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未来报纸 第6期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未来报纸 第6期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随着互联网的飞速发展和电子产品加快更新换代的步伐,人类接收信息、了解信息、认识信息、管理信息和使用信息的方式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多种媒体形式不断涌现,并逐步被人们特别是年轻人所接受。在国外有人惊呼报纸业已经走向最后阶段。纸质报纸在电子书、电子报纸的冲击下,的确面临着冲击和挑战。

一项调查显示,通过报纸等纸质媒体阅读新闻的读者越来越少,电视、手机、网络成为多数人阅读新闻的首选。那么能不能在手机等电子产品中像看报纸一样阅读新闻呢?

杨斌(北大方正电子有限公司副总裁):方正金瑞显示系统是用触摸屏方式来展示新闻,同时提供一些广告、资讯服务。里边装了很多报纸,像数字报刊亭,读者可在亭前浏览、阅读各种报纸。现在在社区、车站和一些公共场所,已开始部署这样的阅读展示。它使用方便,页面切换、内容更新很容易。 实际操作与平板电脑、IPAD类似。天津日报计划在天津市布一千个,目前已基本布完。通过这种方式,把报纸覆盖面扩展到更广泛的领域。(图1)

数字报刊亭是报纸展示、阅读方式中的一种,第二种方式是报纸阅读器终端,如IPHONE手机。点开阅读器能看到新闻外,还能看到很多读者的反馈,这是看纸质报纸没有的体验。这种阅读方式带来的互动性,使读者能够参与到新闻里去。手机显示的特点是有一个滚动栏目,体现了媒体的另一个特点,就是时效性,纸质报纸的时效性比较差,这种滚动方式可在几分钟内,把一个新闻更新到终端上去。(图2)

第三种方式是用IPAD看报纸,它的阅读体验更好。因为它有足够大的屏幕,读者一眼就能够看到大致的版式。报纸的版式也是一种内容,是媒体的一种表现力。

杨斌:三种终端、三种方式展示、阅读报纸,各有特色、各有亮点。有了这些终端、方式后,人们就有了更多的选择,更多的体验。读者既可看文字、图片,还可看视频;既可看标题新闻,也可看深度报道;既可个人阅读,还可与报友交流:既可看大报,也可看小报;既可看中国报纸,还可看外国报纸,等等。这种时效性和展现方式跟纸媒有很大不同,阅读体验也不一样。

在北大方正电子有限公司解决方案体验室里,可以感受这种特殊的报纸。

在当天的天津日报中,随意找一条体育新闻,然后在电脑网站、手机、IPAD、数字报刊亭上,都可以看到同样内容的新闻,就是说,只要手里有手机或者IPAD等电子设备,就可以随时随地翻阅当天的报纸,而帮助报纸实现这个功能的一整套系统,就是“全媒体”系统解决方案。(图4――1图4――2 图4――3 图4――4)

什么是全媒体系统?

全媒体系统其实就是一套辅助软件系统,它可以帮助报社记者甚至普通百姓,随时随地把获得的新闻拍摄成图片或视频,通过网络传送到报社,再通过报社编辑、排版发行到包括数字报亭、IPAD、手机等电子阅读终端,让读者在最短时间内像看报纸一样看到新闻。(图5)

虽然通过全媒体系统制作出的电子报纸比纸质报纸优势明显,但对于很多年轻人,直接上门户网站似乎更便捷。他们说,想看新闻,直接上网,干嘛看报纸,更别说在电子设备上看报纸了。很多门户网站,新闻更新速度比电子报纸还快,相关的辐射面包括评论链接也更齐全。为什么要采用电子报纸这种方式?同样是上网,不如直接到新闻类网站去看。(图6)

报纸会不会被其他媒体取代?

