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刻画人之貌(1)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刻画人之貌(1)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主题导引:

人物的外貌描写,也称肖像描写,即对人物的外貌特征(包括人物的容貌、衣着、神情、体型、姿态等)进行描写,以揭示人物的思想性格,表达作者的爱憎情感,加深读者对人物的印象。下面选文中的人物,作者抓住他(她)们独有的外貌特征,从不同方面进行了细腻的刻画,并采用了比喻、对比等多种手法,充分展示了他(她)们独特的思想和个性特征,也包含了作者对他(她)们的认识与评价。

时文传送

青狐(节选)

王蒙

卢倩姑相信她的厄运是从长相与头发的颜色开始的。十一岁,她的头发就愈来愈发黄了。妈妈说:“怎么变成了个黄毛丫头?”妈妈回忆她四岁那年出疹子,吃了太多的凉药。“唉,那时候我抱着你,一夜一夜地给你唱歌呀,你从小就拧啊,你只许我唱一首歌呀……”“什么歌?”倩姑问。“春风飘摇来到这小小的园里……苦恼有谁人知?”“不好听。”倩姑说。“死丫头,你不让我唱旁的歌,我唱‘小小姑娘,清早起床,提着花篮上市场’,你又哭又抓人;我唱‘秋香,你爸爸呢,秋香,你妈妈呢’,好家伙,你在我的怀里撂蹦儿。孩子你别怨我,你五天没有拉屎,我能不给你吃泻火清毒的药吗?得往下‘打’呀!后来又‘打’大发了,你拉稀拉得嘴唇都绿了,这不,头发也不黑了。这不要紧,头发黄,脸型儿也变了,像外国人……”像外国人?妈妈从哪里获得了这样的灵感,三十年前就提出了外国人的范畴。

其实她的头发只是有一点褐黑就是了,如果放到以后,根本显不出来。后来到了21世纪,走到大街上,有多少打工仔、打工妹、艺术家和公关小姐干脆把头发染成金黄了啊。刘德华也染过亚麻色的黄头发。而从前,头发不够黑使倩姑几乎抬不起头来。“小杂毛”“小洋人”“洋娃娃”和“黄毛丫头”在班上叫开了。

后来她上大学的时候,夏天中午在户外照过一张照片,结果是眼窝深陷,眼圈暗得像是化了浓妆。对于这张照片,她自己也觉得有那么点像外国人了。中国人本来应该是小眼睛,平平的脸庞――对此她有一个刻薄的形容词,叫做“柿饼”,一种非常中国的食品,把一个汁液充盈的柿子压扁,把一个立体的水果晾得干干的,平板如饼。

她不能不惊讶于自己的五官配置。她在十一岁时照过一次镜子,吓得差点闭过气去。那不是一个女孩,镜子里映出的是一只狼仔!看她的两侧分开的眼睛和嘴巴!看她的尖尖的下巴和嘴喙!看她的颧骨和生硬的轮廓!这样年龄的女孩,没有丝毫低眉顺眼的贤淑,没有丝毫舒适受用的温柔,没有丝毫源远流长的东方文化的积淀,而有的却是洋人的脱离猿猴不久的兽型。

(选自《青狐》)

【阅读感悟】

作者从主人公卢倩姑的长相和头发的颜色两方面来刻画人物,充分地表现了她对美的追求。第一、二两段,主要写她头发愈来愈发黄的原因及人们对此的态度,从而表现了当时人们认识的肤浅、思想的落后。第三、四段,主要写她像外国人的长相及对此的评价。其中,“柿饼”这一生动形象的比喻与卢倩姑“眼窝深陷,眼圈暗得像是化了浓妆”的描写形成对比,以及对她的“眼睛和嘴巴”“下巴和嘴喙”的描写,都充分地展现了人物的外貌特征及个性特点。

经典回放

贝多芬传(节选)

