有一个跋,称:“此本余12岁得之书估。”翁同12岁的时候知道拿家里给的零用钱买明版书,不亦奇哉!

在上海拍卖市场曾出现的一部明刻本《诗学禁脔》,书首扉页有翁同一个题跋。跋称:“此册为吾邑杨五川先生旧物……余年十四,以钱四百买此于冲天庙前书摊。”

这两个例子证明翁同从少年时就开始藏书了。

3、翁同入仕后购书

客下节专谈。

4、亲朋馈赠书

翁同官居宰相位,很有实权,肯定有很多同僚朋友。因为他喜欢藏书,会有一些亲朋好友和学者赠送他一部分书。我们可以在他的日记和题跋里看到很多相关记载。我这里举两个例子。一个是公元2000年上海图书馆收藏的翁同书中有一本明姑苏叶氏刻《新刻原本王状元荆钗记》,这是非常重要的一部藏书,书尾部有翁同的题跋,称:“光绪戊戌同被旨放归田里,治装一二,友人有以书画赠行者,自非昵好,皆不受也。此书及元刻琵琶记,为午桥观察端方所贻。观察为桂莲舫侍郎之犹子,收金石最富,八旗中雅人也。”可见翁同的这部藏书是端方(午桥)赠送的。

我们举第二个例子,清乾隆刻本《冬心先生续集自序》。此书是清代非常有名的一部书。金农(冬心)是扬州八怪之一,他自己的续集序刻印非常少,这部书由著名篆刻家丁敬手书上版,版刻极为精美,纸张系用宋版佛经前面拆下来的空白页,因而纸张是宋代的,所以印得非常少,现藏上海图书馆。这部书是他的恩师潘祖荫赠送之物。

我根据翁同日记摘选了同治十三年(1874年)一年中的记载:

4月14日,王树番来访翁同,赠以《玉溪文集》。

5月20,盛沓生(宣怀)从上海来访,赠以旧版《三苏文集》……

11月6日,谭宗浚(谭玉生之子,甲戌榜眼)来,赠玉生骈体文及广东新康古经解汇涵八套。

统计起来,这一年别人赠送的书有30余部。翁同为官大概42年,把这两个数字乘起来,当有千余部。

上述四个方面构成翁同藏书的基本来源。

翁同入仕后的购书

1856年入仕以后,翁同到了北京,究竟有多少购藏书?下面我们根据一些资料来看一下。

1、我们仅以成丰十年(1860年)为例,翁氏日记中明确记载:

1月6日,翁同到三槐堂看书,终日未食,晚归。翁同在此所看之书当是山东诸城刘氏嘉荫m流出旧物。次日再至三槐堂捡书,携书十余种归,价极廉。所谓刘氏,就是刘燕庭(刘统勋曾孙,刘墉侄孙),此人的收藏也是非常精好。到了成丰年间,刘氏藏书散出,翁同看到刘家藏书质量非常高,也很对自己的收藏之路。

2月25日,翁同购得《可斋杂稿》,增数种。

2月27日,又得到《南丰集》《欧阳文忠公集》。另见程瑶田手批前后《汉书》。

3月7日,又到琉璃厂用钱90吊买到程瑶田手批前后《汉书》。

5月28日,又在琉璃厂碰到一批藏书。这批藏书也很重要,我们看日记里说他是在午后到厂肆见到彭芸楣家藏古籍《周益公集》。彭元瑞,字芸楣,是乾隆年间的状元,官军机大臣、兵部尚书。此人在藏书史上很重要,曾主编天禄琳琅书目后编。他学问很好,收藏也不错。但是在成丰年间他的藏书也散出了。翁同看到他的书以后也非常感兴趣。

6月20日,翁同以价260吊购得彭元瑞藏书三种。

9月14日,又购得彭元瑞旧藏书数种。

我们通过这些日记所载可以看到这一年翁同几乎是月月都要去琉璃厂,月月买书进家,大概算了,有确切记载的,他一年大概买了至少20多种书。当然日记关于买书的记载是不完全的,即使这样,如果按他为官40年简单算一下,那么他至少应该 买了800部书。

2、以下是不确定他是否买到的:

还是以咸丰十年(1860年)为例。

3月19日,三槐堂书贾来,以诗庵所藏抄本、元人集50余种来,亦是诸城刘氏旧物。此宋元人集皆从《永乐大典》录出,即《四库全书》著录本。

6月30日,在厂肆见彭元瑞旧藏宋《史记》抄本。

7月7日,看到彭元瑞旧藏古籍数种,甚精。

7月24日,又看到礼王府书。

这些书,只是在资料里表明他看到了,但没有说明他是否都买到了。我个人认为翁同看到好书,通常最后都是咬着牙买回来。这是他的嗜好,他可以典衣质房买书画,所以这里面肯定有翁同后来得到的藏书。

3、翁同批校题跋中有关藏书记载

藏书题跋:如前面提及的明姑苏叶氏刻本《新刻原本王状元荆铰记》,翁同题跋称:“……此书及元刻《琵琶记》,为午桥观察端方所贻”。这里有两部书,一个是《荆钗记》,一个是《琵琶记》,《荆钗记》在上海图书馆,但是《琵琶记》现在不见了,说明翁同还有一些书。

批校:我们以成丰十年为例。

3月4日,桂林程瑶田所批《汉书》。此书现在下落不知。

3月11日,翁同称是日开始校卢镇本《琴川志》。此书现在也不知下落。

我们通过笔记和他的校记,以及日记等等,可以看到翁同入仕以后藏书的大体状况,有一些是确切购买的,还有一些是不确切购买的,在资料里反映的他收藏的书总体上构成他藏书的基本规模。

4、翁氏文献记载与现存比较差距估计

我们要作一个估算,翁同现在的藏书和他真正的藏书数量之间的差距有多大?

