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学习动机认知理论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的应用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学习动机认知理论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的应用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学习动机是直接推动学生学习的内部驱动力。由于受到自身及课程等因素的影响,大学生学习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动力受限。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应针对大学生学习存在的问题,运用学习动机的相关认知理论,调动学生学习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自觉性和主动性,促进学生自我成长与发展。

[关键词]学习动机 认知理论 思想政治理论课

[中图分类号] G6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5)12-0073-03

学习动机是直接推动学生学习的一种内部驱动力,是学生学习的活水源头。在教育教学中,如何有效激发学生的这种内部驱动力,使学生成为自我调节、自我激励、自我快乐成长的终身学习者,是学校教育所追求的最大目标,也是切实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的落脚点。

一、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学习动机存在的问题

(一)大学生缺乏科学合理的成长目标,对思想政治理论课学习动机产生消极影响

其一,当代大学生相互之间存在较强的攀比心理,从小在学校、家长的期望和要求下,过于关注学习成绩,缺少对自身心理健康、道德修养等方面的关注。其二,“90后”大学生就业压力增大,竞争意识增强,大学生在认识和审视问题时,多会从功利和实用的角度出发,将学习行为的结果与个人的直接利益相联系,过度追求个人需要的满足和享受,不自觉降低了对理想信念和献身精神的培养。在接受思想政治教育信息时比较盲目,没有重点,对有关思想、政治、道德等的信息认知呈现惰性化。其三,大学生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自我观形成的重要时期,由于受生活环境所限,大学生缺少与社会的密切联系,对很多社会现象缺乏全面客观的认知,崇尚钱权地位,崇拜明星大腕,向往一夜暴富,影响其对道德观、价值观以及人生与社会发展意义的认识。其四,当代大学生在日常学习、生活中过于依赖网络,每天忙于刷微博、刷消息、看八卦新闻、浏览论坛,接受了太多的负面新闻和消息,个人的价值判断严重受到干扰,容易受到网上传播的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和意识形态的影响,不同程度地出现理想信念迷失、社会道德意识缺失、法律意识淡薄等问题。以上因素导致不少大学生并没有将高尚的情操、健全的“三观”、优良的道德品质作为其成功的标准和学习成长的目标,理想信念等精神层面的追求趋于弱化,在一定程度上缺少对思想政治理论课学习的兴趣和动机。

(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存在不足,难以引起大学生学习兴趣和动力

一方面,一些教师在处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内容时,与实际联系不够紧密。对现实的理论把握不够客观、全面,理论解析不透彻、不深刻,相应减弱了理论的说服力和现实的感召力。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存在讲课教条呆板、照本宣科等现象,难以调动大学生思维的主动性,很大程度上削弱了大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另一方面,思想政治理论课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结合不充分。有些学校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完全分离进行,或只注重理论教学而忽视实践教学,使理论教学停留在课堂环节中,成为单一的知识传授,没能充分发挥其在实践教学环节中应有的指导作用。加之考核方式过于单一,缺少对学生平时表现以及实践教学部分的有效考核,偏重对学生知识掌握的考核,轻视对学生理想信念、道德修养等方面的考查,客观上使大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学习的动机单一、肤浅。

二、学习动机的认知理论

学习动机理论从人类认知的视角出发,将学习这种人类非常理性的行为动因及其激励作为研究的重要内容,形成了期望―价值、成就动机、成就归因、自我效能、自我概念、自我决定、成就目标等理论,对调动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促进学生自我成长与发展大有作用。

期望―价值理论认为,学生的学业成就期望和成就价值认定与学生的学业成就具有显著关系,是影响学生学业成就动机和学业成就的重要因素。[1]当学生认为学习越重要,越有意义和价值时,成就期望就越高,学习的动力就越大,也就越容易取得学业成就。

成就动机理论认为高成就动机的学生对任务的坚持性比低成就动机学生的要强,有很强的自信心,如果失败,也更多认为是自己策略不合适、付出不够,会激发自己加倍努力去完成任务。而反之,低成就动机的学生认为自己能力有限,往往设置一些不切合实际的目标,不付出足够的努力,于是会导致失败,不断的失败导致他们产生自己缺乏相关能力的观念。

成就目标理论把个人的成就目标分为掌握目标与成绩目标。拥有掌握目标的学生追求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提高自己的能力,发展新的技能,重视进步与创造,学习态度积极,具有内在的学习动机与兴趣。而成绩目标定向的学生把学习看成是一种实现期望目标的方式,认为出错或失败是能力缺乏的表现,面对难度大和挑战性强的学习任务时坚持性差,自我监控学习能力弱,容易在失败后产生比较强的挫折感。