[法国]罗曼・罗兰

他短小臃肿,外表结实,生就一副运动家般的骨骼。一张土红色的宽大的脸,到晚年皮肤才变得病态而黄黄的。尤其是冬天,当他关在室内远离田野的时候,额角隆起,宽广无比。乌黑的头发,异乎寻常的浓密,好似梳子从未在上面光临过,到处逆立,赛似“梅杜萨头上的乱蛇”。以上据英国游历家罗素1822年时记载:1801年,车尔尼尚在幼年,看到贝多芬蓄着长发和多日不剃的胡子,穿着羊皮衣裤,以为遇到了小说中的鲁滨孙。据画家克勒贝尔记载:他曾于1818年为贝多芬画像。眼睛平时又细小又深陷,兴奋或愤怒的时候才大张起来,在眼眶中转动,那才奇妙地反映出它们真正的思想。据医生米勒1820年记载:他的富有表情的眼睛,时而妩媚温柔,时而惘然,时而气焰逼人,非常可怕。

他往往用忧郁的目光向天凝视。宽大的鼻子又短又方,竟是狮子的相貌。一张细腻的嘴巴,但下唇常有比上唇前突的倾向。牙床结实得厉害,似乎可以磕破核桃。左边的下巴有一个深陷的小窝,使他的脸显得古怪的不对称。据英国钢琴家莫舍勒斯说:“他的微笑是很美的,谈话之间有一份往往可爱而令人高兴的神气。但另一方面,他的笑却是不愉快的,粗野的,难看的,并且为时很短――那是一个不惯于欢乐的人的笑。”他通常的表情是忧郁的,显示出“一种无可疗治的哀伤”。1825年,雷斯塔伯说看见“他温柔的眼睛及其剧烈的痛苦”时,他需要竭尽全力才能止住眼泪。一年以后,布劳恩塔尔在一家酒店里遇见他,坐在一隅抽着一支长烟斗,闭着眼睛,那是他临死以前与日俱增的习惯。一个朋友向他说话,他悲哀地微笑,从袋里掏出一本小小的谈话手册;然后用着聋子惯有的尖厉的声音,教人家把要说的话写下来。――他的脸色时常变化,或是在钢琴上被人无意中撞见的时候,或是突然有所感应的时候,有时甚至在街上,使路人大为出惊。“脸上的肌肉突然隆起,血管膨胀;狂野的眼神变得加倍可怕;嘴巴发抖;仿佛一个魔术家召来了妖魔而反被妖魔制服一般”,那是莎士比亚式的面目。克勒贝尔说是恶相的面目。以上的细节皆采自贝多芬的朋友,及见过他的游历家的记载。

(选自《名人传》)

【阅读感悟】

作为“乐圣”,贝多芬的音乐地位和音乐成就无人能及;作为和苦难命运作斗争的代表,贝多芬同样令人崇敬。无论从哪一个方面来说,贝多芬都是一个不平凡的人。本文通过对贝多芬“土红色的宽大的脸”“到处逆立的头发”“富有表情的眼睛”“悲哀地微笑”等方面细腻的描写,成功地表现出了贝多芬的独特气质和坚强个性。这不仅充分地印证出他生活的窘迫和苦难的沉重,而且显示出他对不幸遭遇不妥协不屈服的抗争意志。

美文欣赏

大秦腔

孙兴运

宁静而广袤的渭北高原上,常听见有人吼两嗓子秦腔。年过不惑的王班主很反感说“吼”秦腔,一听说就上火。王班主说秦腔讲究丹田气壮,意味深长,讲究气势如虹,形神兼备。

没人跟王班主辩理儿。相貌堂堂的王班主膀大腰圆,是唱关公的名角儿。他唱关公声音粗犷,气势豪迈,加之其体态相貌颇有神韵,在台上就像大义凛然的关二爷在世。

王班主痴迷扮演关公,他拉起的戏班子只唱关公戏。戏台上的王班主红脸长髯,一袭长袍罩身,手提青龙偃月刀,一声断喝后站定,目光如炬,威武如神。戏中的王班主只把自己看成关二爷,不再有王班主。

王班主把关公扮演得出神入化,人家就喊他“关二爷”。王班主喜欢人家喊他关二爷,他常将自己看做关公转世。大清早,王班主漱了口,往院子里一站,唱两嗓子“任尔奸来任尔狡,难逃二爷青龙刀……”,再舞弄一会儿青龙刀,就如关二爷附体一般精神抖擞。

有人笑王班主痴傻,王班主正色道:“俺唱的是大秦腔,懂不?大,就是大气、豪迈!直透九霄的大秦腔!”没人懂他的大秦腔,等懂了大秦腔的时候却是在“关二爷”的绝唱!

