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浅谈如何搞好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设计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浅谈如何搞好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设计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设计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就是要尊重学生、关注学生,选择教学方法和课堂教学组织形式,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使学生主动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从而全面发展学生的个性,这是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迫切要求。因此精心设计课堂教学,把枯燥课上出趣味来,把简单课上出深度来,才能激发学生主动参与、主动探究的积极性,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关键词]数学课堂;教学设计;趣味;深度

从数学课堂教学管理的角度来看,我认为一名好的老师要想让学生在课堂上听得认真、学得认真,纪律的约束只是其中的一个方面;更重要的是要从课的设计上下功夫,把课上出“彩”来,用课的魅力来吸引学生。这两年我就着重在课的设计上下功夫,争取把枯燥课上出趣味来,把简单课上出深度来,赢得了课堂纪律和教学效果的双丰收。

一、把枯燥课上出趣味

《乘法分配律》这节课是一节枯燥乏味的计算课,学生学起来乏味、无聊,而我们面对的是一个个天真活泼、可爱的孩子。孩子的学习和生活是离不开趣味的,没有趣味的课堂是无聊的、单调的、枯燥的。基于此,我为《乘法分配律》量身定做了一个美丽的童话故事,把深刻、枯燥的数学定律赋予富有童趣的童话故事,用生动有趣、拟人化的童话故事演绎了《乘法分配律》的教和学。教学中教师设计为参加舞会的人物(即算式)找舞伴,并从乘法的意义的角度(a个c加b个c等于(a+b)个c)对乘法分配律加以解释,让这些算式都能参加舞会并找到了舞伴,在舞池中翩翩起舞。在跳圆圈舞、集体舞、自编舞、化装舞会揭面具等过程中,对乘法分配律的认识逐渐的由感知到深入,由模糊到清晰。整个课堂充满了童真、童趣,同学们在欢声笑语中认识了数学定律的本质和内涵,在优美的舞曲中感悟到了定律的魅力,在愉悦的课堂中感受到教师的魅力,感受到了数学的魅力。

《解方程》一课也是极其枯燥的,而且学生在初学解方程的时候,还总是忘记写“解”字,这个问题困扰我多年,可始终也没有找到一个好的办法来改变这种状况。于是我就想把解方程比喻成一场表演,“解”字就像是大幕拉开。于是就在课堂教学中作了一次尝试,在课堂上和学生一起编起了故事。

我把方程板书在黑板上:

X + 3.5 = 13.5

故作神秘地说:“在这个(指着等号)神奇的舞台上,一场特殊的表演即将上演!”学生的注意力马上高度集中起来,一双双眼睛都注视着黑板上的方程,看到这个情景,我暗自高兴,学生上钩了!接着学生受我的启发,把“解”字比作报幕员,还解释了“解”字的意思:“下面,请欣赏表演。”我顺势往下引导:“首先上场的是演员x,这位x演员虽然不怎么起眼,可它呀,派头可不小呢!他可不想和别人一块演出,只想着自己来一场独唱。你们说,他该怎样实现自己的愿望呢?”“干掉1.5!”一个男孩脱口而出。“怎么干掉它呢?”“减去1.5”我在“解”字的后面写上x+1.5-1.5=3.5,问:“这样吗?”“不对!方程的左边减去了1.5,右边也要减去1.5才行。”又一个学生说道:“老师,没有1.5这个演员了,幕后13.5的工作也跟着减少了,所以幕后也要减少1.5。”“哈哈哈……”这一节课,孩子们的回答妙语连珠,教室里的笑声此起彼伏,我们的心一起追随着故事,追随者创造。一节课没有组织一次纪律,全班61个学生,只有一个学生忘记了写“解”字,利用等式的性质解方程的方法也有90%的学生较好地掌握。

过了两天,又进入了另一个枯燥乏味又难以理解的内容的教学——《列方程解决问题》。借鉴前面解方程的教学,我在教学中又做了一次尝试。我把例题比作小小说,让学生在一节课上分别充当了导演、数学家、学习者三重身份,从不同的角度认识了列方程解决问题的方法。

在这堂课上,我把例题比作小小说,首先让学生充当导演编写剧本,也就是列出数量关系式。根据剧本(数量关系)选择演员,已知量用已知数,未知量“请著名演员x”(写解设),最后为选择好的演员搭建舞台,也就是列出方程;然后引导学生解方程、检验、写答。一个问题解决完了,一场演出也结束了。

这堂课下来,我同样没有组织一次纪律,全班每一个学生都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学习效果当然就不必说了。

二、简单课上出深度

如:2、5的倍数的特征仅仅体现在个位上的数,比较明显,容易理解,是一节较简单的课。教材是让学生先观察情境图,并联想在生活中哪儿还见过双数、单数,如街道或胡同一边的门牌号是双数,另一边是单数。接下来,让学生思考:为什么这些数称为双数?它们和2有什么联系(学生在生活中已经具备了“双”即为“2个”的经验)?引导学生列出它们与2的倍数关系,说明这些数都是2的倍数。也可以让学生联系前面学过的2的倍数的求法,说出若干个2的倍数。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发现这些数的个位上都是0、2、4、6、8,从而形成猜想:所有2的倍数的个位上都是0、2、4、6、8。因此,判断一个数是不是2的倍数,只要看这个数的个位上是什么数就可以了。接下来,可以让学生举出一些数(包括比较大的数,如1045、8394)进行验证。由于2的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无法一一验证。在这儿,只要学生通过观察有限个2的倍数的特征,总结出所有2的倍数的特征就可以了,不要求严格的数学证明。

但是可以看得出来,新教材更加突出学生的自主探索。因此,我就以“研究”来作为这堂课发展的主线。在教学2的倍数的特征时,通过和谐的师生交流和生生交流,体验列举——观察——发现——验证——结论——应用的过程,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经历了较为完整,也还算严密的研究过程。但这个过程是在老师引导下经历的,学生还应有一次自己独立的研究过程,才能真正体会研究的科学性与严谨性。所以,5的倍数的特征的研究我就完全放手交给学生。全课总结时,我让学生说说这节课的收获,很多学生都说到了对这次“研究”经历的感受。这一堂课有好的教学设计,有好的师生交流,更有好的课堂纪律。 《位置》一课本没有什么深度很好挖掘,但我发现用数对描述具体的位置和生活中描述位置的方法相比,生活语言描述复杂,数对描述简单,体现的正是数学的简洁美;但刚刚接触用数对描述位置的学生来说,他们会认为数对表示得不确定,因为行可以从前往后数,也可以从后往前数,列也是既可以从左往右数,也可以从右往左数,这就需要有一个统一的规定,这又正体现了数学的统一美。所以我就紧扣“简洁美与统一美”,把它作为这堂课发展的主线,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感受数学的美,加深对数学学习的深厚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