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平均律WTC I/5前奏曲钢琴触键视频反馈教学实证研究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平均律WTC I/5前奏曲钢琴触键视频反馈教学实证研究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钢琴触键视频反馈教学实证研究共四部分:实验概述、实验设计、实验研究实施和结论。前奏曲触键视频反馈教学实证研究结合巴洛克时期巴赫《平均律键盘曲集》作品wtc I/5 前奏曲,主要从触键的角度、深度、力度、速度、面积等技术层面进行实验分析;通过视频反馈,结合评价,调节控制触键方式,寻找合理方法,重新建构新认知。通过实验班与对照班比较,运用教学统计方法实证了视频反馈教学显著成果。

关键词:WTC I/5 前奏曲 触键 视频反馈教学 实证研究

中图分类号:G718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3)11-0261-03

1 钢琴触键视频反馈教学实验概述

1.1视频反馈教学内涵

视频反馈教学法创始人美国斯坦福大学爱伦(Dwight Allen)教授定义:“视频反馈教学法是一个有控制系统,它使学生有可能集中解决某一特定的教学行为,或在控制的条件下进行学习。”[1]包含多层涵义:其一,它是一个控制系统,它控制着某一个特定的教学行为,是为了解决某一教学行为而设置的,有明确的针对性。其二,它是指在有控制条件下进行学习。是在多媒体环境里,回放实验过程所录制的音像资料,找出其中存在的问题,经过实验论证,共同研究问题的解决方案,在思路清晰的状态下完成学习任务。它是本实验立论基础。

1.2视频反馈教学模式

视频反馈教学法,根据文献资料、实验需要介绍澳大利亚利夫・特尼技能细部构成模式。这一教学模式特别适应技能性训练,由“准备、活动、揭示活动”三方面因素构成。重点放在技能活动的训练上,重视技能细部训练。重视化整为零分立训练,逐步过渡到部分综合及完整训练。

1.3视频反馈教学策略

视频反馈教学法教学,“行动学习是在集体支持下不断的反思与学习过程,它是建立在以反思为基础的体验式学习。”[2]钢琴技能训练,在多媒体环境中,是可观察的,可描述的,可操作的。从微观入手,在老师主导下,不断反思体验,调节自我训练方案,重组知识结构。辨别训练效果显著差异,同时注重文字材料的实证研究

2 钢琴触键视频反馈教学实验设计

2.1实验对象、时间、实验室

本实验对象是苍职2010级音乐班高考学生。实验时间从2012年4月起至2013年4月止,共2个学期,每周授课2个学时。

教学中心控制室配置:两台计算机、两台投影仪、两台摄像机连接技术台。教室配置20台电钢琴;配置两台音色差别较明显的三角琴。配有声学研究系统,对钢琴发音过程有一定鉴别作用。教室与外界有明显抗干扰能力便于操作。

2.2实验评价单制定

教学评价是指教学技能实际状态与预定目标相比较,做出价值判断;是实验研究重要组成部分。根据训练目标、要求、原则确定评价指标体系,制定定量评价单,定性评价单。确定测量等级量表法,等级标准划分为好、较好、尚可三档,根据各项指标在钢琴技能训练体系中重要程度,设置平均权重,形成分类评价单。

表1 钢琴触键教学视频反馈评价单(弹/重弹)

课题:巴赫《平均律键盘曲集》WTC I/5 前奏曲

评价员: 年 月 日

3 钢琴触键视频反馈教学实验

3.1触键内涵

指尖下的音乐,是通过手指对键盘的控制来演绎的。触键核心技术是指尖通过键盘带动琴槌击弦产生泛音,泛音结构是触键状态直接反映。指尖准确敏锐的感知能力是构建音乐内心听觉的重要载体。指尖感觉差异,指尖应变能力的发展,会对钢琴音色产生重要作用,对作品风格的形成具有一定的影响。演奏者不论有多好乐感,有多快速炫技,若触键不到位,就无法产生优美音乐。因此,学钢琴必须研究触键课题。

3.2触键类型

触键角度包括:高抬指、半抬指、贴指大角度触键;以手臂带动的触键、抬指的、不抬指的小角度触键。“各种角度的触键方式有不同的技术要领与音色特点”[3],调节指触角度、指触面积,调控期望的音乐色彩。