归因是指人们对他人或对自己的某种行为结果的原因进行判断或推论,即对行为原因的知觉和分析。能力与努力归因是影响成就行为最主要的两个方面。如果把成功归因于能力、努力等因素,会提高学生的满意感、自信心和成就期望值,增强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促进其学习。如果把失败归因于努力不够,尽管会感到内疚、羞愧、伤自尊,但成功期望和成就动机仍会维持。而如果把失败归因于能力缺乏,则会降低学生学习的成就期待,任务完成的自信心和坚持性都会降低,减弱学业成就动机,降低学业追求。

自我效能理论主要论述人类行为的内在自我调节机制,即有关自己能力的认知取向或能力信念。在任务选择上,人们往往选择自己觉得能够胜任和有信心完成的活动任务,而避开那些他们认为超出自己能力的任务。在任务完成上,自我效能感强的人会更投入,付出更大努力,积极寻求解决办法,很少受紧张、焦虑等消极情绪的困扰;反之,自我效能感差的人,过多考虑个人缺陷与不足,缺乏自信,面对困难易退缩,使解决问题的思维受限,从而进一步削弱所拥有能力的有效发挥;再者,在失败归因上,自我效能判断强的人如果失败会归因于努力不够,而自我效能判断差的人则会归因于能力的缺乏。

三、运用学习动机理论,提升大学生学习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效性

(一)帮助大学生维持对思想政治理论课较高的成就期望,激发其学习动力

大学生学习思想政治理论课首先需要对学习有一定的成就期待,对学习价值有充分的估计和认识,这是激发大学生内在学习动机的基础。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对大学生阐释、分析思想政治教学内容的“有用性”、“价值性”,力争把课程变为学生的心理“需要”,且不断强化这种“需要”意识,如此才能真正推动大学生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在驱动力。其一,要让学生理解马克思主义观点和理论体系是人类在改造主观世界中获得的知识积累发展到一定程度后的积淀和系统总结。知识是思想的载体,也是思想赖以产生的基础。[2]大学生只有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活动中获得相应的理论知识积累,才能提升政治素质和理论思维。其二,要让大学生知道通过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可以反观自我,对自己在日常生活中积累的直接感受和经验进行理性验证,做出正误认定和价值衡量,使其自身思想的合理性得到印证,破解思想上的困惑和游移,释放心理疑虑,矫正思想政治观点认识上的偏失,使肤浅的认识得以提升。其三,要让大学生明白在现代文明社会要想有效参与社会政治生活,就必须接受主流社会的政治思想、价值观点、是非标准、法律意识。通过思想政治理论课学习,可以提高自身政治素质和政治是非辨别能力,完善政治人格,为融入社会、群体,参与社会政治生活打好基础。其四,要让大学生意识到人类个体除了衣食住行的需要外,还需要有理想、道德、信仰等精神层面的追求。通过思想政治教育和引导,可以使自己成为品德高尚、理想崇高、人格健全、意志坚强的人,成为一个真正有用的人。其五,要让大学生体会到接受先进的政治思想教育可以帮助他们树立崇高的奋斗目标,开拓思维空间,优化品德素质,磨炼坚强的意志,从而发挥自身潜能与价值。其六,要积极开展实践教学活动,让学生在课堂上学习到的理论知识能在实践中得到运用和验证,让大学生体验到理论学习对自己更好地融入学校、融入社会、改善人际关系有着切实的指导价值和实效性,使其对通过理论学习来提升政治素养、参与政治实践、完善道德人格保持一种期待,从而激发其学习理论知识的兴趣和主动性。

(二)培养和激发大学生成就动机,营造良好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学习氛围

每个大学生都具有进步和发展自我的愿望,都希望通过学习变得更加优秀、成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注重保护学生这种积极向上的劲头和对学习的成就追求。其一,要激发大学生学习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好奇心与探究精神。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必须不断提升教学转化能力,运用艺术、先进的教学手段和优良的教学方法把思想政治的理论魅力发挥出来,积极影响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接受心态和情感偏好。同时,要综合考虑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过程及考试和作业考核结果,促进学生可持续学习。其二,要培养大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学习兴趣。当代大学生与马克思主义不存在天然隔阂,他们当中有许多人对马克思主义有着浓厚的兴趣。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应努力提高课程质量,把每一节课当成“精彩一课”来讲,创设小而具体、新颖有趣、难度适当、有启发性的问题情境和学习竞赛活动,让学生在学习中产生愉快的情绪体验,获得一定的成就感。其三,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积极引导大学生明确自身努力与成长的关系,知晓学习的社会意义和个人意义,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自我、接纳自我,既要看到缺点并积极改进,更要发掘自身的优点和潜能,破除人为设置的障碍,学会发现自我、欣赏自我、肯定自我的能力,培养独立人格。在教学环节中要为学生安排演讲比赛、登台讲授等充分展示学生智力、道德和意志力的活动,激发大学生的表现欲、创造欲,体验成就,增强自信,从而逐渐使学生学会对自己负责,自己设计成长和发展道路。其四,要营造积极进取的学习氛围。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鼓励大学生争取成就,肯定他们在课堂中的积极表现,支持他们多元思维、敢于发问和质疑。对大学生在课堂中不理想的表现和生活中遇到的挫折要引导其学会调整策略和方法,不要单纯置疑自身能力,避免让学生总是感到受挫,使其保持进取心态。

