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城记 一盅两件话广州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城记 一盅两件话广州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每次回广州,都要重温大榕树和骑楼,在榕树下纳凉,或沿着骑楼瞎走走。骑楼,上一个世纪流传下来的典型建筑群,曾是广州街景主格局。鸦片战争后传入的这种西洋式商业建筑,前半部跨人行道而建造,立柱支撑着形成长廊,遮风挡雨。建筑风格上,随时找到仿哥特式、巴洛克式、罗马券廊式的骑楼风格。如今骑楼拆得差不多了,只能在老城区中山路、上下九步行街等找到几处20世纪广州的模样。虽是商业建筑,但是这种连廊连柱的友善结构,方便商铺或住户邻里之间随时聊天,在立柱旁,常能看到小孩坐着做作业,或玩耍,邻里搬椅子出来搓麻将,或喝茶聊天,风雨不改。

骑楼拆得差不多了,广州城里无遮拦的公共空间,比以前任何时候都要多。百姓的“公共”居家生活,发生着变化。当然还有可延续的共享空间:开到深夜的粉面大排档、北京南路深夜烧烤,在四季温暖的亚热带城市里维系着特定的食文化。

每次我也必然回到新河浦、烟墩路去看看。我的幼儿园时光,不存在了的东山区,小路宁静,东山洋楼没落了但依然高贵。多了几间咖啡馆,否则跟以前没两样。我对这里的西方印象,最初来自小学时期,每个礼拜日去这里的少年宫,然后等着放学后最有趣的探索:街角的教堂。

“东山少爷,西关小姐。”当年东山区因官宦聚居而得此称谓。“海归”这个词面世一个世纪前,广州就已习惯了见证那些到美国修铁路的华工,叶落难以归根时,只有寄回血汗钱为家族盖一幢洋房。洋楼深深,庭院幽静。市中心环市东路上,也有“海归”痕迹:建国初期时政府为安置归国华侨而设的“华侨新村”,这圈起来的别墅区有贵气;而老东山的洋楼们像是流落异乡的末代皇族,华丽的姓名与故事都渐渐被新广州遗忘。

洋楼的样子,是一个世纪之前华侨们眼中的西方与骨子里的东方意识自由组合而成的创造。这些没有规则可言的混搭,在世界遗产广东开平的一千多种建筑风格的碉楼上可窥一斑。恤孤院路的窄道上古木浓郁,虬枝盘结,掩映独院内西式柱廊的两三层小楼。

风格统一,西洋风吹得更劲的要数殖民时期的遗迹:沙面别墅群。这个绿化覆盖率极高的城中岛,文物建筑受保护而得以面貌不改当年,海关、外事机构聚集,西方人聚居,但街心公园常见老少在打羽毛球,粤语仍是最常听见的语言。这里是风雨不改生活平稳的孤岛,岛外一个朝“国际大都市”迈进的喧嚣所嫉妒的绿洲。

广州,自1997年建第一条地铁开始,杨箕村老楼被拆迁,到最近两天最新在建的地铁六号线导致的地陷塌楼,小日子一直受震荡。但只要有早茶,有汤饮,肠胃的安慰很快就能驱赶掉不快。广州一德路的石室大教堂,在“海味一条街”附近,晒干的海产味与哥特尖顶的嶙峋建筑融洽相处了一个多世纪。但最近“石室”附近的小学要扩建,工程居然能在距大教堂15米处开工,令人愕然。

“新广州”的出现是从亚运会前后开始的事。从适应新移民和多元文化背景的视野出发,广州有了新的城市中轴线。从欧洲设计师兄弟创意的“小蛮腰”广州塔新地标,到伊拉克热门女建筑设计师扎哈・哈迪德创意的“陨石”广州大剧院,过惯了饮茶煲汤小日子的广州人,忽然意识到需要迎接一个“大气”的新城。崭新贵价如珠江新城,咖啡馆与西餐厅鳞次栉比,“广州”在这里有点难以辨认。到了夜晚,黑灯瞎火,异地感更甚。所幸过了猎德大桥后新城的酒吧街上,既有国际化餐饮,也能看到草根彻底的牛腩粉店,还是老字号的。在新刷刷的住宅楼下,还能吃到只要几块钱一大碗的地道粉面,没有什么比这痛快。

新区天河,15年前是老广州们不屑踏足的偏远地带,只会因为去购书中心才会在周末偶尔去一趟。但一边怀恋老城区的舒逸,精打细算的市民已开始从城市中心往边缘搬迁,当昔日非广州市的花都县合并入广州城后,新城的房地产新地标内同居着移民与老广州,但后者的内心,看着老城区越拆越面目全非,会有“在异乡为异客”的错觉。但所有的噪音都会在早茶的“一盅两件”之间,在浓淡适宜的铁观音或普洱中被冲刷。杯瓢之间,是让人放心的自留地,没有烟尘,没有伤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