触键速度包括:手指快速触键、手腕快速触键、前臂快速触键、大臂快速触键。慢速触键包括:手指慢速触键、高抬手指慢速触键、贴键慢速触键、和弦及八度慢速触键。”[4]

触键后放松程度表现为:触键后立刻放松、触键后始终保持手腕紧张度、触键后稍晚一些放松。

触键深浅、高低程度表现为勾、摸、转、推等触键类型。在实际演奏过程,各触键方式并未曾细分,往往是综合运用,有机融合。

3.3 触键教学实验

3.3.1分析巴洛克时期典型的风格特征

J.S.BACH是当时杰出的键盘乐器演奏家。乐评:“巴赫演奏时手指的动作极小,几乎难以觉察。只有手指的第一关节在运动;甚至在最难弹的经过句手仍然保持着完美的手型;手指离键极少,几乎不比在弹颤音时抬得高,当一个手提起弹奏时,另一个则平稳地保持原位,身体的其他部分几乎不动,不象那些手够轻巧的人。”[5]巴洛克时期另一位音乐大师亨德尔演奏风格特征评论,“他的触键是如此平稳,就好像是他的手指长在琴键上”。“当他弹奏时,手指动作几乎难以觉察。”[6]这是音乐史家伯尔尼的评价。训练这类作品要严格把握巴洛克时期风格特征。确定训练重点,分步骤教学。

3.3.2曲谱低音声部线条分析与训练

“本曲低音线条貌似单声部结构,其实隐藏在低声部线条中有两个层次,包含男低音声部与男中音声部两个线条。”[7](谱例1、2-⑤⑥声部)这两个线条同样呈现高度独立性,尤其低音线条,形成全曲真正的“主题”或“核心”。他的每个声部线条是复杂的综合体,是各自性格特点与节奏特点的综合体,为了体现低音部两个线条:男低音与男中音声部触键时,应用不同的触键方式引导声部明确发展。

男低音贝司触键重量大些,触键面积要浑厚些,体现男低音色彩,触键深度也较深沉、线条优美如歌,是和声架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在训练过程中,往往一时难以理解其中含义,通过视频反馈教学,多媒体环境展示名家示范演奏,结合自己平时练习进行反复试奏,对其中比较难以把握男低音线条给予修改。从触键的处理方式到发音比较,给予评判、模仿、示范、反复比较,直至理解吸收。重弹时积极调节:①调整下键指触面积、力度、深度、角度;②声部音色处理,区分不同声部音色技能; ③通过想象寻找音色,适应作品风格特征。再难些,可以多次回放视频,定格,慢速训练;每个单音、小节、句子,步步掌控。音乐本来就是以音响为根本,视频反馈教学突出优势也就在这里。

次低音声部线条,是男中音色彩,与男低音声部相比较,触键较男低音声部明亮些,接触面积应集中些,声部更具有线条流动感。在认知结构中,乐曲增加低音线条层次感,这艰难的认知过程,结合音像效果,结合自己的视频反馈及时改变不正确因素,让弹奏更符合作品要求。

3.3.3曲谱高音声部线条分析与训练

乐曲右手声部也是暗藏旋律的。“通常由每一小节前三拍的相应位置形成,由每小组第一音形成旋律线条。”“女高声部与女中声部的二重旋律,均由每组16分音符第1个音分割形成,是前奏曲的主要旋律线条”。[7](谱例1、2-③④声部)在暗处,为了突出暗处的旋律线条,调节触键方式来改变音响效果。右手下键力度控制更微妙,力求份量有对比又统一。

这抽象的概念,通过视频直观展示、触键方式差异对比形成声线概念。右手触键相对于左手应轻盈应和着左手的低音线条,指尖通畅,力度转移平稳,同时也体现腕、臂、腰肌后方组织的积极配合。弹奏时,要用触键来塑造线条,强位音是落的动作,弱位音是滚的动作。寻找乐句所蕴含的有意义音,准确表达。这一技术要通过视频教学,清晰地告诉学生该怎么做;通过评价反馈信息,多次反复试验,寻找到合理色彩。重构新的认知。

