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思维导图”在初中科学教学中的实践运用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思维导图”在初中科学教学中的实践运用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关键词〕思维导图;初中科学;教与学

综合理科在初中开始实施,它整合了原有的初中物理、化学、生物和高中自然地理的部分内容。由于该课程架构宏、容量大、目标新,给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都提出了严峻的挑战。事实证明,传统的教法和学法难以整合三维目标,难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更难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思维导图,以直观形象的方式进行表达和思考,非常接近人的自然思维过程,不论是企业还是教育,都在探索它的应用。近两年,笔者在科学教学中引入了思维导图,以下是在实践中的一些体会。

一、思维导图简介与制作方法

“思维导图”是英国人托尼・巴赞发明的一种学习、思维的工具,又称“大脑使用说明书”。和传统的学习方法完全不同,它顺应了大脑的自然心智思维模式,它以直观形象的图示建立起各个概念之间的联系,加强了对概念的理解,同时激活了右脑。

用“思维导图”进行科学课程的教学与学习,对于教师来说,改变了教学方式,而对于学生来说,实现了智力扫盲,让学生学会思考、学会学习。

思维导图制作方法:

①把主题画在纸的中央。主题可以用关键字和图像来表示。所谓关键字,就是表达核心意思的字或词。关键字应该是具体的、有意义的。这样,有助于我们进行回忆。

②考虑“次主题”,也就是在上一层主题下的延伸。

③在“次主题”后,罗列更为细节的要点。这个时候要注意的是,不要强迫自己用一定的顺序或结构来罗列要点。任何一个要点出现的时候,尽可能自然地将它用“关键字”的方式表达出来,并把它和最相关的“次主题”连接起来。

④整理思维过程。在完成思维导图后,再用阿拉伯数字把它们标记出来。任何一个“次主题”都要用一种颜色来表示。而且,如果可能的话,要尽可能用图像来表达一个关键字,这可以大大加深记忆。

二、利用“思维导图”转变教师的工作方式

1.融入集体备课,实现同伴互助,催生有效预设

科学教师都是从分科老师中来,要进行综合理科的教学,其备课量之大前所未有,专业要求之高可想而知。改变工作方式,教师在认真研读教材、课标、查阅有关资料的基础上,加强集体备课,集思广益,智慧共享。在整个讨论过程中,大家仅仅围绕讨论内容展开话题,由一名教师记录下每个教师的观点,通过讨论确定各个部分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然后运用思维导图将讨论结果进行整理,分别发给各位教师,这样大家就得到了一份凝聚着集体智慧的教学设计了。这种方式特别能促使青年教师和非专业背景教师尽早地熟悉教学规律和教学内容。从而实现了同伴互助,同时减轻了教师的负担,促进教师专业成长。下面是我们备课组对《保护土壤》一节的备课记录(见图1)。

图1《保护土壤》思维导图

三、融入课堂教学,改变教学方式,激发精彩生成

科学教师课堂的展开,在授课、讨论、与学生的探索等交互活动中,知识不断涌现,技能逐步培养,过程不断清晰,方法源源呈现。态度、情感、价值观在这个过程中逐渐养成。这一切都可运用“思维导图”。整个上课过程也是一个师生共同完成一张思维导图的过程。图2是我进行8年级科学“植物根系”一节教学后黑板留下的思维导图(见下页)。

图2 “植物根系”思维导图

四、利用“思维导图”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我们都承认,学生在学校最重要的任务之一就是:学会学习。不会学习是造成学生学习困难,心理困扰的主要原因之一。而常见的对学生学习的教育,往往是零碎的,也是低效的,鲜有系统的、高效的技巧。“思维导图”方法正是这样一种吻合人类大脑高级思考的模式。学生运用“思维导图”法学习能有效突破学习的瓶颈,达到大脑智力自由的新境界。

1.融入课堂笔记,高效、快捷

教师常埋怨学生学习习惯差,不爱记笔记,其中很大部分原因是学生采用的传统的直线式笔记有几大不足:记的文字多又长,常常顾“记”失“学”,顾“句子”失“要点”,顾“动手”失“动脑”。这样的笔记,不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技能的形成、能力的培养。课后遗忘快、复习时间长,往往是笔记完成后束之高阁,再也不看它一眼。

学生改用“思维导图”做笔记,能有效解决上述不利因素。“思维导图”用文字将人的想法“画出来”。思维导图笔记法里面有:视觉节奏、视觉模式、色彩、图像与想象、视觉化、多维度、空间感、统一概念形态、联想……种种因素有利于大脑发挥整体功能,符合人的眼睛照相式接收信息的快速学习模式,复习一遍一节课的内容,只需一两分钟就完成及时复习。从而可以使知识记忆度长时维持在一个高记忆状态,而且放射性思维的模式非常有利于学生知识的迁移,创新能力的培养。

2.融入课后复习,促使知识结构化、网络化

复习是思维导图“大展身手”的一个领域,一章书的核心内容,用一幅A4纸大小的“思维导图”就足以囊括,而这幅“思维导图”是学生亲自制作的,当中不自觉地设置了很多“记忆钩”,极大地加强了学生大脑知识信息的有序存储与方便提取。这种方式可以促使学生积极动手制作和动脑思考,使他们能够从整体上掌握基本知识结构和各个知识间的关系,在头脑中形成清晰的概念网络。

3.融入科学探究,优化心智思维模式

“思维导图”是放射性思维的表达,学生经过思维导图学习法的长期训练,形成了放射性思考问题的思维模式。科学探究的要求是:遇到一个想研究的现象或事物,首先要会提出科学问题。受过“思维导图”训练的同学短时间内就可做出反应。他能围绕现象、事物的方方面面一下子提出很多有价值的科学问题,再分支发展出怎样制定方案,怎样筛选方案,怎样操作方案,怎样提炼结论。大脑神经网大面积参与反应,思维四通八达,信息畅通无阻。如对一条蚯蚓提出科学问题,受过“思维导图”训练的学生能更快地想到从蚯蚓的食物、行走方式、居住环境、排泄、食物链中的位置等方面提出很多问题。

科学探究是教师学生在科学教与学中普遍感到头痛的内容,用传统的教学法极难逾越这一鸿沟。事实上,对科学探究能力的考查也是衡量学生是否真正掌握科学的重要指标。而《科学》教学的终极目标之一就是让学生养成科学的心智思维模式。用“思维导图”做科学探究能有效突破这一瓶颈,迅速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之所以有效,是因为“思维导图”本身就是《科学》教学要达到的终极目标之一――让学生养成科学的心智思维模式的一个具体模式。目标和过程相互促进,相得益彰。科学探究成为师生乐而为之、乐此不疲的学习活动。

新课改,改的不仅是学习内容,不仅是探究模式的建立,更是运用心理科学研究成果,进行思维模式的改革,这是有利于全民族创新精神、创新未来的心智模式的改革。

(作者单位:广东省深圳市公明中学。电邮:。此学校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理事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