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让诗歌教学充满诗意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让诗歌教学充满诗意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内容摘要:古代诗词有其固有的特性,教学中若不能根据其特性合理的引导,必然导致学生无学习兴趣,课堂无诗意。只有诗意的课堂才能让我们领略到诗歌这一文学样式的完美形式、深邃内涵和绝妙技巧。

关键词:诗歌特点 联想想象 探究技巧

传统的教学方式往往只注重高考而忽略诗歌的特殊性,学生无兴趣,课堂无诗意。在教学中我们要充分认识诗歌是一种最精粹的文学样式,是一门经典的语言艺术。因此要让诗歌教学真正拥有诗意。

一.联想想象感其意

诗的语言以其隐喻性、含蓄性给读者广阔的想象空间,能引发我们无穷的遐想。由此所引发联想、想象到不同的意境,感受诗人复杂的情怀。例如:每当我们读到痴情人在秋水边唱起“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这一动人诗篇时,我们的心中往往会拥有一幅朦胧的意境,产生一种痴迷的心情。每当我们读到诗人在漂泊流离中吟出的“去来江口守空船,绕船月明江水寒”这一诗句时,我们的内心会感到一种难以言尽的生命沧桑。这就是诗性的光辉。走入诗的世界,我们的心灵就会沐浴在诗性的光辉下,接受着精神的洗礼。如果我们缺少想象联想,只是翻译诗句,那么我们无论如何也无法读出痴迷的心境和生命的沧桑,“蒹葭苍苍”、“在水一方”、“绕船月明”,这些激起我们丰富想象的迷人诗语就会离我们而去,诗性的光辉荡然无存。

因此在教学实践中,在理解诗意上我侧重让学生围绕作者对意象的描写展开合理、大胆的联想、想象,以此感受、理解诗人的情感和隐在的诗意,学生在联想、想象的引领下进入了诗歌的意境,把作者写作的对象进行审美心理加工,进而触摸到诗歌的意旨。诗人隐喻的空间就成为学生学习的“联想、想象和感知、体验、理解”的空间,是充分个性化的空间,引导学生在解读隐喻的“过程”中,调整自我的认知和情感结构,不断地和诗人产生越来越强烈的共鸣。这一教学实践给沉闷的课堂注入鲜活的血液,给学生以真正的诗意享受。

二.字斟句酌悟其神

写作讲究炼词炼句,名家之作有时是“不著一字”而“尽得风流”,诗歌作为一门经典的语言艺术,作者更是将其万千心绪凝于诗词等作品中。诗歌的主旨是通过意象,意境感悟出来的,但真正体现一首诗歌内在神韵的往往是一个字、一个词、一句话,因此抓住关键字、词、句赏析诗词,不但可直接披文入情,品味作者当时迸现的情感,更能在体会诗歌内在的神韵,炼词炼字的妙境。

如:众所周知的“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春风又绿江南岸”“僧敲月下门”“溅” “惊”“绿”“敲”都是炼字中的精品。在教学过程中,我引导学生探寻诗歌中最传神的词语,最精妙的句子,让学生通过对这些词语内涵、用法的挖掘,领悟诗歌深层的神韵,效果甚佳。如李清照《声声慢》一词,开篇“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七叠连用,历来被人们视为叠词运用的典范,而如何使学生领会却一直是教学中的难题。我便鼓励学生大胆改动一下试试,有学生将原句改为“寻觅,冷清,凄惨悲戚”,和原句对比反复诵读,然后结合词人身世研讨,最后学生终于领悟到李清照不相信丈夫已死,在恍惚中仍觉夫君在家,于是不停寻找,一处找不着再寻一处;而后几叠连加,极其生动细致地表现了女词人内心悲戚之情。从而真正走入了李清照悲苦的内心。

三.探究技巧明其妙

在教学实践中,每当学习诗词遇到了突出的艺术手法,我就鼓励学生回顾、联想已学过的诗词中相同手法的运用,将它们放到一起比较其中的妙处,并试着自己运用这种手法进行模仿式的、个性化的创作。这样既熟练掌握了诗歌的各种技巧,避免了耗费大量时间背术语却无法在实践中运用的尴尬,又通过探究理解了古人诗词表情达意的绝妙,感受到了我国古典诗词的博大精深。如在教学《孔雀东南飞》时我介绍了“东西植松柏,左右种梧桐”一句的互文手法,然后开展同手法诗句赏析和创作比赛,课堂气氛顿时活跃起来,大量运用互文手法的诗句被学生拿出来赏析,交流,质疑,也涌现出精彩的仿写句。学生深刻感受到了互文的妙处,也被古人的精妙构思所折服。

古代诗词永远充满诗情画意,永远闪烁着迷人的光彩,永远洗涤、陶冶着我们的心灵,只有诗意的课堂才能让我们领略到诗歌这一文学样式的完美形式、深邃内涵和绝妙技巧。渴望着诗歌的教学永远充满诗意。

周新生,教师,现居江苏邳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