3.3.4片断技术分析与训练

作品倒数第三小节是超快速32分音符连续进行形成大乐句,应模仿古钢琴触键,下键敏捷度、深度要符合演奏需要。(谱例3)训练: (1)从慢练开始,时值节奏准确。通过节奏速度测试、掌控,重音趋于合理。(2)视频反复回放,研究如何才能快奏。力求体现原著风格,并且通过案例示范正面引导。(3)重构新的认知。调节触键方式,发展快奏技能。

3.4 触键实验教学结果

3.4.1实验终测报告单

钢琴触键教学实验班与对照班学员,实验信度、效度符合规定,样本尽可能科学合理,实验班、对照班随机选10对学员,以2012年4月份温州市上岗证钢琴统考成绩作为前测;以参加2013年4月浙江省高校招生联考的钢琴成绩作为终测,实验班与对照班学生考评成绩差数的总体呈正态分布,0.01P0.05实验决断为显著性差异,实验班平均分高于对照班,视频反馈教学效果同比呈现显著优势。 实验终测报告单及检测运算。

表2 10对学生在两种钢琴教学法中测量的分数和差数

检验步骤:

(1)提出假设 H0μ1=μ2(μD=0) H1μ1≠μ2(或μD≠0)

(2)选择检验统计量并计算其值

两种教琴方法测验得分假定是从两个正态总体中抽出的相关样本,它们的差数的总体也呈正态分布。n=10

■=∑D/n=50/10=5.0

然后将每个差数平方,代入公式

t=■=■=2.805

(3)确定检验形式,双侧检验。

(4)统计决断 根据自由度df=n-1=10-1=9,查t值表。

t(9)0.05=2.262, t(9)0.01=3.250。由于实际计算出来的 |t|=2.805,

t(9)0.05=2.262

3.4.2实验结果分析

通过视频教学训练,比较演奏的异同点,同学们参与鉴听,反复琢磨,观察学习,为信息反馈做合理评判,形成评价体系,指导被试者重弹。之后,低声部线条与次低声部线条综合训练,高声部训练,要区别对待,各声部暗藏着的旋律线条连接尤其难,声部层次感,主要是通过改变触键方式来阐释作品。通过再现式的视频回放,分析声部层次,分析音色明暗,反复论证,明确声部指向性。彻底从车尔尼式的框架中走出来。

视频反馈教学是一门系统论科学。信息加工过程,是对局部技术或教学片断进行细加工,在加工过程调整不合理的知识结构,对信息加工结果进行编码储存,这一个教学系统是一个可控的闭环系统,在自我调控为中心的闭环系统中寻找美妙的音乐色彩。

3.4.3专家访谈

2013年12月咨询上海音乐学院专家孙维权先生。并运用于实验研究。

孙老师,您好。经常见到您以视频回放方式教即兴伴奏,有实践价值吗?

孙老师回复:通过视频回放方式教即兴伴奏,效果显著。能解决以下问题:即兴伴奏,配奏声部是遵循音乐要求即兴发挥的,瞬间即逝,不利于讲课;通过回放即兴伴奏视频可仔细检查,有利于和声、织体结构、曲式结构等方面有效教学,值得推广。

4 结语

钢琴触键视频反馈实验教学,从整体出发,进行局部研究,又回到新的整体。在这个过程中,从微观角度去剖析问题,去调控技能问题,完善钢琴技能训练。J.S.BACH《平均律键盘曲集》作品 WTC I/5前奏曲触键教学实验表明,视频反馈教学的科学性、合理性、优越性具有重要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孟宪恺主编.微格数字基本教程[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P1.

[2]秦旭芳.在教师培训中如何运用行动学习法[J].学前教育研究, 2004(1),P46―48.

[3]樊禾心.钢琴教学论[M]. 上海音乐出版社,2007年,P117.

[4]樊禾心.钢琴教学论[M]. 上海音乐出版社,2007年,P121-126.

[5]David and Mendel. The Bach Reader [M] P308.

[6]Grove’s Dictionary of Music and musicians. 5th ed,V1, P745.

[7]赵晓生.时空重组[M].巴赫《平均律键盘曲集》新解(上).上海音乐出版社,2005年,P205-211.

附录J.S.巴赫《平均律键盘曲集》WTC I/5前奏曲谱例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