杨斌:还是有人喜欢看报纸,特别是有多年读报习惯的人。一张报纸打开后,能够看到一个比较大的画面,一个大的版面,先浏览享受一下版式创意,再扫一眼大字新闻标题,如对哪个新闻感兴趣,就优先仔细去看。这种阅读体验、阅读习惯,在今后一段时间里,部分人群还是喜欢的。这是一个原因,第二个原因,报纸的生产,经过严格专家级的筛选和编撰过程,登出的内容,文字水平高,权威性高,可信度也高。网上的新闻类内容很多是从传统媒体采集的,可信度、可读性还好。社区类或者论坛类,就很难讲。所以人们对网上的新闻有些天然的质疑。

报纸是年代久远的行业,在西方有二三百年,在中国也有一百多年。在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很多有品牌的、有公信力的媒体。现在门户网站的新闻,实际是替网民做了一次选择,网民看到的是选择后的内容。他们有时可能追根溯源,要找它最初的发表者,尤其要看是否是国际上强势媒体撰写的。读者可能要进行比对,这家是怎么评论的,那家是怎么报道的;品牌报纸是怎么说的,大众媒体是怎么讲的,他要有个思考和判断,他相信品牌的更多一些。所以,品牌的影响力还是存在的。因此,作为资深的报社集团、有信誉的品牌还会长远存在,是珍贵的无形资产。但纸版载体肯定不复存在。在中国和西方,消亡的时间可能不一样。有传说《纽约时报》几年后就不再出纸版,中国的人民日报、参考消息等大媒体,恐怕还要出几十年。

在解决方案体验室看到的报纸,是全媒体系统的部分应用,只是把纸质报纸搬到手机等数字终端上,全媒体系统的作用绝不仅如此。对于报社来说,全媒体系统的应用将是对报业的一个巨大改变,有人甚至认为是一次报业革命,在不久的将来,全媒体技术下的报纸究竟会是什么样呢?(图7)

杨斌:全媒体技术是一个复杂、庞大的系统。从技术上讲,现在各种各样的展示终端不断丰富,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不断发展,这为把报纸内容放到终端上展示提供了可能,而且是比报纸更优越的一种展示方式。这是一方面,第二方面报纸受到新媒体冲击,尤其受到互联网的巨大挑战。光守着一张纸报,已肯定不行,必须想一些新的办法。读者也有想随时随地看到新闻的需求。所以在技术和市场的双向驱动下,需要开发全媒体的一整套系统。报纸要适应数字时代,就必须把报纸从纸质媒体变成数字媒体,全媒体系统就在这样的背景下应运而生。

怎样让一个新闻能够快速地展现出来,抵达最终用户终端,是全媒体系统要达到的一个目标。全媒体系统充分利用多媒体的各种优势,使电子报纸的展示、阅读更加生动、新颖、耐看,它不止展示报纸的图片、文字,还有音频、视频。同时还提高了及时性和互动性,还有很好的环保性。所以这套系统是报业一次重要的技术革新。

全媒体系统,为报纸向数字时代过渡提供了技术支持。那么对于生产报纸的报社来说,全媒体的到来又意味着怎样的改变呢?

把一个新闻在各种媒体上展现出来,这只是全媒体系统的一个层面。全媒体系统的第二个层面,是能把一个新闻不同展现形式的优势发挥出来。如发生突发事件,用多渠道采集的方式,能够迅速地通过记者、草根采集到报社。采集的内容不只是图、文,还有视、音频。采集人员除记者外,还有老百姓、草根。比如,在手机终端上安装移动采编系统,发现有什么新闻时,拍照或写段字,可以直接和报社的采编系统连接起来,相当于向报社供稿。

报社要考虑新闻通过全媒体系统生产后,实现一种经策划的立体报道方式。如某地发生恶通事故,立刻通过手机方式把它传送到报社,可能只是一个标题新闻,但它时效性很快,几分钟新闻就能传播出去,这是第一个展示方式。随着记者到位采访,拍摄照片、撰写文字、摄制视频音频,取得这些素材后,在网上做进一步展示,这是第二个展示方式。第三个展示方式就是纸报的方式。纸报有出版周期,利用这段时间,寻找背景支持,把事件的背景报道和连续跟踪报道等深度报道做起来。有了这些方式后,读者选择会更多。既能看手机报,也能看电子报,还可以看纸质报。这样,人们的阅读体验、阅读方式更为丰富。

普通大众只要在手机中安装一些软件,就可以像记者一样向报社提供新闻。利用已经建立的全媒体模型做一个实验:用手机拍摄一张照片,通过手机迅速发回报社编辑中心,简单编辑排版后,刚刚拍摄的照片很快就出现在报纸版面上,排版后的报纸可以瞬间发送到IPAD、手机等终端,从拍摄照片到在手机中看到报纸,前后不过几分钟。这样的时效性,纸质报纸根本无法比拟。不仅是照片,视频也可以用这样的方式迅速传播到读者手中。

有了“全媒体”,报社可以取代电视台了吗?

