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信息化的新农村――昌坊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信息化的新农村――昌坊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2008年,是值得总结的一年。改革开放三十年来,中国社会各阶层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其中,通信事业突飞猛进的发展影响着城乡百姓生活的方方面面。而农村,信息化相对滞后的地方,又有着怎样的变化?

今年元旦过后,我们慕名前往新余欧里镇昌坊村,听说那里不仅环境好,而且率先配备了专为农村用户设计的先进信息技术。

果不其然,昌坊村的环境一流。从新余市区到昌坊村水泥马路一路无阻;由别致路灯、吊椅、葡萄架组成的环村景观路,让人眼前一亮;经合理规划后的农田、垂钓池塘、楼群、文化广场等等都已处在自己的位置上,就连日用的井水也被仔细地划分为饮用水、洗菜、洗衣、污水四个水槽。处处显现着规划者的用心。同时,村里积极发展自主产业、开发旅游业,2006年,全村村级集体收入达到51万元,人均收入8000元,成为新余市首批富裕村。也因此,昌坊村荣膺江西省“十大和谐村庄”称号,被评为江西省农业旅游示范点。

优美的环境、良好的经济基础,使昌坊村遴选为首批新余市信息化新农村建设的示范村,成为中国移动新余分公司首个新农村信息化示范点。2006年,移动公司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陆续帮助昌坊村完成无线宽带上网、移动农村信息机、快速村务通信(包括短信群发、手机广播)、旅游网站、集团彩铃等信息化建设项目。这些建设投入了最好的设备,信息化规模、创建指标也是最高的。目前,昌坊村移动GSM和GPRS网络信息覆盖率达100%,全村移动手机400多部,无线上网用户35户。

当我们问村民,现在与以前有什么不同时,村民们纷纷告诉我们,改革开放初期,他们只靠几分薄田和织夏布为生,生活贫困,电话进各家直到1996年才全部实现。随着经济的不断转好,有的村民用起了手机,但却只能在村外用,带手机进村就像带着一块废铁,手机信号根本未覆盖到村里。“现在可好了,手机信号进村了”。如今,村中新的手机用户不断增加,已达到“一户一机”水平,连七八十岁的老人都会简单地使用手机。同时,互联网络也接入了村中,村民上网冲浪已不再是不可想象的事,而且无线、有线上网可随自己喜欢。为了鼓励村民购买电脑上网,村委会还制定了农户每购买一台电脑村里补贴1000元的激励措施。

在这些信息化建设项目中,手机广播项目引起了我们的好奇。移动公司的技术员解释说:“它是利用移动信息平台系统,使用手机实现自动或人工方式远程广播,是应急报警、通知的有效工具。”“哎,就像你们城里经常开的电话会议一样嘛。”村民的简易解释让我们一下明白了,手机广播就是能在室内、室外都可听到的“电话会议”。我们这才注意到架设在村口、村中等处的太阳能喇叭。

如此众多的先进信息化项目,不仅在昌坊村实施建设,还将陆续在其他乡村中建设实施。昌坊村作为第一批受惠者、作为典范,将带动新余市乃至全省乡村的信息化新农村建设,将来我们的村民信息化生活会更丰富、更全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