我个人的看法,翁同现在的藏书也就是由翁万戈先生公元2000年转让给上海图书馆的83种藏书,不过是翁同藏书数量的十分之一,甚至是二十分之一。也就是说,翁同藏书的数量至少在1000到2000部。事实上翁同确切买到的刘燕庭、彭元瑞的旧藏各有20到30部,现在仅各保存一两部,也与上述的推断吻合。至于题跋、校勘资料所记载的藏书基本已荡然无存了。

翁同藏书之流散

1、庚申损失

1860年(庚申)李秀成率太平军南下攻苏杭。攻下常熟之后,翁家老宅变成太平军驻扎的营地,翁家的藏书可以说是遭了一次劫难。前面提及的宋版《后汉书》就是庚申遗留之物。翁同在题跋中说:“运路断,此书遂留南中,咸丰庚申。吾邑被兵,图籍毁尽。”这部书就是在老宅锅灶旁发现的残本。

2、戊戌损失

1898年。翁同离京非常突然,1896年的6月10日他开始起草大纲《明定国是诏》,6月11日呈上。6月14日慈禧突然发旨,打发翁同回家。翁同被限期离京,来不及收拾家当,匆匆离京。所有家当委托他的侄子管理,中间损失甚重。端方送他出行的时候送他两部书,这两部书戊戌之后就下落不明。这一段虽然史料没有详细记载,可是损失是肯定有的。

3、转让交换

翁同也卖过书。这在他整个40多年的日记当中仅有一条记载,说他卖了两部书,而且卖了很多钱。通常,作为收藏家有可能转让藏品,但是这对于收藏家来说毕竟不是太好的事,所以日记的记载不会非常详细。但是既然有,就说明他通过这个渠道走掉了一些书。

4、家族置放有误

翁同匆匆出京,他在京的财产委托他的侄子来管理。后来这些书从北京辗转到天津兄长翁同书家寄存,有些书又转到他的老家常熟,中间曲曲折折非常复杂。这里我们有必要讲一下翁同书的藏书。

翁同书,翁同的兄长。其藏书在1950年前后由翁之熹先生捐赠北京国家图书馆。我们现在知道翁之熹的捐赠有566部,这个数量是相当可观的。我在此要说明两个问题,第一个,这是不是翁之熹的全部捐赠?我个人认为不是。这只是记录到中国善本书目中列为善本的566种,但实际上一些不属于善本的可能还有一些。第二个问题,很多书里既有翁同又有翁同书的藏书印记,这说明什么?说明他们在家产上并没有明确划分,翁之熹捐赠的藏书当中有很多是翁同的,也就是说,翁同的藏书随着翁之熹的捐赠有一部分已经收藏在国家图书馆了。

通过上述这四个渠道,翁同的很多藏书事实上已经分散流失掉了,现在留下来的83部只是其中极少的一部分。

翁同藏书的特点

翁同藏书虽大半散失,然从现存藏书仍可见其特点有四。

1、传统藏书宋元珍本

翁同藏书尽管散失非常严重,但是保存下来的83部书里有11部宋版,其中有8部是海内外孤本。

宋版《集韵》在明朝就是孤本,流传了300多年一直是孤本。明末清初有一位著名的收藏家,也是常熟人、翁同的老乡,他是钱谦益的侄子。叫钱增,其藏书楼叫述古堂。钱增得到这部书以后把它影抄了一部,完全照着宋版格式,这部影抄本现存上海图书馆。所以这些书都在明末清初的时候就非常著名了。

北宋刻本《长短经》,此书后面落了杭州款。我们知道,南宋以后,宋朝政府南迁到杭州以后,改杭州为临安府,而这部书刻的时候仍然称杭州,所以这部书应该是北宋时期刻的。

诸如此类,后来这8部书全部由文物出版社影印出版了,学界才知道这些重要的书原来还在人世,所以翁家的藏书特别重要,因为其中的宋元本非常珍贵。

2、常熟鉴赏派藏书,抄校稿本,名家题跋

翁同藏书深受常熟鉴赏派藏书文化影响,除了注重宋元刻本外,还注重明清名家的抄校稿本。翁同自己生在这里,长在这里,他父亲也是收藏家,所以他很注意收藏这种批校本,83部书中很重要一部分是抄校稿本。抄校稿本数量占了83部书的一半以上,其中有名的,如影抄宋本《营造法式》等。

3、书画鉴赏类藏书

因为翁同是个收藏家,他不仅收藏古籍,还收藏书画。翁同书画收藏鉴赏的水平也是很高的。对于一个收藏家来讲,仅仅收藏还不行,还要欣赏鉴别,还要研究。所以,翁同藏书里一部分是有关书画鉴赏类的藏书。

4、乡邦文献

翁同对自己的乡邦文献是非常看重的。这83部里有一部《常熟水利志》,是关于当地沟沟河河水利方面的书。

这就构成了翁同藏书的几个基本特点,也基本反映了现存的翁同藏书的概况。我的结论就是,翁同藏书保存下来的83部应该是重中之重,也就是他最重要的精华部分全保存下来了。

从翁同藏书的来源、翁同藏书的数量估算,以及翁氏藏书的文物性重量和藏书的聚散等分析中,我们对翁同藏书的数量和质量有了一个清晰的认识,可见翁同位列中国清末九大藏书家,非徒有虚名。

责编 潇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