杨斌:报社取代不了电视台。虽说现在报社确实有不少记者配备成了“全媒体”记者,不只采集文字稿、图片稿,还摄制音频、视频,但用途基本上还是用在展现形式上,没有用在电视台上。但有一个趋势要看到,就是媒体融合的趋势。国内已有一些小规模试点,如佛山传媒、牡丹江传媒、成都传媒。这些传媒集团里,既有报社又有电视台。如果报社和电视台能在一个集团里,能够把新闻的采集、新闻的编撰、新闻的实现资源共享,是一种更好的“全媒体”方式。所以它们应该是合作关系,不是取代关系。

宋健武(中国政法大学传媒与文化产业研究中心主任):媒体融合在技术上是多种信息格式共存于一个终端上。也就是说一个终端可以播放各种格式的信息。比如,一个信息终端,可以展示报纸的版面,也可以播放电视片。所以将来的媒体竞争必然打破原来的业种疆界,谁取代谁,就看谁更有实力。我个人分析,将来是电视台更具优势。从未来发展看,视频大概是最具有表现力的信息格式。信息格式里视频是最高形态,可以向下兼容音频、文字、图片。

全媒体系统真的好用吗?全媒体系统能否全面推广?全媒体系统会完全地被应用吗?所有报纸和媒体都会接受它吗?(图8)

杨斌:会有越来越多的报纸接受,因为报纸的转型是不可逆的。近几年来报纸的发行量、广告收入,都处于比较危险的境地。所以报社从单一的纸报向全媒体过渡或者向全媒体转型,是一个大趋势,需要有一套这样的生产系统来支撑它的转型,相信采用它的人会越来越多。什么时候大规模转型,拐点可能发生在全媒体上,在数字媒体形式下,吸引的读者越来越多,广告主也看好全媒体形式,广告收入确实增加,即新媒体盈利模式比较清晰时,报社就会主动转型。

宋健武:这个问题的关键在技术。什么时候移动、联通,能让传播速度快到点击一个视频马上能播出来,像普通电视那么流畅;什么时候制造商们,比如IPAD制造商,肯放弃一些商业利益,把价格降得更低,让接收终端更普及,那么这一天可能很快到来。

2008年北京奥运会期间,以全媒体系统为核心的整体解决方案,为新华社在奥运新闻传播史上写下恢弘篇章,全媒体系统依靠新华社新闻采集网络,把各类信息资源进行整合,实现了新闻的一次采访,却能在多种终端,观众可以在网站、手机等设备中随时关注同一条新闻。方正电子作为媒体问题解决方案的领跑者,自主研发的全媒体多终端的新闻采播方式,开创了新闻传播的全新思路,为报业拉开了又一轮技术革新的序幕。

宋健武:全媒体这套概念和理念的提升,包括这套技术的实现,对于报业完成新形态下的转型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工具,在推动报业内容生产的流程重组,甚至推动编辑部的革命,将起到很大作用,作出很大贡献。

全媒体时代即将到来是一个明显的趋势,传统媒体是一个很长的生产链,中间有很多环节,每一个环节在这个时代到来面前,受到的冲击不一样。比如印务环节,印刷、装订必然消失。但内容本身不会消亡,内容提供,报社中最核心的部分,会一如既往地存在。传统媒体应该正视这个发展趋势,迎头而上拥抱这个趋势。时间很宝贵,谁更早认清这点,谁就拥有更美好的明天。

十几年前,当很多人惊呼数字时代即将到来时,对我们而言数字时代还是简单地把模拟手机变成数字手机的概念。时至今日,从购物方式、人际交往方式,到获取信息方式,我们都已经向数字化迈进了一大步,我们的一只脚已经踏入一个纯数字化环境之中。

数字化其实是一种生活方式,面对这种生活方式,我们准备好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