那是秋后的一个晌午,王班主正在枣村唱《出五关》和《单刀会》,他沧桑的声音摄人魂魄,仿佛于兵戈相见的沙场走来了长髯飘飘、威仪万千的关公。

枣村人都在聚精会神地看戏,没有人料到大白天竟有土匪闯进了村,那是关中平原上最强悍的一股土匪。匪首是令人胆寒的“二疤子”,武功高强,善使长刀。此人刁钻狡猾、心狠手辣,麾下聚集了十数个喽,以打家劫舍为生。因其行踪不定,令人防不胜防。村人都聚在戏场,土匪洗家劫舍不费吹灰之力。可临走时,“二疤子”觉得那是偷盗,有辱威名,于是便在村里放了把火。大火燃起后,“二疤子”便带人来到戏场,想再劫色。

村内的烟火并未惊动看戏入迷的村人。当喽强抢坐在的姑娘时,受到惊吓的姑娘“啊”一声,才将村人眼光硬拽了过来。

有人回头发现村内着火,慌忙跑了回去。被抢的姑娘危急中喊了声:“‘关二爷’救俺!”“关二爷”正在鼓乐声中唱着《出五关》:“叫马童低言莫声高,二爷把话说根苗。曹孟德,领兵到,眉头一皱计千条。任尔奸来任尔狡,难逃二爷青龙刀……”须臾,戏场人已空。“二疤子”轻蔑地笑着说:“你拿他当关二爷?他是个戏子!救不了你。哈哈哈……”听见姑娘呼救声,“关二爷”转身用刀横指“二疤子”唱道:“大胆毛贼!关某在此!”“二疤子”大笑说:“不知死活的戏子!俺今天就亲自宰了你!”言毕,“二疤子”抛开掳着的姑娘,喝令喽们别动,他只身提刀上前去。

惊见变故,鼓乐声骤然停下,却见王班主立即气泄神消,手中长刀点地。

“二疤子”得意狂笑,笑声惊得鼓乐手颤抖。有鼓槌惊落了,敲出洪亮的“咚、咚”声。闻声,王班主神情一震,手中长刀弹起!鼓乐手明白了。顿时,铿锵声重起。“关二爷”又唱道:“任尔奸来任尔狡,难逃二爷青龙刀……”霎时,“二疤子”长刀砍出,“关二爷”举刀相迎。随着一声清脆的钢音迸出,“关二爷”刀头银光闪亮的刀鞘脱落了。战鼓声紧起!“关二爷”将青龙刀舞成了一团光,“二疤子”力战苦撑。突然,“关二爷”佯败而走,“二疤子”伺机急攻。“关二爷”一招“拖刀计”将“二疤子”斩于刀下!临死,“二疤子”也没想到“关二爷”用的是加了鞘的真刀,更没想到他竟会使“拖刀计”!“关二爷”的英勇震呆了大伙儿,却有一名喽趁大家发愣时将刀插入了“关二爷”后背!戏班子的人冲上来时,喽逃走了。奄奄一息的“关二爷”满脸的豪迈。有人哭着喊:“‘关二爷’,俺们给你唱大秦腔!你听着……”

可“关二爷”再也听不见了。

时年,民国二十四年。此后,无论谁唱关公戏,都没人叫好了。

(选自《小小说月刊》2009年第12期)

【思考练习】

1.找出文中描写王班主外貌的句子,体会其作用。

2.请联系上下文,说说“王班主痴迷扮演关公”具体表现在哪几个方面。

3.文中用不少笔墨刻画“二疤子”的形象,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4.文中王班主认为:“俺唱的是大秦腔,懂不?大,就是大气、豪迈!”而王班主也确实表现出了这种大气、豪迈之势。请结合全文,联系实际,谈谈你读了本文后的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