(三)引导大学生正确看待成功,制订合理的人生和自我成长目标

为成长而学习、为发展而学习、为掌握而学习,是学生取得学业成功的重要动力。实际上学生学习的目的本来就是为了更好地成长成才、掌握知识、提高能力,只是由于一些外在因素的影响,使许多学生偏离了学习的最初目的,单纯地追求成绩、表现自己,以此来显示自己的成功。为此,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引导大学生树立“人的全面发展”的理念,看到人的全面、协调与可持续发展的需求。人的全面发展不仅体现在物质生活条件的改善和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上,更体现在精神生活的丰富和精神素质的提高上,是人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审美素质和身体素质的全面提高与进步。成绩只是暂时的能力表现,成绩目标不能作为持续追求的奋斗目标。人的协调、可持续、全面发展才是应该追求的最终目的,这也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指向所在。教师要引导大学生把实现眼前发展与长远发展相结合,明确自己的学业目标,并合理结合社会目标,为成长而学习,保持对自身不断超越的发展状态。要让大学生意识到社会发展最终的方向是和谐发展,是人的全面发展,大学生应以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合理制订人生和自我成长目标,努力把自己塑造成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专业人才,这才是真正的成功。

(四)引导大学生正确对待成败,提高学习积极性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引导学生正确看待学业上的进步与落后、成功与失败,保持较高的学业成就期待。当代大学生面对越来越大的就业压力和复杂的社会环境影响,在学知识、学技能、比学习、比素质、考研考博、考取各类资格证等方面,表现出强烈的紧迫感和竞争意识,不断给自己“充电”,内心深处有着强烈的学习和成才需求。但不可忽视的是,大学生价值评判的多元化态势,使其对成功有不同的定义和想法,有的学生会将成功与失败简单归因于能力或运气,影响其学习动力。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在课堂中启发大学生思考成功的含义,让大学生根据自身情况有针对性地制订成长目标,明确衡量成功的标准和依据。一方面,教师要对大学生取得的进步及时予以夸奖和肯定,激励大学生从实现一个个小目标开始去逐步实现成长目标,推动其学习的持久性;另一方面要引导大学生正确看待努力、能力、运气等因素和成败的关系,引导其在失败时,要多从努力和方法方面寻找原因,认识到经过自身的学习和努力是可以不断提高能力的,培养其形成能力的增长观念,使其善于从自身努力中看到成长,从点滴成长中看到成功,保持对学业的成就追求。

(五)合理设置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环节和过程,增强学生自我效能感,提升自信心

在教育教学中,改善学生的学业自我效能,能有效改善学生的学习,激励其学习。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注重在教学中给予学生普遍成功的机会,提升大学生自我效能感。其一,要善于引导大学生自我认识,自我认可。引导大学生总结自身成长经历和讲述自我成就故事,分析其中所付出的努力,并分享成功后的感受,以此增强大学生的自信。其二,要善于发挥先进典型和成功案例等榜样示范作用,促进大学生自我教育。先进典型案例符合思想政治教育所要求的社会道德标准的心理认同,可以使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更加具体化、形象化,更具有感染力和说服力。[3]通过对榜样人物和先进事迹的学习,可让大学生观察或想象哪些与自己能力相似的人的成功事例,深入理解他人取得成功的动力源泉和方法,从而影响自我效能判断,明确自身的成长努力方向和具体方法。其三,要善于创设成功体验情境,增强大学生自信心。教师在课堂中,要多用“刻苦”、“认真”、“努力”、“创新”等正能量词汇对大学生的认真学习、积极思维给予充分的肯定,让学生普遍体会到付出努力和取得进步与成就的快乐。要根据大学生具体情况,设置分组探究活动环节,鼓励所有学生参与讨论和探索,鼓励同组成员之间积极评价同伴的付出,让每位学生感受到自己在小组中的价值和别人的认可。其四,要努力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调整大学生的情绪和生理状态。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特别注重自身的亲和度和人格魅力的提升,加强理论学习和研究,以身作则,保持强烈的事业心和高度的责任感,用自己美的仪表和美的笑容,让学生从教学手段、教学语言、教学组织中感受到教师的亲切和美好,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接受教学内容,唤起大学生积极的情绪体验,增强自我效能判断。

[ 注 释 ]

[1] 王振宏.学习动机的认知理论与应用[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9:15.

[2] 刘丽琼.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接受论[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71.

[3] 喻军,曾长秋.论大学生认知心理的优化――以先进典型教育法为视角[J].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1):173-1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