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传统产业集群式创新体系的建立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传统产业集群式创新体系的建立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一些传统产业集群迅速发展,依靠的是资源优势而不是创新,更没有发挥集群优势去创新。为了帮助这些传统产业建立起集群式创新体系,文章首先讨论了传统产业集群式创新的动力,以及组织框架,然后提出建立集群式创新体系的具体实施过程和合作形式。

关键词:传统产业 集群式创新 创新体系 市场竞争

中图分类号:F27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2)05-029-02

在一些地方,传统产业集群迅速发展,主要是依靠于资源优势而不是创新,总是处于价值链中价值最低的生产环节,用宝贵的原料资源换得的是别人的高利润。为了更好地推动这类传统产业集群的发展,笔者认为只有充分发挥集群的优势,建立集群式创新体系,才能发掘出这些集群的优势,帮助其正常发展。下面从动力、组织框架和实施三方面,对传统产业集群式创新体系的建立进行讨论。

一、动力

动力是传统产业集群式创新的关键因素。

1.政府激励。政府可以为集群的形成提供初始动力,培育环境,协调企业间关系,规划未来发展方向等,提供各种优惠和激励政策。通过积极参与营造创新氛围,促进知识、信息的传递与扩散。

2.市场竞争与市场需求。市场竞争产生的紧迫感、压力感,可以充分调动出企业的积极性、创造性、牺牲精神和冒险精神,从而产生创新的动力。

市场需求是创新发生的重要刺激因素。市场需求的不断变化为企业提供了新的机会和创新诱因,由此拉动提高生产效率的工艺创新、推出新产品的产品创新。

3.先进企业的示范带动。集群由于地缘接近,企业之间的联系更为密切。掌握先进技术的企业享受效率更高、成本更低的竞争优势,集群内其他企业会利用地缘优势所带来的机会去模仿、学习,从而比集群外企业更快地掌握先进技术。这也是波特所说的集群“拉拔效应”。

4.相互信任和合作。集群由于地缘和各种密切的人际关系,如亲戚或者朋友,很容易产生信任和创新有关的知识,尤其是隐形知识。同时也很容易传播,行业秘密几乎无法成为秘密。“空气中弥漫着产业的味道”,促成了企业之间自发的、无意识的技术沟通,从而产生很多创新的机会,并且利于合作。

二、组织框架

集群式创新是汇集集群内及集群外的力量,形成一个有机整体进行协同创新。研究集群式创新的组织框架包括了集群式创新的参与者、行动者。笔者认为应当包括的主体有:

1.政府。政府在集群式创新体系中,在积极营造创新环境、促进创新合作关系的形成与发展、有效规范市场行为以及挖掘潜在创新资源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政府部门同样在集群内创新的行为主体之间扮演桥梁的角色,并通过积极参与营造创新氛围,促进知识、信息的传递与扩散。

2.上下游企业及其他关联企业。在集群内部,企业与上下游企业等有密切的关联性,在技术创新中,上下游及关联企业之间的技术配合,往往会形成创新联合体,或者称为技术创新链条。技术创新链条中上游企业的技术成果输入到下游企业;另一方面,下游企业的新的技术形式又可能对上游企业提出新的要求。就这样,上下游企业之间彼此推动,使得产业层之间由“顺序”发展演变为“谐振”发展,更快更好地提升了集群的技术水平,增加了集群技术储备。

3.科研院所。企业可以与科研机构合作,借助科研机构对基础技术的掌握和对集群技术水平的了解探索新技术。科研机构和大学通过技术实验,为企业提供技术开发思路和可供选择的开发方案,并与企业的研发部门建立协作关系。

4.中介。为实现技术创新,集群还需要关于人力资源培训与交流、管理咨询、资金筹集、技术和信息交流、信用担保等服务,相应的中介机构可以有各种行业协会、商会、创业服务中心以及律师事务所、会计师事务所等。这些中介组织可以有效协调与规范企业的市场行为,促进创新资源的合理配置,增强集群内创新活力。

5.金融机构。在发达的产业集群中,往往集聚了大量的金融机构,如创新基金、风险投资机构、商业银行以及证券市场等。它们提供的金融资本为技术创新活动提供了有力的财务支持。

三、创新体系的形成

1.建立过程。集群式创新体系的建立,大致是以下过程:

第一阶段称为接触阶段。在这一阶段,集群内企业由于“近邻效应”,广泛接触,引入大量“技术流”、“信息流”、“经验流”、“知识流”,为技术的引进、扩散和创新打下基础。

第二阶段称为确认阶段。在这一阶段,一是要发现和确认创新的机会,通过论证明确创新目标,将其具体化为创新项目;二是要发现和确认合作伙伴,合作者的创新能力、拥有的资源、合作经验、合作精神、信誉都是至关重要的因素。

第三阶段称为合作阶段。创新项目和合作伙伴确认以后,接下来就是确定合作模式,进行资源整合,从而进入实质性的协作创新阶段。合作可以有多种形式:集群与集群外先进企业的合作;集群与集群外研究所、大学等机构的合作;集群内企业和集群外企业的合作;集群内,供应商、生产商、客商之间保持着正式和非正式的合作关系。

第四阶段称为成果实施推广阶段。当合作取得一定成果时,创新体系中各方会努力使用各种方式去实施推广创新成果,如建厂生产新产品,改进生产工艺,转让技术以及申请知识产权等。

第五阶段为总结提升阶段。创新体系中的各方对合作创新目标、合作创新模式、合作创新效果进行正式或非正式的评价,决定创新体系是否继续维持,并为今后进一步进行创新合作提供经验。

2.合作模式。集群式创新中成员可以选择的具体合作模式有以下几种:

(1)合同创新模式。这是指以合同形式确定的合作创新模式。通常是由集群中的企业根据实际遇到的技术难题,确定技术创新目标并提供资金,最后获得创新成果;大学或科研机构等提供人力、设备和技术,并实施技术创新过程。

(2)项目合伙创新模式。完成某一特定技术项目的研究与开发,企业联合其他单位合伙投入并合作,成果共享。它可以帮助单个企业完成自己做不到的事,获得合作收益。但在合伙单位的选择、合作体的管理和成果的分享中等都存在许多矛盾和困难。

(3)基地合作创新模式。基地的建设一般是由企业提供资金或设备,大学或研究机构提供场地和研究人员。基地负责给企业提供中间技术成果或中间产品,并可以进行技术培训。

(4)基金合作创新模式。以大企业为主体联合中小企业及其他研究机构共同出资风险基金及其管理组织。企业不介入技术创新过程,只是分摊其财务风险并享受最终创新成果。技术风险则由项目执行单位承担。

参考文献:

1.王琛等.集群组织技术创新的协同过程及机制研究[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07(11)

2.刘友金.论集群式创新的组织模式[J].科技发展,2001(6)

3.冯德连.中小企业集群式创新的动力机制研究[J].商业经济与管理,2010(12)

4.丁魁礼,钟书华.国外创新集群中的组织研究述评[J].研究与发展管理,2009(12)

5.彭相如.产业集群中的技术创新研究.江西财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4.4

6.许超.基于产业集群的东北跨行政区域创新系统研究.吉林大学博士论文,2008.4

7.傅亚东.上海产业集群创新模式研究.上海海事大学硕士论文,2006.6

(作者单位:沈阳理工大学 辽宁沈阳 110168)(责编:若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