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卓越软件工程师”能力培养研究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卓越软件工程师”能力培养研究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

随着软件人才的需求也日益旺盛,“卓越软件工程师”实践能力培养模式也被高校和企业所重视。本文通过对“卓越工程师”相关理论进行研究并在某高校进行了具体实施,通过校企之间的配合共同培养的模式,达到把学生扶上马再送一程的目的。

关键词:

软件工程;卓越工程师;培养模式

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简称“卓越计划”),是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重大改革项目,也是促进我国由工程教育大国迈向工程教育强国的重大举措。我国经济发展迅猛,高科技水平日益提高,软件产业更是得到了极大的促进,因此软件工程人才需求量逐渐增大,高校就自然成为培养软件工程专业的人才主力。

一、研究的意义和价值

从因为高校的培养目标和企业用人需求往往都是不一致的,这就导致毕业生竞争力不强,软件人才需求量大,但是毕业生却不能如愿以偿地找到满意工作,企业也很难找到合适的软件人才,这就是校企之间供应和需求的脱节。“卓越软件工程师”实践能力培养模式的主要目标就是进行校企合作的完美结合。通过校企深度合作办学机制的探究,最终促使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在人才培养和自身发展的动力机制作用下,找到产学研合作办学的交集,协同构建以理论和实践相结合为导向的社会人才培养模式。本研究有利于推动卓越工程师的培养,有利于推进教学改革,促进高等院校的长远发展,有利于广大青年增强综合实践能力,提升综合素质。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1.国外研究现状。新世纪初期,美国实施了“2020工程师”的研究计划。美国高等院校积极参与工程教育改革,如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将培养重点放在实践能力上,并推出了“UPOP”(大学生实践计划)。2005年10月,德国大陆集团邀请了6个国家的8所大学共同开展“全球工程教育卓越计划”项目,一起探讨、研究在全球化背景下,如何改善工程师所处的环境,如何培育满足未来需要的工程师。2003年,英国颁布了《高等教育的未来》白皮书,重点推出校企合作和教学方法的改革,不断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2.国内研究现状。与国外相比较,我国对“卓越工程师”的研究主要都在培养模式上,众多学者提出了校企合作培养模式、3C立体培养体系、局域项目学习的培养模式。各高校也积极实践,并分析我国现有的课程体系以及教学模式,并积极提出改革方案。如赵西萍、周密、赵文红、李剑共同撰写的“软件工程师潜在胜任力特征实证研究”、刘胜艳的“使用PSP对软件工程师的素质影响浅析”、刘羽的“我国软件工程师工作倦怠的影响因素研究”、孟彩发表的“IT业软件工程师的工作满意度问卷编制和职业类型研究”等。

三、某高校软件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的培养模式

该人才培养方案采用“3+1搭接”式,该模式的“3”是指学生在校先期进行3年的系统理论学习和基本技能与能力训练;“1”是指学生第四学年在企业进行专业能力与工程素质的综合训练;“搭接”一是指学生在校期间企业深度参与学校的人才培养过程,二是指学生就业后一年内,学校安排专业教师继续对毕业生跟踪服务与培养,对学生在工作中遇到的技术和管理等问题给予指导和帮助。学校与参与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的企业签订协议,在第六学期末规定的时间内来学校招聘学生,被招聘的学生在第七、八学期(1年)进入招聘的企业学习,企业将学生在企业的学习纳入职工的培训计划,完成学校与企业共同制定的培养计划,这1年由学校和企业共同来完成人才的培养。把学生扶上马再送一程,这样就形成的学校和企业的搭接,做到无缝对接。

四、某高校软件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的培养的实施方案

通过以下几种机制保证人才培养模式的顺利进行。1.加强实践教学条件建设和教学基地建设。加强已有实践教学基地软硬件建设,配套完善相关实践教学设施,为加强学生实践能力、工程素质培养提供关键的物质条件保障。2.建立产学合作教育新机制,强化产学合作教育。加强学校与社会企业的联系,巩固和开辟产学研合作基地,建立更有效的产学研合作组织,充分发挥产学研合作教育在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中的关键作用。3.研究和加强教师队伍实践能力建设。采取切实措施,丰富教师工程实际经验,提高工程实践能力和学术水平。4.构建有利于加强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管理机制和评价考核机制。

五、总结和展望

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或教学计划的修订,一是要适当压缩总学时,加强专业课程的教育和改革;二是要优化通识教育课程,提高教学效率,加强工程训练,培养工程素质的方式方法;三是增设部分专题讨论课拓展学生综合能力,加强与用人单位的联合办学,加强国际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具体地构建起专业的课程体系与作为实施方案的教学计划。高校中软件工程专业开设的并不多,通过本课题的人才培养模式更加进一步针对企业的需求进行培养毕业生,提高学生的工作技能,毕业就能直接投入到一线生产。这种人才培养模式可以在全国的高校中进行推广。

参考文献:

[1]张纯,李黎武,龚丽.地方本科院校工程实践能力培养的探索与实践[J].科技信息,2011

[2]陆鑫,傅彦.软件工程专业实践能力培养体系设计探讨[J].实验科学与技术,2011

作者:魏卓 李长雨 单位:长春工程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