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教学“24时计时法”之前思后想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教学“24时计时法”之前思后想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为使学生的学习能力得到培养与发展,我们开展了数学课“先学后教”教学模式的研讨。然而,学生先学能力有强弱,学习水平有高低,如何走进“先学后教”的数学课堂,成为我们思索的焦点。下面,我们以“24时计时法”一课教学为例,且思且行,留下了些许感想。

思考一:课,从哪里开始?

苏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教学内容是“24时计时法”,本单元是在学生已经认识了钟面和学习有关时、分、秒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教材中呈现了一份“节目播报表”,意图是以现实的问题情境唤起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为学生进一步的探索思考提供支持,促进学生通过学习活动掌握24时计时法。学生在预习时已经阅读过教材,知道有24时计时法这回事,那么课堂教学中是否还需要引入呢?是否可以舍弃问题情境?通过课前的预习调查,发现相当一部分学生提出“钟面上显示的时刻如何转化为24时计时法”等问题,我们意识到:学生虽然会认具体的几时几分,但由于教材仓促呈现普通计时法,导致学生对普通计时法的原理、特征不明了。看来,课始可利用时间尺,让学生感知普通计时法。

师:生活中,我们用哪种工具测量物体的长度?如果需测量的物体很长,一把尺不够怎么办?

生1:可以把几把尺连接在一起。

师:那么,我们能不能设计这样的一把时间尺来计量时间呢?说说你心目中时间尺的模样。(因有对钟面及直尺的认识,学生很容易说出时间尺上应有0~12个数字)

师:用这把尺够计量一天的时间吗?为什么?

生2:一天有24个小时,而这把尺上只有12个数字,所以不够用。

师:怎样改进一下?

生3:再拿一把这样的时间尺,将第二把尺的刻度0和第一把尺的刻度12重合在一起,这样就把两把尺连起来。

师:你们的想法真不错。可是,尺上的每个时间刻度都出现了两次,该怎么区分呢?(引导学生明白需要加上时间词)

师:这种计时方法就是普通计时法。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不习惯用标准的普通计时法计时,而是经常用1~12个数字直接表示“几时”。如我们在生活中说“8时”,不一定指早上8时,也可能指晚上8时,究竟是指哪个8时,需要结合具体情境自己去体会。课堂教学中,通过时间尺,使学生深刻理解加上特定时间词的必要性。

思考二:重点如何突出?

本课教学重点之一是理解24时计时法的意义。以往教学是让学生在具体的教学情境中,通过观察、思考,概括、抽象出24时计时法的意义,水到渠成地形成数学概念。但现在学生已经预习了,对于24时计时法有了零散的、杂乱的认识,所以我们的教学应该帮助学生把零散的知识整理成系统,着重于在具体情境中深入理解24时计时法的本质内涵,以形成清晰、正确的认识。

1.利用时间尺,感知24时计时法

师:如果用一把时间尺表示一天的时间,这把尺可以怎样设计?

生1:尺上写0~24个数字。

师(出示一把标有0~24的时间尺):这把时间尺和刚才的时间尺有什么不同?现在你能读出上面的各个时刻吗?为什么现在不用加时间词了呢?(引导学生明确:一天之中各个时刻只出现一次,不加时间词也不会混淆)

师:怎样区别一天中钟面上出现的两次8时?

生2:第一个800还是800,第二个800加上12变成2000。

师:这种计时法就是24时计时法。

2.比较两把时间尺,深化两种计时法

(把两把时间尺上下并排在一起,让学生分别用两种计时法表示同一时刻)

师:现在你能说说这两种计时法有什么不同吗?

生3:普通计时法用的数字是1~12,24时计时法用的数字是1~24。

生4:普通计时法要加时间词,而24时计时法不需要。

师:时间连续不断,如果我们要继续用时间尺计量第二天的时间,该怎么办?

生5:再拿一把时间尺,将刻度0和前一把时间尺的刻度24重合。

师:对呀,这就说明今天的24时就是明天的0时。(引导学生感受昨天与今天的关系)

师:生活中,我们用哪种工具计量时间?

生:钟表。(结合钟面,进行巩固练习)

……

在学生已经预习的基础上如何开展课堂教学?我们觉得,教师应由主导者转变为引导者,引导学生在交流过程中逐步矫正、规范、深化和巩固数学概念。如上述案例中,教师给学生提供了时间尺,使学生扩大知识视野的同时,不断体会、感受、修正、完善自己对24时计时法的认识,逐步理解24时计时法的本质内涵。

思考三:难点如何突破?

本节课的教学难点是让学生计算“经过时间”。但是对于教材的阅读,学生只是看见,未能理解,所以对于“经过时间”的计算,只能机械模仿,不善于灵活运用。经过深入理解普通计时法和24时计时法,学生能否借助一些适当的工具,在具体的情境中说一说、辨一辨,达成共识呢?

师:现在我们来看节目预报,“六一剧场”1400开始,1600结束,播放多长时间?

生1:16-14=2,播放了2小时。

师:“金色的童年”810开始,840结束,你能算出它播放多长时间吗?

生2:30分钟。

师:你是怎么想的呢?

生2:我通过拨钟面发现810和840的时针都是走过8时多,不同的是810的分针指在2上,850的分针指在8上,分针走过了6个大格,就是30分钟。

生3:我是画线段图知道的。起点是8时,终点是9时,把它平均分成6份,每份是10分钟,中间经过3大格,就是30分钟。

生4:我是用40-10=30算出来的。

师:如果“动画天天看”从1640开始,到1800结束,播放了多长时间?

生5:2小时40分。

生6:是1小时40分。

生7:都不对,是1小时20分。

……

真理越辩越明,学生的学习离不开教师的适时点拨。教师可先结合时间尺、钟面、线段图等帮助学生辨析清楚,再出示题目来考查学生是否真的明白。这时,教师应该把更多的练习机会和指导留给学习有困难的学生。

思考四:课,走向哪里?

课堂总结是对一节课学习内容的概括、整理,是一个新的起点。因为学生的概括能力越高,运用知识的能力就越强,所以课尾教师要经常让学生说说“这节课学到了什么”“有哪些收获”,以帮助学生系统地整理一节课的学习内容,为后继学习提供基本的自学方法。

后想:

学生经过先学,面对知识和所站的高度跟以往不同,需要教师课前深入了解学生的预习水平、存在的疑惑。这节课教师的设计意图是在学生先学的基础上,对教学内容进行适当的整合和开发,把整堂课的展开、深入建立在学生需要的基础之上,帮助他们辨析和提升。可是,这堂课最后给听课者的感觉是演绎味过重,导致教师的意图未能充分表达。

针对“先学后教”,学科组内的教师还有不同的看法。有的教师认为本节课不适合使用“先学后教”的教学模式,理由是教材编写比较简洁,学生通过简单的文本阅读根本不可能有什么收获,先学只能是流于形式;有的教师却执相反意见,认为教材的编写给学生的先学留下了更广阔的空间。其实,课前预文本阅读外,学生还可以通过找资料、请教等多种方式进行预习。使先学达到一定的效果,这也是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有效途径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