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谈乐理教学中音乐作品的旋律分析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谈乐理教学中音乐作品的旋律分析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内容摘要】乐理是音乐学习的基础。从音乐作品的旋律分析入手,有利于学生的乐理理论学习。文章简要阐述了音乐作品旋律形态及其表现方式,并对乐理教学中音乐作品旋律分析问题进行探讨,旨在实现乐理教学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

【关键词】乐理教学 音乐作品 旋律

“乐理”是高校音乐教育专业最重要的基础理论课程之一,也是音乐表达中基础音乐语法的抽象与概括。“旋律”即是这种基础音乐语法在音乐作品中最重要的表达方式,也是塑造音乐形象和表达作品思想的重要手段。与音乐作品中其他的音乐表现手法相比,旋律更多地包含了各种基本乐理要素,更直接地体现了基本音乐语法在作品中的运用。因此,对旋律中乐理要素的剖析也成为乐理教学的重要内容。以音乐作品的旋律分析入手,从复杂的音乐表达中发现和认知乐理要素的形成和运用,是乐理教学理论联系实践的新的尝试。

一、音乐作品的旋律

(一)旋律的形态分类

1.下降型旋律形态

下降型旋律形态表现为旋律线条的运动方向是向下的,运动形态呈曲线和直线。下降型旋律的特征是舒缓、平和,通常被用来表现消极的情绪。以《二泉映月》为例,这一音乐作品的内在含义是对命运的叩问,并感叹生命的悲怆。阿炳采用二胡演奏的方式,以下降型旋律形态对想要表达的感叹与悲伤之情进行了描述。

2.上升型旋律形态

上升型旋律形态常常体现为环境的紧张感、情绪的激动性,总体可以概括为积极的情绪。上升型旋律形态有跳进上升型、级进上升型两种旋律形态。两种上升型旋律形态中,级进上升型更加具有推动力,通常表现为情绪的高涨,以及音乐形式的强烈。而跳进上升型,则更多的表现为情绪的激昂性,常被用于进行曲。比如在《义勇军进行曲》中,上升型旋律很好地传达了取得抗战胜利的愿望与决心,旋律的线条充满力量和动感。这种跳进上升型旋律所体现的激昂情绪可以起到鼓舞士气的作用。自作品面世至80多年后的今天,《义勇军进行曲》的旋律依然能够给人们带来极大的震撼,在众多的音乐作品中具有很强的穿透力与辨识度。

3.混合型旋律形态

下降型旋律与上升型旋律共同构成混合型旋律形态,音乐作品中采用最多的就是这种混合型旋律。这种旋律形态融合了上升型旋律与下降型旋律的优势,能够从多个方向体现不同的旋律,这种多方向的旋律表现形式可以很好地表达情绪的变化起伏。从某种程度上说,它是旋律线条中最为重要的一种形式。我国的多首传统音乐、国外的贝多芬交响曲中都使用了混合型旋律,并将混合型旋律的功能进行了很好的发挥。

4.水平型旋律形态

水平型旋律主要表现在相同的音调反复围绕一条水平线运动,通过连续表现相同的音调形成音乐表达。水平型旋律形态常常用于展现安静、平稳、庄严以及肃穆的情绪。此外,水平性旋律形式还能够对不同的乐理要素实行差异化处理,通过对音速、节奏、力度的把控展现热烈、活跃的情绪,这种情绪的展现常常带有很强的意志力精神。通常情况下,音乐作品在表现节奏的时候往往会采用水平型旋律形态。

(二)旋律的表现方式

1.主题旋律

主题旋律贯穿于音调与节奏的全过程。同时,主题旋律还会与多样的音乐素材相融合。这种主题旋律很大的一个优势是朗朗上口,在采用主题旋律进行音乐表达时,不仅是旋律展现了主题,主题很大程度上也能体现旋律的优美。音乐作品中,主题旋律表现方式是音乐主题得以呈现的良好方式,并丰富了音乐作品的旋律内涵,使旋律所包含的音乐素材得到进一步提炼。中国古典音乐的音乐旋律大多是细致而绵柔的,同时其音乐主题也具有鲜明的延伸性与扩展性。

2.性格音调

音乐作品中,不同的旋律对不同情感的表达主要是通过不同的音调来完成,可以说每一个音乐作品本身都具有独特的性格音调。性格音调主要表现为:一是包含不同情感的音乐语言式音调,它以弱起、上行四个度来表现音乐,具有极强的号召力,通常会以强烈的旋律给人们以鼓舞与激励;二是先下行,接着上行三度或四度,这种音调赋予了音乐旋律一种疑问形式。以音乐剧为例,剧情的发展都是通过音乐的基调变化来展现的,音乐剧中的音乐旋律就可以采用二度下行、连续下行来表达消极的思想与对人或者事的叹息,也可以用人声对大自然的声音进行模拟,通过与大自然基调接近的声调来向人们展现大自然景象。当听到类似大象的号角声时,仿佛置身于大自然面前,这些多样的音调就是音乐剧中丰富音乐元素的展现,所呈现的正是性格音调旋律的多层次性质。

二、乐理教学与旋律分析的关系

第一,对乐理知识的学习是进行旋律分析的基本技能要求。乐理要素对旋律有着或大或小的影响,乐理要素也是旋律得以形成的基础。旋律的形态类型和表现手法是各种乐理要素相互作用的结果。在进行旋律分析的同时,发现和归纳音程、节奏、节拍、调式、调性、音高、音色、速度等基本的乐理要素及其在音乐作品中的运用,是乐理教学的目的。对音乐作品的旋律进行分析,是乐理实践教学的体现,有利于促进学生对乐理理论知识的吸收。

第二,对乐理的解析往往需要与旋律本身的性质相结合,在保证充分理解乐理要素的基础上,实现对音乐作品认知水平的提升。对旋律进行分析的过程同样也是乐理知识学习的过程,音乐作品分析的重要环节是旋律分析。只有充分理解音乐作品所包含的旋律特征,才能更加准确地理解音乐作品。旋律是音乐作品的表现方式,通过分析不同的音乐作品旋律,能够发现乐理要素间的相关性,进而真正掌握旋律与乐理的本质联系。

结语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相应的教学改革不断开展。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乐理教学改革不仅仅是课程设置的革新,还应该基于新的音乐环境,紧密结合音乐作品分析与旋律分析的具体实践。以科学合理的方式进行乐理教学的改革,有利于提升学生对音乐本质的认识。

参考文献:

[1]罗丽娜.基本乐理教学的分析与思考[D].西安音乐学院,2011.

[2]金开目,马克实.基本乐理教学中关于调式调性问题的探讨――从记谱法看旋律的调式、调性[J].大舞台,2010(09).

[3]李海峰,孙佳音,张田等.基于音乐认知原理的音乐旋律发现技术[J].信号处理,2010(10).

[4]仲崇连. 反思乐理教学中的几个问题[J].艺术科技,2014(02).

作者单位:海南大学艺术学院